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
×
提示:
请:
谢谢!
Toggle navigation
技术头条
最新
读点非技术
我也分享
赞过
我的
IT技术博客大学习
微博登录
1
网友搭了个《生活大爆炸》面部识别库,可以用 face-recognition.js 识别出谢耳朵
(www.leiphone.com)
【简介】
在这篇文章里我要向你们示范一下如何用 face-recognition.js 来完成有效的脸部检测(查看哪里有脸)和面部识别(这脸是谁的)。我一直在寻找好用的,基于Node.js的面部识别库 (精度要高),可惜没有找到,那么就动手自己做一个吧!
这个npm软件包使用dlib为基础并且使用Node.js与dlib当中的面部识别工具进行绑定,这样的设计是因为我发现这样能获得比较高的准确度。dlib库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并且已经内置了一些训练好的模型,而且这些模型在对LFW面部识别基准数据的识别率上已经有了令人惊讶的99.38%的准确率。
点击查看原文 >>
由
@shengting
2018-06-29 15:21 / 0个评论
赞过的人:
@技术头条
要不要再学学下面的文章?
1
JA 指纹识别全系讲解
(paper.seebug.org)
近期在学习 Burp Suite 的反制时发现 Wfox 前辈写的反制爬虫之 Burp Suite RCE一文,文末处介绍了使用 JA3 指纹识别 Burp Suite 流量的方法,简单研究后发现实战中易用性较强,故借此机会完整介绍一下 JA 指纹的全系列,并拓展到实践中。
by
@技术头条
2024-03-21 22:56
查看详情
1
前端原生API实现条形码二维码的JS解析识别
(www.zhangxinxu.com)
今天才知道,原来浏览器有原生的API,可以对二维码、条形码进行解析,使用非常简单!
by
@技术头条
2023-01-10 00:07
查看详情
1
论文分享|基于被动DNS流量分析的大规模IoT设备识别系统
(blog.nsfocus.net)
如何通过被动流量识别IoT设备?如何检测分配了IPv6地址、NAT后的IoT设备?本文介绍了IoTFinder系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by
@技术头条
2023-01-04 23:42
查看详情
1
洋葱式信息安全观察:浅议虚假信息识别
(www.sec-un.org)
虚假信息对经济、政治等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威胁信息检测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这个全球“抗疫”的时期。虚假信息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很多,本文仅进行了部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集对虚假信息检测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影响,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互联网时代检测虚假信息虽然很棘手,但事实证明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我们仍然可以在检测虚假信息的工作上取得良好效果。
by
@技术头条
2022-06-19 23:19
查看详情
1
这款功能强大的文本识别系统开源了!
(mp.weixin.qq.com)
说到文本识别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一技术早就深深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猿哥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可以识别文本背后含义的工具——pyWhat。
当你不知道特定一串文本代表什么时,它能快速判断它是否是 email、油管视频编号、手机号 或者是其他信息格式。你给它一个 .pcap 文件或者一段文本,它能告诉你这个文件或是文本代表了什么。
by
@code小生
2022-05-05 23:08
查看详情
1
大一新生开发的小工具火了,网友:我好菜
(mp.weixin.qq.com)
普普通通黑底白字地敲代码太枯燥?那么,把Python脚本可视化怎么样?就像这样,从输入图片、调整尺寸到双边滤波,每一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by
@code小生
2021-09-20 11:16
查看详情
1
多款国产手机无一幸免:人脸识别被破解
(mp.weixin.qq.com)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已经是标配,今天的我们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以至于疫情期间戴口罩无法解锁手机时,我们会感到很不习惯。
by
@code小生
2021-07-25 22:00
查看详情
1
这款IDEA插件刷爆了朋友圈,网友:一定是女朋友送的~
(mp.weixin.qq.com)
当初年少懵懂,那年夏天填志愿选专业,父母听其他长辈说选择计算机专业好。从那以后,我的身上就有了计院深深的烙印。
by
@code小生
2021-07-25 21:59
查看详情
2
据说程序员等电梯的时候都想过调度算法,网友:还真是
(mp.weixin.qq.com)
先来先服务(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算法,是一种随即服务算法,它不仅仅没有对寻找楼层进行优化,也没有实时性的特征,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电梯调度算法。
by
@code小生
2021-06-27 13:13
查看详情
1
洞见RSAC | 生物行为识别技术在社工诈骗中的应用分析与探索
(blog.nsfocus.net)
人为因素才是安全的软肋,有意、无意的行为可造成潜在的威胁或者一连串的后果。2021年DBIR数据泄露报告(Data Breach Investigations Report)中提到85%的数据泄露涉及人的因素。社工攻击正是利用人的因素,引导操纵人们采取行动或泄露机密信息,以达到收集信息、欺诈或访问系统等目的的“骗局”。
by
@技术头条
2021-06-13 22:41
查看详情
使用微博登录,分享你的文章到本站
评论:
提交评论
近一周被赞排行
@技术头条
(71)
分享文章被赞得多,您就会出现在上面。还能给您微博带来新粉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