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千鸟
    以某种逻辑为基准的组织方式为主线的管理体制还是有必要。基本得到公认的,是以“产品线”划分公司组织架构最理想最高效,如此一个产品的所有参与者受共同价值观的驱使,所有人的节奏和目标理应一致,理论上肯定1+1>2。早年流行的“事业部”组织架构即如此,各事业部其实是相对独立的产品或产品群体系。
    十年前我们做网页设计都是可视化的,使用的不管Frontpage还是Dreamweaver基本与Photoshop无异,很少有人去关心什么代码。到后来Web Standard设计思想的引入,我们懂得了Web页面有结构、表现、行为三层之分,层次分明的种种好处,彻底颠覆了“页面仔(前端开发前身)”的价值。再后来就是上文提到的AJAX,促使市场更加重视“前端开发”这个职能职位,包括有独立的团队来做事。但长期以来,“页面仔”地位一直就是个玩笑,戏称为比设计师多懂点代码,比工程师多懂点设计。据我所知,目前几乎所有有实力组建“前端开发”团队的公司都把它归属于“产品”部门,或者“产品设计”职能体系之下。
    与Tony在年会下午有个主题为“Web信息架构”的工作坊,之前没拿到报名名单,搞不清楚受众群体的口味,于是多准备了些内容。以前也做过“Web信息架构”分享,这次内容是最全的,包括几年的学习笔记和案例积累。
    咱们做内容组织,首先应该绝对保证的是什么?可靠!也就是说,网址入口应该慎重考虑。这个问题继续推敲,第一是域名(包括二级域名),网站总不能一年换个域名吧。第二是目录结构,文件目录老改其实也有影响,只不过不至于“推倒重来”而已。想起以前几位朋友的blog,有些人换域名,有些人换目录结构,有些人干脆不写了。相对来说,我认为自己五年前的策略执行到现在,还算成功。
    好用这个例子就事论事的讨论下单双列布局问题,最常见的双列布局优势理由是“可以节省空间,缩短版面”。理论上如此而已,但双列布局会带来很多无法规避的麻烦,而且事实上表单只要足够明确和清晰,长一点对用户来说关系不大。节省版面也有设计技巧可用,其一减少不必要的字段,其二合并同属性或有关联的字段(如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其三隐藏优先级低的字段(如手机号码、座机号码)。
    顺便翻看了豆瓣上的所有书评和反馈,以及关联的blog推荐。从整个大环境看,关注“信息架构”不乏其人,但好像大家更热衷于去做评议性质的“证明题”,而非从0到1的去真正实施搭建架构体系。当然,我理解这类主题非常难写,并且要把理论运用到工作项目中也不是易事。但信息架构可大可小,可以做自己做些小产品尝试,也可以直接运用到个人网站或博客上。凡事一试便知,否则永远是――书一打开什么都知道,一合上什么都忘了。
    “用户互动”是互联网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而用户互动的入口必然是表单。由此,无处不在的UGC类Web2.0产品内,表单无处不在所凸显的重要性逐渐得到Web设计师重视,并自成知识体系。2008年10月的阅读推荐中列过此书,归入“框架层”范畴之内。
    “网页设计三剑客”可能很多新同学都没听说过,因为缔造神话的公司已经快销声匿迹。“网页设计三剑客”是Macromedia公司旗下Dreamweaver, Flash, Fireworks三款软件合集的简称,而Macromedia在2005年底已被Adobe收购。在我学习web design那会儿,它们已经是明星――Dreamweaver用来做页面,Fireworks用来做图形,Flash用来做动画。如此反映的客观事实,那个年代的web design由三大要素构成――页面、图形、动画。
    通俗的理解,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里,做产品很被动。产品往往就是个支持部门,支持运营,支持销售。做产品则经常是“救火队”角色,永远没有时间好好梳理和规划,没有资源认认真真做事,做出来的产品也支离破碎没有成就感。而在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产品部门可以自主立项创新,能够控制好产品节奏并有足够的话语权。毋庸置疑,此时产品部门有着不错的地位,产品部门职位也比较有前(钱)途。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背景也是个有趣的话题,做事风格严重受影响,常见有三类: 商业出身,对设计和技术了解皮毛或者干脆不懂,可能对互联网了解也有限;设计师出身,对技术了解皮毛或...
    产品初期,尤其创业团队做的那种小产品,老板就是产品经理的现象很普遍。而且根据“产品经理应该是对产品理解最深刻的人”的定义,我认为创业团队的产品经理非老板莫属,就得是创意和模式的发起人。
    

    1997年,号称中国互联网元年。同年7月,网易成立一个月之后,马上提供了免费个人主页服务。也就是说,从1997年7月起,“网页设计师”这个词已经出现在江湖上。论辈份,搜狐网是1998年2月正式推出,新浪网是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并购华渊资讯后才正式命名。

    1998年7月,网易个人主页用户达到2万人,这些人是国内名副其实做网站的先驱。有了免费放网站的空间,自然愿意投入进来的网民很多,新网站百花齐放,优秀作品很自然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从那时起,教别人如何做网页,以及做网页所需的图片、代码等免费资源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网页设计主题相关的中文网站开始逐年增多。

    网页设计师的群体,从1999年开始逐年增多。如果需要定义一个网页设计元年,我认为应该从1999算起;因为之前的网站,可以说99%都不重视设计,包括当时的著名公司和品牌。以现在能找到的网站截图对比,1999年前后全球网站的设计水准都差不多,虽然英文网站比中文网站发展早几年。(第一个英文网站在1991年8月诞生,第一个中文网站在1994年5月诞生。)

    早期网站设计受外来专业概念冲击的影响比较大,流行什么就做什么。1999年流行Flash,于是大家都去学动画,出来的作品也极具“动”感。2003年流行GUI,于是大家都去学图形界面,出来的作品也极具“质”感。2005年开始又吹UCD和UE,于是大家都去学习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体验,但是这一次大家迷茫了,因为UCD和UE不具有可操作性,大家搞不清楚什么“感”是用户需要的。

    到今天为止,中文网站设计、中国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还是个比较混乱的状态。不过可以看到的是,起码有这么一帮人在为之努力的实践总结,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

    

    标题应该加个前提限制――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但写出来很怪,所以读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以下内容少数在UCD书友会上聊过,回来考虑了几天,分享的同时也算自我总结。《设计网事》第九章专门讲知识积累,并且结合职业生涯谈了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翻。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需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追溯表格(Table)的历史,最早设计师们喜欢用表格来布局,因为可视化简单直观,从而大大降低了web design的技术难度。在错误理解表格的基础上,不仅用错,而且模糊了表格的真正用途。到后来web standards改革,某些不实观点又把表格打入冷宫,认为是罪恶之源。
    从信息组织角度来看,段落内行之间的关系要比段落之间的关系低一个级别,所以在呈现上段落之间的“段距”应该大于段落之内的“行距”,如此才能一目了然...
    

曾经有个笑话说“看古书都是对的,因为在点头;看今书都是错的,因为在摇头。”到现在为止,中文从繁体到简体,从竖排到横排,一直都在为良好传达的目标尝试改进。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中,可读性问题正在凸显其所占用户体验指标的重要性。

    我认为问题的根本不在tag本身,而是设计层面做的不够。在实际的处理方案中,我认为tags不一定需要用户来提供,因为确实价值有限。但如果是团队内部用tags来组织信息,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不过中英文的处理上,应该需要注意中文本地化问题。
    梳理信息架构发展,描述信息架构现状。如果用信息架构思维来考虑,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没有体系,没有组织,没有关联的混乱“专业”领域,需要“自己”的实践来检验“别人”的真理...
    曾经有阵大家讨论过关于在页面上使用中文简体、繁体的问题,观点一认为繁体更能体现古老汉字的特点,观点二认为用繁体有悖推行简化字的初衷。当然,这个问题学术界已经争的不可开交...
[ 共19篇文章 ][ 第1页/共1页 ][ 1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