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几年前当私家车刚刚进入中国家庭时,国人那么喜欢三厢车?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国人心目中,三厢车能比两厢车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地位。想想看,历史上中国领导人们所坐的车——比如红旗、上海、大众——都是三厢的。而那些工程车、抢险车、救护车大多数是两厢的。当时的中国家庭买辆车不容易,要买就买有面子的三厢车。于是国外汽车厂商为了迎合国人这个心理,纷纷把国外畅销的两厢车改造为三厢车在国内销售。我家当年买的第一辆私家车,就是一辆经过这番改造的三厢赛欧。
与之类似的是,在国外软件开发行业很流行的一些比喻,比如“技术债”(Technical Debt),要想在国内软件开发团队中发挥作用,也需要根据国人的口味改造一下。
“技术债”这个比喻最早应该出现在美国程序员Ward Cunningham在1992年撰写的一篇博客[1]中。它的概念可以用下面微软Word的故事来很好地进行诠释。
早在1983年,微软就在其Windows上演示运行了后来大名鼎鼎的Word。2年之后,微软推出了Windows 1.0。但在此之后又过了4年,微软才发布了运行在Windows 1.0上的第一版Word,比原定计划晚了好几年。
30多年前微软开发第一版Word时,管理层有两个观念:1)估算不是估算,而是承诺;2)经理不应看代码(因为如果这样做,就犯了“微管理”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