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Linux --> 在 Dell PowerEdge 1950 上安装 Linux 2.6.32-rc8 内核的问题与解决

在 Dell PowerEdge 1950 上安装 Linux 2.6.32-rc8 内核的问题与解决

浏览:3033次  出处信息

  出于实验和使用 Linux 内核某些新特性的需要,我要在 Dell PowerEdge 1950 服务器上安装最新的内核,而且必须是 2.6.32-rc 以后的版本。由于服务器硬件的特殊性,这一过程费了一番周折,最终在 @Sisyphusliu 师兄的帮助下搞定,记录如下。

  服务器上已安装的操作系统是 CentOS 5.3,软件栈的需求使之不能用别的发行版替代。保守的 RHEL/CentOS 5 系列的软件源上最新的内核是 2.6.18-164,因此只能从 Linux Kernel 官方获得我们所需的内核,自行编译安装。

  在 Kernel.org 下载当前最新的 2.6.32-rc8 内核,将原有内核的 config 文件复制过来,重新 make menuconfig,加入我们需要测试的新特性,然后编译、安装,这一过程顺利。但在系统重启之后,initrd 中的 init 脚本却报出“mount: could not find filesystem '/dev/root'”的错误。看来新内核没有成功挂载本地根文件系统,所以我们仍改用旧内核启动,开始排查原因。

  PowerEdge 1950 服务器安装了 RAID 卡,即使只使用一块硬盘,它也会走 RAID 的 Virtual Drive。因此 RAID 卡成了最大的嫌疑。检查新内核配置,与 RAID 相关的选项都已经选中,编译出来的 modules 目录中也存在诸如 raid456.ko 之类的模块,那么是什么地方有所缺失呢?对比旧内核与新内核的 initrd 中的 init 脚本,发现 raid456.ko 之类并没有在启动时加载;新旧内核不同的地方在于:旧内核加载了 dm-raid45.ko 模块,而新内核则没有。对比两个内核的配置文件,发现 dm-raid45 相关的内容只在旧内核中出现,新内核没有相应的选项,也没有对应的源代码。

  于是我们需要核查 dm-raid45 的身份。google 发现 dm- 系列模块不是 Linux Kernel 官方组件,而是 RedHat 开发的 Device-mapper 模块,是以 patch 方式添加到内核中的。CentOS 5 软件源提供的修改版内核中,已经附带了包含 dm-raid45 在内的 3000 多个 patch,这些在我们下载的标准内核中当然没有。在 dm-raid45 的作者 Heinz Mauelshagen(傻根?)的主页上,提供了 dm-raid45 patch 下载,但均针对的是较旧版本的内核,打在新内核上编译屡屡出错。进一步的 google 使我们惊喜地发现,Mauelshagen 一周之前在 Kernel Patchworkβ 上发布了针对 2.6.32-rc8 的 dm-raid45 patch――尽管他这个 patch 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 xor 算法,但这个版本恰好能为我们实验所使用。下载并运行这个 patch 之后,内核编译通过并生成了 dm-raid45.ko 模块,init 脚本中也自动增加了相应的 insmod 语句。

  然而重新启动系统后,除了多了几句 insmod 的输出,mount 语句照样出错。难道我们找错了原因?这次不猜了,直接深入 initrd 内部分析吧。我们将 initrd 解包,在 /bin 目录中放一个静态编译的 busybox,并在 init 脚本的 mkrootdev 语句(这一语句创建了 /dev/root 节点)之前插入 busybox sh 命令。将这个 initrd 重新打包后重启系统,即可对 initrd 阶段的执行进行调试。调试时,我们发现 initrd 的 /sys/devices 目录下已经出现了一系列 PCI 设备,用 find 查找,其中有一个正是包含了 sda、sda1 等磁盘和分区的 RAID 卡。看来 RAID 模块是正常工作的。而在 /dev/ 目录下,却没有出现 /dev/sda、/dev/sda1 等设备节点。看来是 mkrootdev 之前的 mkblkdevs 语句没有生效。我们进入 nash,再次执行 mkblkdevs,发现仍然没有效果。于是试图采用 mknod 命令手工建立设备节点。mknod 所需的主、从设备号可以在类似于“/sys/devices/pci0000:00/.../block/sda/sda1/dev”的文件中找到,其语法也可以参考 init 脚本中的其它几条 mknod 语句。在 nash 中手工 mknod 之后,运行 mkrootdev、mount 仍然没能将本地根文件系统挂载。但改用 busybox 中的 mount,挂载则是成功的,可以访问磁盘文件。

  于是我们推测,可能是 CentOS 5 中较旧版本的 mkinitrd 及其包含的 nash 与新版本的内核出现了不兼容。因为使用新版内核的 Fedora 中的 mkinitrd 和 nash 早已进化到了 6.0.X 版,而 CentOS 5 中的还是 5.1.19.6 版。CentOS 5 的软件源上并没有更新版本的 mkinitrd,在分析了 mkinitrd 包的依赖关系之后,我们认为 6.0.X 有太多的、较为关键的依赖项(而 5.1.19.6 版的 nash 是静态编译的单个文件)。贸然使用 Fedora 源更新 mkinitrd 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不利于我们软件栈的稳定移植。我们需要的只是 initrd 中的 nash,因此可以从更容易的途径获得。我们从一台安装了 Fedora 10 的机器中复制出 initrd,将 nash 6.0.71 及其依赖的库覆盖到 CentOS 5 的 initrd 中。使用这个 initrd 启动,调试 mkblkdevs、mkrootdev 和 mount 顺利通过,最终 Linux 成功启动,文件系统访问正常。

  不过仔细观察启动时输出的信息,我们还是发现了两个小问题。一是 init 脚本中 stabilized 语句报错:“Could not detect stabilization, waiting 10 seconds”,经查这是 Fedora 10 上 mkinitrd 的一个 bug,在 switchroot 之后并不影响根文件系统的使用,可以忽略。再者是在执行 /etc/rc.d 下的脚本时,udevd-event 报错:“udevd-event[XXXX]: wait_for_sysfs: waiting for '/sys/devices/pci0000:00/.../ioerr_cnt' failed”。估计这也是旧版工具与新版内核不兼容的问题,udevd 主要用于监听设备的热插拨等事件,在我们的实验环境中一般不会涉及。毕竟这只是一个使用 rc 版内核的实验环境,这个问题暂不予理睬。我们最终需要测试的程序在新版内核上运行通过,效果良好。

建议继续学习:

  1. linux内核研究笔记(一)内存管理 – page介绍    (阅读:8563)
  2. PHP内核介绍及扩展开发指南―Extensions 的编写    (阅读:4645)
  3. Hadoop超级安装手册    (阅读:3979)
  4. 我的内核配置文件    (阅读:3692)
  5. Linux内核协议栈对于timewait状态的处理    (阅读:3690)
  6. PHP内核介绍及扩展开发指南―高级主题    (阅读:3592)
  7. Ubuntu下Postgresql-8.4安装及配置    (阅读:3341)
  8. PHP内核介绍及扩展开发指南―基础知识    (阅读:3385)
  9. 在Ubuntu上使用SystemTap    (阅读:3023)
  10. 详细步骤:在64位Linux上安装Memcached    (阅读:3045)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