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奋斗 --> 谈谈选择

谈谈选择

浏览:1097次  出处信息

   谈谈选择

   前些天聊天聊起我的高中同学,现在大部分已经不再联系,但个别几个还常有通讯往来。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回忆总是给我不同的印象,但是像高中时期这样每天忙于学业压力的时候也不多。我从刚接触物理和化学开始,我就对这两门课充满了兴趣。中学六年对于物理和化学的偏爱,应该说也是算同龄人中很少见的了。刷题、培训、搞竞赛……令我印象深刻的尤其是暑假,在大部分孩子都可以痛快地玩乐的时间,我还总是要参加物理或者化学的夏令营。现在如果翻出那个时候做题或者上课记录的笔记本,还是觉得遗憾,没有一直在这个爱好更加专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如今,我有好几个那时候的同学至少到现在,更接近我那个时候的理想。有好学校物理研究生毕业的,也有出国物理读博的,更有继续以物理博士后的学位搞物理研究的。有时候我们聊天也说起那些有趣的物理题目,特别是力学,万能的杠杆,随处可见的小滑块,各种无摩擦的碰撞……这些东西还是历历在目。

   高考没有考好,然后就开始犹豫填报志愿的事情。老实说选择软件这件事情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我记得我很头疼地看着一大堆高大上的专业名称,心里也没有太多方向感。不过这件事情上,家里面做得还是比较合适的,起码对我而言,给了我比较充分的兴趣选择的自由。我最开始是想继续选择物理或者化学的,只是遗憾的是当时的分数已经很难挑到好学校的物理化学专业了。而另一方面我对计算机的兴趣也从初中毕业开始逐步浓厚起来,虽然不想物理化学那样正儿八经地搞过一阵,学校的硬件设备等等条件也不像大城市里面那么好,但是我还是意识到,这会是个有趣而且会一直很有趣的事情。然后就找了个我的分数够得上,而且计算机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但是分数只是够得上学校的软件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刚兴起),而里“真正的”计算机专业的bar,还远得很。

   大学里面的事情更显得顺理成章一些,我也不算什么特别用功的好学生。而且见识也不行,毕竟不是在京上广那样软件行业特别发达的几个城市。直到临近大四,我又面临新的重要抉择——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或者寻找一些别的路。遗憾的是,我这件事情上也办得不漂亮。我先是辛辛苦苦准备了一个暑假的研究生考试,为此还放弃了一些非常棒的提前实习的机会,但是在宿舍里的同学都开始找工作、谈论工作、准备面试的时候,显然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我抵挡不住周边人事这些影响的诱惑,从“专心准备考研”的态度变成了“考研工作两手准备”。后来回想起来,我也不算特殊,和我一起准备考研的几个同学,最后也都放弃了,转去找工作。尤其是当我看到我的学校软件研究生毕业的几个学长,依然在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个研究生对我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在以后的事情就是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的过程,对我影响也很大。但是相较于父母口中那些传统意义上影响大的事情,我却持不同看法。比如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当然重要,尤其是很多初始观念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但是还是远没有选择职业那么重要。跳一个槽的代价,可比换一个行业的代价小太多了。再比如高考成绩,如果你不是考上国内那些顶尖的名校,那学校的背景也不会特别重要,至少对当前这个行业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获得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背景,并不怎么划算。所以结合那么多说的事情来讲,选择专业,并且极大程度上也选择了行业,将是影响人未来职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不同风格的城市,给人不同的阅历,这和工作的更换是一样的。具体来说,我待过的这两家公司,不要受到舆论左右地看,其实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两种软件公司的风格。其实很有幸都能有经历,而且期间接触到很多种类的团队,也让这个过程回顾起来充满槽点。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就是只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后,才会知道何谓好坏,才可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总的来说,我在第一家公司学技术成长最快,而第二家公司收到的工程和文化影响更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做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给自己接触多样性的机会。短期内未必看得到多大程度的好坏,但是长远价值连城。换言之,不如少看一些心灵鸡汤,少读一些成功学,自己撸起袖子去试试。

   关于选择上面,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不是当事人,是难以做出最合理的决定的。我很喜欢看国内一位科普作家卢昌海的文章,他本身是物理专业出生,看他的科普文章也特别有趣,但是他现在的工作确是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很多人都在论坛上面议论,觉得没有搞学术令人惋惜。但事实上,搞学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我一位物理博士后在读的老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国内的环境不适合搞研究,但是国外聪明而又勤奋的优秀人才实在是多”,想必这确实是一件很难走顺畅的路。因此选择工程,选择和生活,和实际问题更接近的一个职业,反而看起来是既满足兴趣,又务实一些的选择。而卢昌海本人,想必也是做出了当时比较合理的决定,他自己也有叙述

   以前我记得我参加过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培训的老师说,每一个人都要有规划,都要把自己的未来妥善地安排好。在当时我还觉得颇有道理,而且我也确实看见目标明确的人更有动力,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也非常清楚应该怎样行动;但是,后来我越来越发现,所谓的规划,还是短期内的靠谱,所谓的三年、五年规划,至少对我来说,都是扯淡。三年、五年规划的准确性之低让这件事情失去主要的意义。

   这些都是大处的选择,但是生活工作中处处面临小处的选择。而如何理性地在一些相对有影响的决定场合做出快速判断,似乎是我比较欠缺和需要改善的部分。所谓直觉和经验,靠得住的成分并不多。哪怕就是细到一些技术问题的讨论上面,有的时候还是缺少周全的思考。觉得想清楚了的问题,却无法应对很多挑战性的质疑。我猜测一方面这需要更多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养成习惯,把思路和归纳记录下来。做工程的人,需要有好的习惯和技巧,这比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有价值。在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建议都是高屋建瓴的,难以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宏观和长远来看,好的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在未来做更多选择的时候,确实更加受益。

建议继续学习:

  1. 程序算法与人生选择    (阅读:7776)
  2. .NET 还是 Java?    (阅读:4642)
  3. 不要总是选择困难模式    (阅读:2783)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