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系统架构 --> UMStor Hadapter:大数据与对象存储的柳暗花明

UMStor Hadapter:大数据与对象存储的柳暗花明

浏览:1350次  出处信息

引言

但凡是千禧年之前出生的国人,心里大体都有一个武侠情结,那是一个由金庸、古龙的一本本武侠小说以及港台武侠剧堆砌出来的武林世界。虽说现在的电影可以发达到让观众看到各种奇幻特效,但回味起来,似乎还不如金庸笔下一个令狐冲给江湖朝堂带来的翻覆动荡刺激。

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 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武侠的迷人在于一个个小人物不单单被分成正邪两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得以在江湖这个大舞台上各展身手,江山人才代出,各领风骚数年,刀光剑影间,让人大呼好不过瘾。

计算机技术领域,何尝又不是一个江湖。往具体了说,比如有 Windows 和 Linux 系统级别的缠斗;往抽象了说,有私有云和IOE的概念对垒等。虽说技术不像侠客论剑般交手那么直接,但是背后的暗潮涌动还是能让人嗅到一丝火花的气息。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当然不是江湖,而是要掰扯掰扯“数据湖data lake”。

数据湖下的两大派系

数据湖这一概念最早应该是在 2011 年由 CITO Research 网站的 CTO 和作家 Dan Woods 提出。简单来说,数据湖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且符合下面两个特征:

  1. 一个可以存储大数据的并行系统

  2. 可以在不需要另外移动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计算

在我的理解中,目前的数据湖形态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计算存储一家亲

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一个集群来应对不同业务需求。可以想象,如果后期公司体量增大,不同的业务线对数据湖有不同的计算需求,业务之前会存在对计算资源的争抢;同时,后期扩容时,计算和存储得相应地一同扩展,也不是那么的方便。

计算存储一家亲 Pro

为了应对上述方案中的资源争抢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案就是为每个业务线分配一个数据湖,集群的隔离能够让每个业务线有自己的计算资源,可以保证很好的业务隔离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数据孤岛。试想几个业务线可能需要同一个数据集来完成各自的分析,但是由于存储集群也被一个个分开,那么势必需要将这个数据集挨个复制到各个集群中去。如此,数据的冗余就太大了,存储开销太大。同时,计算和存储的扩容问题也仍然存在。

计算存储分家

俗话说的好,距离产生美。在这个模式中,计算和存储被分隔开来。每个业务线可以有自己的计算集群,来满足其业务需求。而后台都指向同一个共享存储池,由此解决了第二个方案中的数据冗余问题。并且由于计算、存储分离,在后期扩容时,也可以各自分别扩容。这一分离性也符合弹性计算的特征,让按需分配成为可能。

我们将方案一和方案二可以归为“计算存储融合”这一派系,目前最有代表的应该就是 Hadoop 的 HDFS,这套大数据默认的存储后台有着高容错、易扩展等优点,十分适合部署在廉价设备上;而方案三可以单独拿出来,归为“计算存储分离”派系,最有代表的是 Amazon EMR。EMR 借助 AWS 得天独厚的云计算能力,并且辅以 S3 对象存储支持,让大数据分析变得十分简单、便宜。

在私有云场景中,我们一般会采用虚拟化技术来创建一个个计算集群,来支持上层大数据应用的计算需求。存储这边一般采用 Ceph 的对象存储服务来提供数据湖的共享存储后台,然后通过S3A来提供两者之间的连接,能够让Hadoop的应用能够无缝访问 Ceph 对象存储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数据湖”这一概念下,其实隐约已经分成了两个派系:“计算存储融合”, “计算存储分离”。下面,让我们谈谈这两个派系的优缺点。

青梅煮酒

在这一节,我们会把“计算存储融合”和“计算存储分离”这两个框架摆上台面,来讨论一下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计算存储融合 - HDFS

HDFS 客户端往 HDFS 写入数据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简要步骤:

  1. HDFS 客户端向 NameNode 发送一条创建文件的请求

  2. NameNode 遍历查看后,验证该文件为新文件,随后响应客户端准许上传

  3. HDFS 客户端根据默认 block size 和要上传文件的大小,来对文件做切分。比如 default block size 是 128M, 而上传文件是 300M,那么文件就会被分割成 3 个 block。

  4. 客户端请求上传 block,NameNode 通过分析集群情况,返回该 block 需要上传的 DataNode。由于默认 HDFS 的冗余策略是三副本,那么就会返回 3 个 DataNode 地址。

  5. 客户端通过建立 pipeline,向对应的 DataNode 上传 block 数据。

  6. 当一个 block 上传到 3 个 DataNode 后,客户端准备发送第二个 block,由此往复,直到文件传输完毕。

HDFS 读取数据步骤不在此赘述。对于 HDFS 写入数据的步骤,我认为重要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 创建文件、上传 block 时需要先访问 NameNode

  • NameNode 上存放了文件对应的元数据、block 信息

  • HDFS 客户端在上传、读取时直接与 DataNode 交互

作为“计算存储融合”的代表 HDFS,其中心思想是通过d ata locality 这一概念来实现的,也就是说,Hadoop 在运行 Mapper 任务时,会尽量让计算任务落在更接近对应的数据节点,由此来减少数据在网络间的传输,达到很大的读取性能。而正是由于 data locality 这一特性,那么就需要让 block 足够大(默认 128M),如果太小的话,那么 data locality 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大的 block 也会带来 2 个弊端:

  1. 数据平衡性不好

  2. 单个 block 上传时只调用了 3 个 DataNode 的存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整个集群的存储上限

计算存储分离 - S3A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过,在私有云部署中,数据湖的计算存储分离框架一般由 Ceph 的对象存储来提供共享存储。而 Ceph 的对象存储服务是由 RGW 提供的,RGW 提供了 S3 接口,可以让大数据应用通过 S3A 来访问 Ceph 对象存储。由于存储与计算分离,那么文件的 block 信息不再需要存放到 NameNode 上,NameNode 在 S3A 中不再需要,其性能瓶颈也不复存在。

Ceph 的对象存储服务为数据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 cloudsync 模块可以让 Ceph 对象存储中的数据十分方便地上传到其他公有云;LCM 特性也使得数据冷热分析、迁移成为可能等等。另外,RGW 支持纠删码来做数据冗余,并且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方案了。虽然 HDFS 也在最近支持了纠删码,但是其成熟些有待考证,一般 HDFS 客户也很少会去使用纠删码,更多地还是采用多副本冗余。

我们通过这张图来简单分析一下 S3A 上传数据的步骤: HDFS 客户端在上传数据时,需要通过调用 S3A 把请求封装成 HTTP 然后发送给 RGW,然后由 RGW 拆解后转为 rados 请求发送给 Ceph 集群,从而达到数据上传的目的。

由于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先经过 RGW,然后再由 RGW 把请求递交给 OSD,RGW 显然很容易成为性能瓶颈。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部署多个 RGW 来把负载均摊,但是在请求 IO 路径上,请求无法直接从客户端发送到 OSD,在结构上永远多了 RGW 这一跳。

另外,由于对象存储的先天特性,List Objects 和 Rename 的代价比较大,相对来说会比 HDFS 慢。并且在社区版本中,RGW 无法支持追加上传,而追加上传在某些大数据场景下还是需要的。

由此,我们罗列一下 HDFS 和 S3A 的优缺点:


优势劣势
HDFS1.data locality特性让数据读取效率很高

2.客户端写入、读取数据时直接与DataNode交互

1.NameNode存放大小元数据、block信息,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2.计算存储没有分离,后期扩展性不好,没有弹性

3.由于block大,数据落盘时的均衡性不好,写入带宽也不够大。

S3A

1.存储于计算分离,方便后期各自扩展

2.RGW能够更方便地管理数据

3.成熟的纠删码方案,让存储利用率更高

1.所有请求都需要先发往RGW再发往OSD

2.社区版不支持追加上传

3.List Object和rename代价大,比较慢

显然,S3A 消除了计算和存储必须一起扩展的问题,并且在存储管理上有着更大的优势,但是所有请求必须先通过 RGW,然后再交由 OSD,不像 HDFS 那般,可以直接让 HDFS 客户端与 DataNode 直接传输数据。显然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计算存储融合”与“计算存储分离”两大阵营都尤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之处。

那么,有没有可能将两者优点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保留对象存储的优良特性,同时又能让客户端不再需要 RGW 来完成对Ceph 对象存储的访问?

柳暗花明

聊到 UMStor Hadapter 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说一下 NFS-Ganesha 这款软件,因为我们正是由它而获取到了灵感。NFS-Ganesha 是一款由红帽主导的开源的用户态 NFS 服务器软件,相比较 NFSD,NFS-Ganesha 有着更为灵活的内存分配、更强的可移植性、更便捷的访问控制管理等优点。

NFS-Ganesha 能支持许多后台存储系统,其中就包括 Ceph 的对象存储服务。

上图是使用 NFS-Ganesha 来共享一个 Ceph 对象存储下的 bucket1 的使用示例,可以看到 NFS-Ganesha 使用了 librgw 来实现对 Ceph 对象存储的访问。librgw 是一个由 Ceph 提供的函数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可以让用户端通过函数调用来直接访问 Ceph 的对象存储服务。librgw 可以将客户端请求直接转化成 librados 请求,然后通过 socket 与 OSD 通信,也就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发送 HTTP 请求发送给 RGW,然后让 RGW 与 OSD 通信来完成一次访问了。

从上图可得知,App over librgw 在结构上是优于 App over RGW 的,请求在 IO 调用链上少了一跳,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使用 librgw 可以获得更好的读写性能。

这不正是我们所寻求的方案吗?如果说“计算存储融合”与“计算存储分离”两者的不可调和是一把锁,那么 librgw 就是开这一把锁的钥匙。

UMStor Hadapter

基于 librgw 这个内核,我们打造了一款新的 Hadoop 存储插件 - Hadapter。libuds 是整个 Hadapter 的核心函数库,它封装 librgw。当 Hadoop 客户端发送以 uds:// 为前缀的请求时,Hadoop 集群就会将请求下发给 Hadapter,然后由 libuds 调用 librgw 的函数,让 librgw 直接调用 librados 函数库来请求 OSD,由此完成一个请求的完成处理。

Hadapter 本身只是一个 jar 包,只要将这个 jar 包放到对应大数据节点就可以直接使用,因此部署起来也十分便捷。同时我们还对 librgw 做了一些二次开发,比如,让 librgw 能够支持追加上传,弥补了 S3A 在追加上传上的短板。

我们对 HDFS、S3A、Hadapter 做了大量的性能对比测试,虽然不同的测试集有其独特的 IO 特性,不过我们在大多数测试中都获取到了类似的结果:HDFS > Hadapter > S3A。我们在这里用一个比较典型的 MapReduce 测试: word count 10GB dataset 来看一下三者表现。

为了控制变量,所有的节点都采用相同的配置,同时 Ceph 这边的冗余策略也和 HDFS 保持一致,都采用三副本。Ceph 的版本为 12.2.3,而 Hadoop 则采用了 2.7.3 版本。所有计算节点均部署了 Hadapter。在该测试下,我们最终获取到的结果为:


HDFS

S3A

Hadapter

Time Cost

3min 2.410s

6min 10.698s

3min 35.843s

可以看到,HDFS 凭借其 data locality 特性而获取的读性能,还是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而 Hadapter 这边虽然比 HDFS 慢,但不至于太差,只落后了 35s;而 S3A 这边则差出了一个量级,最终耗时为 HDFS 的两倍。我们之前所说的的,理论上 librgw 比 RGW 会取得更好的读写性能,在这次测试中得到了印证。

客户案例

Hadapter 在去年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客人。该客户是一家运营商专业视频公司,我们为它搭建了一套结合了大数据、机器学习、流媒体服务以及弹性计算资源池的存储后台解决方案。集群规模达到 35PB 左右。

Hadapter 在这套大数据平台下,主要为 Hbase、Hive、 Spark、 Flume、 Yarn 等应用提供后台支持,目前已经上线。

结语

好了,现在我们把 HDFS、S3A、Hadapter 都拿出来比较一下:


优势

劣势

HDFS

1.data locality特性让数据读取效率很高

2.客户端写入、读取数据时直接与DataNode交互

1.NameNode存放大小元数据、block信息,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

2.计算存储没有分离,后期扩展性不好,没有弹性

3.由于block大,数据落盘时的均衡性不好,写入带宽也不够大。

S3A

1.存储于计算分离,方便后期各自扩展

2.RGW能够更方便地管理数据

3.成熟的纠删码方案,让存储利用率更高

1.所有请求都需要先发往RGW再发往OSD

2.社区版不支持追加上传

3.List Object和rename代价大,比较慢

Hadapter

兼有RGW的优点

1.支持追加上传

2.允许Hadoop客户端直接与Ceph OSD通信,绕开了RGW,从而取得更好的读写性能

1.List Object和rename代价大,比较慢

虽然上述列举了不少 HDFS 的缺点,不过不得不承认,HDFS 仍旧是“计算存储融合”阵营的定海神针,甚至可以说,在大部分大数据玩家眼中,HDFS 才是正统。不过,我们也在 Hadapter 上看到了“计算存储分离”的新未来。目前 UMStor 团队正主力打造 Hadapter 2.0,希望能带来更好的兼容性以及更强的读写性能。

这场较量,或许才拉开序幕。

建议继续学习:

  1. 海量数据面试题举例    (阅读:8896)
  2. 三种东西永远不要放到数据库里    (阅读:6419)
  3. 面向对象的Shell脚本    (阅读:5160)
  4. 用星际争霸讲解面向对象的概念    (阅读:4157)
  5. 使用PHP创建一个面向对象的博客    (阅读:4078)
  6. 如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阅读:3871)
  7. 数据即代码,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阅读:3356)
  8. 从数据中了解用户——数据在现有产品改版设计中的应用    (阅读:3330)
  9. PHP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性    (阅读:3361)
  10. 从数据中了解用户——数据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阅读:3245)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