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胡太狼
    开门见山,有很多问题带讨论。哪一个操作系统的设置界面更加易用?哪一个更能驱动用户使用?如何通过设置项来判断当前用户是发烧友?面对小白用户,如何合理设计应用的架构?毋庸置疑,合理规划这些界面僵尸一项非常巨大而又有趣的挑战。
    所谓产品文案风格指南(Product Copyright Style Guidelines),旨在方便产品内部统一文案、话术等风格规范,方便新同学更好地了解产品相关规范,提升产品团队协作性和产品品牌形象一致性。换句话说,它就是产品运营人员的「iOS 8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HTML/CSS/JS Style Guidelines」。
    多个屏幕终端之间操作切换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间断式(Sequential Usage)和同步式(Simultaneous Usage)。间断式的操作模式,可以有如下理解:上班途中会使用手机打发时间,到了公司会使用电脑进入工作状态,回家了会打开电视放松一下,这就是一个间断式的过程;很多人在手机里随便逛后遇到心仪的物品,往往会收藏,然后回到家或到公司后,在带电脑上进行确认并完成商品购买(习惯使然,大多数会觉得在电脑上完成相关确认和支付会更安全更踏实一些)。同步式的状态,显而易见:我们看春节晚会的时候,必定会手里握着手机或平板,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微博里的各种吐槽。
    我这次想着重想分析一款桌面应用——Dodol Launcher。它是来自NHN(Next Human Network,韩国第一大门户集团)旗下campmobile公司,并集成了LINE及Naver相关服务产品。
    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影像的最大价值莫过于记录。当我们生下来的时候,父母为了纪念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会拍一张亲子照;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籍卡上需要一寸免冠照;当我们过年团聚的时候,我们会相拥着拍全家福……于是,拍照这样一个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感官。渐渐地,我们也拿起了相机,记录旅途的美好,记录好友同窗的相聚,记录情人幸福的瞬间。是的,我们会把它们挂到墙上,存到电脑里,甚至于传到网上。手机摄像头的演进,降低了拍照的成本,加速了这种行为方式的演进。
    最近一年做的产品都跟ROM有关,所以对于ROM目前的生态状况,稍稍戏说一下。
    ​最近在规划MEIOS里音乐播放器的在线音乐部分,顺便把移动音乐产品梳理一下。
    Web标志(the mark of the Web)这个细节很有意思,也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是:IE浏览器环境下,如果一个网页中需要加载JavaScript文件,则默认安全设置的IE浏览器会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是否“允许加载阻止的内容”(IE浏览器将JavaScript脚本列入了安全考虑范围)。点击允许后,才会执行JavaScript代码,这很会影响网站的体验。为了解决此问题,就需要运用Web标志(Mark of The Web)。
    微信在版本迭代演变过程中,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用户使用二维码。从当初的使用二维码来添加微信,到现在的使用二维码进行网页版账号识别登录工具以及商家优惠活动二维码识别。大家渐渐地对二维码不那么陌生。说实话,二维码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自问世就被炒的火热。但二维码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很少见到单独提供二维码服务的应用。因为二维码是个寄生类应用,单独出来是个鸡肋,例如我查查,关键是识别以后怎么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当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里寻找新应用时,往往基于设计来考量是否购买。生活中,或许很多人告诫我们不要凭借封面去评判一本书;既然无法试用一款应用,那么截图成为我们评判一款应用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 既然用户无法通过浏览App Store来判断应用的易用性和代码健壮性,那么将设计作为评判依据是合理的,这意味着同类应用竞争时,往往具备优秀的体验设计的应用更受欢迎。 如何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呢?有如下五点建议。
    作为Web社区,我们已经在CSS3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我们开始使用background-clip和过渡动画(transition/animation)等可视化效果时,text-shadow和border-radius已经司空见惯了。我们似乎花了大量的时间争论何时或如何引入这些属性。一个特性不兼容所有浏览器或暂时未完全文档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使用它。对此,我持相反态度。
    所谓干货,无非是想说明一些你不知道需要补上或已经知道但没有正视的道理,并建立认同:这些简单的东西确实都是有用的,只不过你没真心用过而已。产品的定期总结,往往犹如一面明镜,让我们看清当前的状态,知道了投入产出比,才能有所反思,下次迈开步子时不会夹着蛋了。朝花夕拾,为时不晚。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以前很傻、很天真地觉得自己是第二类的。将近一个月的工作后,猛然发现自己是第一类。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譬如说吧,目前主要做iPad应用的设计。你知道iPad吗?iPad,谁不知道啊,那不是乔布斯家的掌上明珠吗,有iPad 1, iPad 2, new iPad。恩,只要对数码有爱好的或者是关注过的人,都能说出一二。那三四呢?其实我并不知道iPad。一来,大学四年都没有把玩过iPad(手头只有一个iPod touch 4代),自然对于iPad的使用习惯和特性等没有直观的把握和体会;二来,移动产品信息的多面性和宽泛性,导致了当时的我没有将注意力过分聚焦iPad的相关信息。自己总觉得看过这么多的科技报道,对于iPad不应该理所当然的了解吗? 自己实际参与设计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的。我还不熟悉那个众所周知的iPad。
    提及“平面”,我并不是对纸质媒体到显示器的文字转换问题感兴趣,例如,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应用尝试着重现报纸的准确纹理和布局结构。而我所感兴趣的是过去近一百年里平面设计的丰富经验积累和重新定义的设计与信息沟通的种种原则。这些是我所认为的拥有巨大关联性且对交互和UI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基本设计原则。
    随着Windows 8 Beta版的临近发布以及Nokia Lumia 800手机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Metro UI。 从设计角度看,Windows Phone和Windows 8平板之间的关系类似于iPhone和iPad,纵然都使用了Metro风格,但是从微软官方角度看,Windows Phone的设计规范(User Experience Design Guidelines)与Windows 8平板应用设计规范(Metro style app development)内容地址不同,官方英文标题也侧重不同。Metro Style App很大程度上代表了Win 8平板应用。
    《设计Metro风格的应用(Designing Metro style apps)》作为官方指导,其中的一些思路和操作实践都值得我们借鉴。本来这篇文章攒到今天发的,结果早上看到了腾讯CDC团队的《为设计Metro风格的应用准备着—Windows 8设计指南翻译》,顿时感觉到了团队的效率。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此处下载译文文档。 【特此说明,《规划Metro风格应用》为官方中文指导说明,已于2012年2月29日随Windows 8 Consumer Preview一起修改发布。】 规划Metro风格的应用时,少想些你需要包含的特点,多考虑些你需要提供给用户的体验。
    Metro风格的应用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运行的硬件、触控式交互和Windows用户界面量身订做的全屏式应用。Windows帮助你与用户进行交互,帮助你的用户与应用进行交互。 以用户为本的应用 使用Metro类的应用,用户将获得体验: 沉浸感(Imersive)——你的Metro应用会充满整个屏幕,让用户沉浸在你所构建的体验中。用户会完全沉浸在他们所喜爱的内容中。我们让操作系统不走寻常路,以全屏的空间来承载内容。你的应用是Windows体验的中心。充分利用空间,且不能让它变得凌乱。让用户集中精力于他们想做的事情。 迷人且充满活力(Engaging and alive)——你的Metro式应用利用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来吸引他们。动态瓦片(live tiles)能够即时提醒用户并将其带入应用中。 Start界面主要展示各个应用的特点,应用瓦片(tiles)保持实时更新,鼓励用户点击进入。
    这一章都是关于信息架构的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网站的信息架构所需的一些通用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当你构建自己网站的信息架构时,能够从这些模式着手开始。当然,前提是你的网站得符合这些模式中的一类,或者是他们的结合。
    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淘宝的鬼脚七 的一条微博内容,说:10个顶级的产品错误(来自无招同学分享的Marty Cagan 的培训)—— 将用户需求混淆为产品需求; 将老板们的需求混淆为产品需求; 将发明(invention)混淆为创造(innovation) PS:我认为翻译为“将创意混淆为创新”较好。 以自己取代客户; 将“创建正确的产品”当做“正确地创造产品”; 将“添加功能”当做产品的提高; 无法分清激动人心的功能与“有也不错”的功能; 追求印象深刻的需求文档,而不是追求感人的产品; 将产品发布当作了成功; 进入“喂养野兽”的模式 首先说明一下,Marty Cagan是《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一书的作者,这样相信很多人就不会陌生了。对于这10个顶级错误的理解,有两点存在困惑:一是,何为“喂养野兽”;二是,“打造正确的产品”和“正确地创造产品”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 共19篇文章 ][ 第1页/共1页 ][ 1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