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用户研究
    近期,聚划算在各类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迅速传播了聚划算的品牌形象,在非淘宝用户中培养了品牌认知,同时也在淘宝用户中巩固了品牌理解,从而对聚划算提升品牌价值起到积极作用。 在投放广告前,用研团队Q3时曾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进行了考察,着重于六个主要指标: ――熟悉度:用户知道并且了解该品牌的程度,反映市场的表现和地位 ――流行度:流行的/大众接受的品牌,反映市场的表现和地位 ――相关性:品牌以及产品是否...
    事发突然: 今年8月份,发神经般的在微博上点开了一个广告链接,发现某美妆品牌的东西性价比很高,于是成功购买。这是我在SNS的网站上达成的第一笔交易,拿到钟爱的护肤品,突然发现:我居然没有在“我的淘宝”的“好友动态”里点击过别人分享的东西,更别提购买了。于是,有了这次的研究。 一、立项: 基于以上想法,本打算研究SNS用户习惯及动机(没有限定在淘宝网),希望能通过照片日志(Photo Dairy)的方法,从定性的角度研...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确定明确的目标用户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冲突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个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   为了让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能够抛开个人喜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Alan Cooper提出了Persona这一概念。“赢在用户”这本书将其翻译为“人物角色”,在腾讯我们习惯了使用“用户画像”这个术语。表达的意思一样,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在深刻理解真实数据的基础...
    注:本文是我在淘宝的内网中发现的一片文章,作者来自于测试团队的霜波同学,她是我淘宝讲师团队的同事,爱好广泛,去年一年都在研究心理学。哈哈,让我甚是佩服。这篇文章写的是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学特征,我觉得分析的很到位,感觉这些行为就是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我想,这对设计师来说,了解这些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故转发此文,与大家一同分享。 近半年持续关注了一些用户反馈和客服电话,从一些常见问题中总...
    引子 Q3季度淘宝用研与西南财经大学的陈冬宇老师合作,对聚划算的用户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中投放的定量问卷涉及到用户对聚划算的心理认知,本文单独就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讨论,最终数据是从样本中筛选出的了解聚划算的用户1010个。 本次研究采用七级量表考察用户对聚划算的心理认知,包含25个描述性语句(详见下文因子分析结果中的表述),事先对语句做了划分,共有八个面向:信任、产品多样性*、商品质量*、信息充裕性、服务质量、...
    一、为何选择问卷调查法 产品方对于此次用研项目提出的需求如下: 初看上去,需求比较多、比较杂,似乎无法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经过反复和产品方的沟通交流,就能挖掘出他们心中最希望了解的内容。再整理一下,就变成下面的表格: 最终结果除了要展示出网易XX用户的上述情况,还涉及对调查对象的多种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用户在具体题目上的横向比较――这可能更为重要。 而问卷调查法特别适用于调查:用户的使用目的、使用行为...
    最近几年,在iPhone、iPad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越来越火,各种App大战也随之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想进入这块领域并分得一杯羹。而要推出占领市场的移动产品,首先得先了解用户通常或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移动产品。 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做了本次研究。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出了目前平板电脑的各种使用场景;第二步则是将梳理出的各种使用场景跟我们的业务形态和产品架构相结合,经过讨论,挑...
    对于可用性测试,业内人士存在一些普遍认可的原则。它们神圣地如同自然科学里的理论,似乎我们只能对其言听计从、俯首称臣才能践行出“好的可用性测试”。其实,即便是科学,它的一个特征也是“可证伪性”――理论的正确性总是存在前提条件的。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成为谬误! 可用性测试中的原则同样如此,需要根据目的、资源、环境的不同,灵活把握、权衡取舍,而非一味恪守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则,也许这才是可用性从业人员经验重要性...
      总有点写东西的必要了。有一年左右没有写博客了,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忙呀,最近刚刚休了一段长假,总算有时间和心情来写博客了。   以前一直在做交互还是用研上纠结,现在不用了,专心做用研了。   以前一直在用研的方向上纠结,现在不用了,专心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了,尤其是在用户行为分析上。   现在微博流行,但是还是觉得需要些博客沉淀一些东西。   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分析需要懂产品设计、商业逻辑、用户和技术...
    这周,我跟Dan Russell进行了一次交谈,他是Google公司研究搜索的人类学家,目前他的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的人群,调查他们的搜索习惯。有一个统计数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他的研究中发现,90%的人不知道使用CTRL + F 在web页面或文件中搜索字词!我每天几乎要使用这个技巧不下20次,然而绝大多数人竟然完全不知道这种用法。 “90%的美国互联...
    当设计进行多方案输出后,该怎么办?如何评估各个方案,如何对比分析各个方案中具体功能模块的用户体验,拍脑袋?No!我们需要更加量化精确的方式来确定各个方案的优劣,甚至于各个方案里相应功能模块的优劣,灰色理论为我们的多方案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灰色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属于研究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并带有不确定性现象的应用数学学科。传统的系统理论,大多研究那些信息比较充分的系统。但是,对一些内部信息部分确...
    自己自恋与自尊人对自我的关注度无穷无尽,健康的自恋是自尊的基础。人可以躲进(不管是自主还是不自主)自己的“小匣子”里无限快乐,或者抑郁难过。开心和不开心,都和任何人没关系,具体说就是,刚刚触发情绪的那一瞬,完全来自小我。自恋是一种本能,而自尊是技能。扳机与自卑人存在扳机。比如不能听到、看到、提到某个字眼、片段或人。一厢情愿也好,被迫无奈也好,人非圣贤,心里总会存在一些“惦记”过不去。这些过不...
    在我有限的两年多工作经验中,只接触过一次比较大型系统的用户模型:一年前在支付宝时和用研的同事一起做一个关于生活费用类的需求。当时还通过用研同事之口得知了淘宝的用户模型库,也上去看了看,被其系统和细节所折服。一年之后在我自己去卖力做用户模型和数据的时候,却发现一个庞大和系统的用户模型的弊病,无论是对小项目还是大项目来说,它都显得太过庞大了。 先以一个假象中的简单的例子开头(无任何影射)。一般用户模型...
    在《关于网页问卷入口的小结》一文中,笔者提到了关于网页问卷效果的衡量,在此简单回顾如下: 无论是传统问卷还是网页问卷,完整填答数量、有效填答数量一定是衡量问卷投放效果的两方面;除此之外,对于网页问卷,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是问卷的响应数量。对于事前知道投放总量的调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问卷响应率、问卷完整填答率、有效填答率等,来对投放效果进行评估。 “响应”是用户填答问卷的第一步,特别是网页问卷,更...
    最新一份的CNNIC报告(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非常薄,只有50多页,也没有什么太过值得一提的数据,对目前正当红的移动互联网,调查得也不够。不过,结合历年来的统计,倒是有些情况需要注意。 中国很多网络服务,目标受众群体都是年轻人群体,比如说网游。即便是一些貌似稍长一点年龄段会去使用的服务,比如富媒体,比如即时聊天,比如社交,运营者也是瞄着年轻人群。所谓的年轻人群,我看大抵就是10-19岁和20-29...
    可用性是用来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用户角度来判断产品的有效性、学习性、记忆性、使用效率、容错程度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可用性测试是在迭代设计中不断获得用户反馈,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是建立评价标准,尽可能多的发现可用性问题,并指导产品界面的设计和改进,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可用性质量。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用性测试的计划、执行和分析过程,《简单快速的可用性测试》一文会给您一些介...
    来到腾讯以后,做过iPhone阅读器、iPad阅读器、iPad音乐播放器的用户理解,目前正在做iPhone QZone的用户理解工作。做得次数多了,方法在不断改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帮助我们更了解用户。 首先介绍一下目前北分wsd(无线研发部用户体验组)用户研究工作流程:我们的用研需求来自项目组和用研组需求池,为控制节奏和质量,对承接项目组需求的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把控,我们针对项目组需求,制...
    用户体验设计,来源自用户关怀,目的是产品和用户双赢。用户,则是广大真实存在的人们,那么来源自生活的用户体验启发,对于虚拟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以下就是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故事,并总结出了许多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
    正如其名称所示,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个体差异,想要精确地评估用户体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 1. 缺乏关于用户体验的标准 1) 关于用户体验的定义,目前始终飘浮在理论层面,缺乏明确的评估标准。 2) 不同产品对用户体验构成因素的侧重点也不同。 2.缺乏有效地评估方法 1) 实验存在不确定因素,用户存在个体差异。 2) 大样本量的评估测试成本较高。
    使用调研问卷的定量研究中,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内容、更广泛地收集信息,经常会用到多选题,但由于多选题多指向性的特点,除了频数表和交叉表(只能与单选题做交叉),较少用到其他的分析方法,损失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其实,如果调研时能善用多选题,并在分析时选取适当的方法,就能够充分利用多选题包含的信息,得到更有价值的结论。 前两篇文章分别谈到调研问卷中带有分类性质的多选题、带有求和性质的多选...
[ 共313篇文章 ][ 第4页/共16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赞助商广告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