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五分钟法则
浏览:2091次 出处信息
本文转载自:NOSQL数据库笔谈
在 1987 年,Jim Gray 与 Gianfranco Putzolu 发表了这个”五分钟法则”的观点,简而言之,如果一条记录频繁被访问,就应该放到内存里,否则的话就应该待在硬盘上按需要再访问。这个临界点就是五分钟。 看上去像一条经验性的法则,实际上五分钟的评估标准是根据投入成本判断的,根据当时的硬件发展水准,在内存中保持 1KB 的数据成本相当于硬盘中存据 400 秒的开销(接近五分钟)。这个法则在 1997 年左右的时候进行过一次回顾,证实了五分钟法则依然有效(硬盘、内存实际上没有质的飞跃),而这次的回顾则是针对 SSD 这个”新的旧硬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随着闪存时代的来临,五分钟法则一分为二:是把 SSD 当成较慢的内存(extended buffer pool )使用还是当成较快的硬盘(extended disk)使用。小内存页在内存和闪存之间的移动对比大内存页在闪存和磁盘之间的移动。在这个法则首次提出的 20 年之后,在闪存时代,5 分钟法则依然有效,只不过适合更大的内存页(适合 64KB 的页,这个页大小的变化恰恰体现了计算机硬件工艺的发展,以及带宽、延时)。
建议继续学习: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后一篇:Debian samba config >>
文章信息
- 作者:大树 来源: 大树底下
- 标签: I/O 五分钟
- 发布时间:2010-06-02 11:50:01
近3天十大热文
-
[75] memory prefetch浅析
-
[53]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37] 基本排序算法的PHP实现
-
[33] 卡诺模型―设计品质与设计价值的思考
-
[32] Oracle bbed工具的编译
-
[26]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26]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26] 8大实用又重要Mac使用技巧
-
[23] 两行 JavaScript 代码
-
[22] 小屏幕移动设备网页设计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