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系统架构 --> 计算机网络协议赏析-HTTP

计算机网络协议赏析-HTTP

浏览:4975次  出处信息

   本原创文章属于《Linux大棚》博客。

   博客地址为http://roclinux.cn

   文章作者为roc wu

   ==

   【最熟悉的陌生人】

   和TCP/UDP协议比起来,HTTP协议或许更为大家所熟知,因为大家处处都可以看到http://xxx.com的字样。

   但是,真正了解HTTP协议的同学,或许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404”的含义。

   而本文,正是让大家来更深入的了解下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HTTP在江湖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Internet四层网络模型(也叫TCP/IP四层模型)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最著名的协议是IP协议,传输层最著名的协议是TCP协议和UDP协议,而应用层的协议众多,诸如FTP协议、TELNET协议、TFTP协议、POP协议、SMTP协议、DNS协议、SNMP协议,当然还包括了本文的主角HTTP协议。

   如果说TCP/UDP/IP协议算作幕后的英雄,那毫不夸张的说,HTTP协议则是台前最大腕的明星。

   【HTTP大概是怎样工作的】

   HTTP,是符合Client/Server模型的,总是Client端来发起请求。整个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四步:

   (1)客户端发起请求,与服务器端完成“TCP三次握手”(TCP三次握手非文本重点知识)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HTTP请求报文”

   (3)服务器端在完成内部处理后,向客户端发出“HTTP响应报文”

   (4)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完成“TCP四次分手”(TCP四次分手非文本重点知识)

   而HTTP协议本身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也就是说每一个HTTP报文不依赖于其前面的报文状态。

   【HTTP的URL如何表示】

   之所以要先讲一下URL,是因为这个知识点在下文中会频繁用到。

   HTTP协议中的URL主要是用于定位服务器端资源的位置。我们来看下它的语法定义:

http://host[:port][path]
其中:
http:// 表示我们要使用HTTP协议;
host 表示一个可用的域名或IP地址;
port 为可选,表示要请求的端口号,缺省情况下为80
path 为可选,表示要请求的资源所在的路径(也叫URI),缺省情况下为/

   【HTTP请求长什么样儿】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的HTTP请求报文长什么样子:

   (我们用/* */注释嵌到请求里,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每一行语句的含义)

  /* 第一行叫做请求行(request),其他的各行都叫做头部行(header) */

  /* 请求行包括三个字段:方法字段、URI字段、HTTP版本字段 */
  /* 这个例子的请求行,是要做这样一件事:用HTTP协议1.1版本,使用GET方法,
     向服务端申请/path/to/page.html资源 */
  GET /path/to/page.html HTTP/1.1 

  /* 下面都属于头部行 */

  /* Host用来指定要请求的服务器端主机为roclinux.cn */
  Host:roclinux.cn

  /* Connection:close是要告诉服务器端,我客户端不想使用持久连接,
     请服务器端在完成这次请求响应后关闭此连接。虽然这个请求报文中
     使用了支持持久连接的HTTP1.1版本,但客户端仍然不想使用持久连接 */
  Connection:close

  /* User-agent域则是用来指定当前这个请求报文是由谁产生的,通常来
     说,一般这里设置的是用户所使用的浏览器类型。不要小看这个域,一
     些用心的站长,会通过这个域来识别客户,并给不同的客户展示资源的
     不同版本呢! */
  User-agent:Mozilla/4.0

  /* Accept-language域,则是客户端再跟服务器端说“兄弟,如果你那里有
     我申请的资源的中文版本,那就把中文版本给我;如果没有中文版本,那
     就把你的默认语言版本给我就好了。” */
  Accept-language:zh-cn

  /* 看这里,看这里!或许谁也没有注意到这里,这里有一个空行,而且是必
     须有这个空行。这是HTTP协议的硬性规定,不要忘记哦 */

   下面,用我精心画的一张图,来说明下请求报文的协议格式:

HTTP协议-请求报文格式

HTTP协议-请求报文格式

   从上面这个图,应该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请求报文的具体格式啦。

   【HTTP请求报文中有哪些方法】

   HTTP请求方法有很多,我们先走马观花的看看:

  • GET方法:请求某资源

  • POST方法:请求某资源的同时附上一些数据

  • HEAD方法:请求某资源对应的响应报文头

  • PUT方法:上传一个资源

  • DELETE方法:删除一个资源

  • TRACE方法:让服务器回送请求报文,用于调试和排障

  • OPTIONS:请求服务器性能信息

  • CONNECT:预留给代理服务器所用

  •    【怎么响应HTTP的请求】

       在了解完请求报文的格式之后,你是不是想知道HTTP协议是如何响应请求报文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响应报文:

      /* 一个响应报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即状态行、头部行、附属体 */
    
      /* 第一行是状态行,包括三个字段:版本字段、状态码字段、原因短语字段 */
      /* 本例中,HTTP协议的响应报文想表达的意思是服务器使用的是HTTP协议1.1版本,
         而且找到了客户端所要的资源,且会将响应报文发给客户端,整个过程都很正常 */
      HTTP/1.1 200 0K
    
      /* 服务器端不会保持住这个连接,而是在回复完这个响应报文之后会断开这个连接 */
      Connectlon:close
    
      /* 这里记录了这个响应报文被发送出去的时间点 */
      Date: Thu, 13 Oct 2005 03:17:33 GMT
    
      /* Server域表明这个响应报文是有类Unix操作系统上的Apache服务器发出的,且
         Apache的版本是2.0.54 */
      Server: Apache/2.0.54 (Unix)
    
      /* 用于记录本响应报文中所存的数据的最后修改时间 */
      Last—Modified:Mon,22 Jun 1998 09;23;24 GMT
    
      /* 指出数据部分的字节数,即单位Byte */
      Content—Length:682l
    
      /* 指出所包含的数据是HTML文本内容 */
      Content—Type:text/html
    
      /* 看这里,还得看这里,和请求报文类似,这里也有一个空行,不能省哦 */
    
      /* 这里是实际的响应数据 */
      (data data data data …………)

       下面,我们同样来看看响应报文的协议格式:

    HTTP协议-响应报文格式

    HTTP协议-响应报文格式

       【说说HTTP的状态码】

       说到HTTP响应报文,就不得不提到HTTP状态码,及原因短语。相信大家看完这一小节后,就会很清楚404代表着什么了。

       状态码总共只有三位,第一位表示状态类别,共分五种,我们来依次看一下:

  • 1xx:是进度通知类状态,意思就是说“请求我已经收到了,或你的请求我正在处理”;

  • 2xx:表示“你的请求我已经成功处理了”;

  • 3xx:即重定向,也就是服务器告诉客户端“你要的资源搬家了,你到某某地方再去找他吧”;

  • 4xx:客户端发来的响应报文里有些错误,比如语法错误或请求的资源不存在等;

  • 5xx:服务器端有些问题,已经无法处理完成你的请求了。

  •    其实常用的状态码并不多,我们把常见的列举在此:

  • 200 OK:客户端请求成功了,客户端要的东西就在响应报文里了;

  • 301 Moved Permanently:客户端啊,你要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的搬家了,我把他的新地址放到了Location头部域中了;

  • 302 Moved Temporarily:客户端啊,你要请求的资源临时有事去别的地方了,我把他的位置放到了Location头部域中了,你可以先去那里找他,不过他应该是会回到他自己的家的;

  • 304 Not Modified:客户端啊,你要请求的资源自从上次你请求之后,就再也没有改动过,我想你是应该早就有这个资源了,所以在响应报文的数据部分我也没有再放这个资源。

  • 400 Bad Request: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报文里有语法错误,服务器端实在看不懂了;

  • 401 Unauthorized:客户端发来的请求不是合法来源的请求,也就是这个客户端是没有被授权的;

  • 403 Forbidden:服务器端顺利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但是因为某些理由,服务器端拒绝为他提供服务;

  • 404 Not Found:客户端要请求的资源不存在,八成是资源地址写错了;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很遗憾,服务器不能给你提供服务了,服务器内部出现了不可预知的问题了;

  • 502 Bad Gateway:客户端你好,我是请求报文的代理服务器,持有资源的那个服务器在给我发送资源时出问题了;

  • 503 Server Unavailable:服务器现在可能是太忙了,暂时不能给你这个客户端提供服务了,或许稍后会恢复。

  •    【HTTP版本有几个】

       最早的HTTP版本是0.9,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而基于0.9版本改进后的是HTTP1.0版本,对应的RFC编号是1945。

       现在最常用的则是基于1.0版本改进后的HTTP1.1版本,对应的RFC编号是2616,其最大的改进点就是增加了“持久连接”的内容,同时在缓存控制与多级代理方面也有不小的完善。

       【一些高级用法】

       1 HTTP1.1中,我们可以在报文中使用Cache-Control域来控制缓存策略;而在HTTP1.0中则可以使用Pragma域来控制。为了确保达到效果,我们往往会在HTTP报文中同时设置Cache-Control:no-cache和Pragma:no-cache

       2 在请求报文中,我们可以设置Accept头部域来指明客户端希望接受哪些类型的数据,比如Accept:image/gif,则表明客户端希望接收gif图片数据。当然我们可以设置很多种可接受的类型。

       3 在请求报文中,Accept-Charset则是用来设置客户端希望接受的字符集。

       4 在请求报文中,Accept-Encoding则是用来指定客户端希望接受的编码类型。

       5 在请求报文中,Accept-Language是指明客户端希望接受的语言类型,例如Accept-Language:zh-cn,表明客户端希望得到中文的内容

       6 在请求报文中,If-Modified-Since域用作缓存策略。具体的原理是这样的,浏览器本地会缓存一些数据,包括网页、图片等,而且还会同时存储这些缓存数据在服务器端的最后修改时间(Last-Modified)。当浏览器再向服务器端发起这些数据的请求时,会同时把这些数据的最后修改时间通过If-Modified-Since一起传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一旦看到这个头部域,就会先拿这个时间戳和相应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比较下,如果相同,就说明这个资源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动过,于是服务器端就不用再把这个数据重复的传给客户端了,而是直接在响应报文中返回304即可,避免了重复传输带来的带宽消耗。

       7 有些同学会感觉疑惑,为什么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域都是存储“最后修改时间”的,有啥区别呢。他俩的区别在于,Last-Modified域是响应报文中使用的,由服务器端发给客户端的;而If-Modified-Since则是用在请求报文中的,由客户端发给服务器端的。这两者都是用绝对时间来表示的,所以存在时间同步的问题。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请继续往下看:)

       8 为大家隆重推出Etags和If-None-Match这一对兄弟,他俩的关系和“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的关系一样,Etags(Entity Tags)是用于响应报文中的,而If-None-Match是用于请求报文中的。这对兄弟的好处在于,他们不是以绝对时间来判断数据是否被修改过,而是通过数据的某个属性值来判断,例如数据的MD5值,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时间不同步的问题了。(除了If-None-Match外,请求报文的头部域中还可以用If-Match、If-Range来表示希望获取的Etag值)

       9 在响应报文中,可以使用Location头部域来实现重定向,比如更换了域名之后。

       10 在HTTP协议里,除了Etags/if-None-Match,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外,还有两对这样的兄弟,其一是Server/User-Agent,Server是服务器端用来亮明身份的,而User-Agent是客户端用来亮明身份的;另一对是Set-Cookie和Cookie,Set-Cookie用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设置cookie的,而Cookie则是客户端告诉服务器端自己的cookie的。

       11 在响应报文中,服务器端可以使用Expires域来告诉客户端最多缓存这个数据到什么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点的话,客户端就不要再缓存这个数据了,而是向服务器端重新发起新的请求。

       12 在响应报文中,服务器端可以使用Set-Cookie头部域向客户端设置cookie。其语法很简单,就是由多个name=value组成的,由分号间隔。例如:

    Set-Cookie: ASPSESSIONIDQAQBQQQB=BEJCDGKADEDJKLKKAJEOIMMH; path=/

       13 在响应报文中,X-Powered-By头部域表示服务器端使用到的技术名称,例如X-Powered-By: ASP.NET

       【结语】

       随着你对HTTP协议掌握的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HTTP协议里蕴藏了很多智慧和技巧,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devops的话,对HTTP的了解和深入是必不可少的。

       谢谢!

建议继续学习:

  1. HTTPS, SPDY和 HTTP/2性能的简单对比    (阅读:15878)
  2. 浅析http协议、cookies和session机制、浏览器缓存    (阅读:15759)
  3. 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完成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阅读:14461)
  4. HTTP协议Keep-Alive模式详解    (阅读:10586)
  5. 各种浏览器审查、监听http头工具介绍    (阅读:6214)
  6. nginx中对http请求处理的各个阶段分析    (阅读:6029)
  7. nginx上,http状态200响应,PHP空白返回的问题    (阅读:5483)
  8. 你不知道的 HTTP    (阅读:5342)
  9. libevent源码浅析: http库    (阅读:4792)
  10. HTTP幂等性概念和应用    (阅读:4342)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