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号称中国互联网元年。同年7月,网易成立一个月之后,马上提供了免费个人主页服务。也就是说,从1997年7月起,“网页设计师”这个词已经出现在江湖上。论辈份,搜狐网是1998年2月正式推出,新浪网是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并购华渊资讯后才正式命名。
1998年7月,网易个人主页用户达到2万人,这些人是国内名副其实做网站的先驱。有了免费放网站的空间,自然愿意投入进来的网民很多,新网站百花齐放,优秀作品很自然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从那时起,教别人如何做网页,以及做网页所需的图片、代码等免费资源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网页设计主题相关的中文网站开始逐年增多。
网页设计师的群体,从1999年开始逐年增多。如果需要定义一个网页设计元年,我认为应该从1999算起;因为之前的网站,可以说99%都不重视设计,包括当时的著名公司和品牌。以现在能找到的网站截图对比,1999年前后全球网站的设计水准都差不多,虽然英文网站比中文网站发展早几年。(第一个英文网站在1991年8月诞生,第一个中文网站在1994年5月诞生。)
早期网站设计受外来专业概念冲击的影响比较大,流行什么就做什么。1999年流行Flash,于是大家都去学动画,出来的作品也极具“动”感。2003年流行GUI,于是大家都去学图形界面,出来的作品也极具“质”感。2005年开始又吹UCD和UE,于是大家都去学习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体验,但是这一次大家迷茫了,因为UCD和UE不具有可操作性,大家搞不清楚什么“感”是用户需要的。
到今天为止,中文网站设计、中国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还是个比较混乱的状态。不过可以看到的是,起码有这么一帮人在为之努力的实践总结,并逐渐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
标题应该加个前提限制――互联网产品设计师,但写出来很怪,所以读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以下内容少数在UCD书友会上聊过,回来考虑了几天,分享的同时也算自我总结。《设计网事》第九章专门讲知识积累,并且结合职业生涯谈了谈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自己翻。
我自己原则,采用最轻的模式,选择最少的工具。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需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勿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耗在了选择和尝试工具上,切忌。
曾经有个笑话说“看古书都是对的,因为在点头;看今书都是错的,因为在摇头。”到现在为止,中文从繁体到简体,从竖排到横排,一直都在为良好传达的目标尝试改进。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中,可读性问题正在凸显其所占用户体验指标的重要性。
-
[73] 使用exp/imp 导入11g数据到9i
-
[64] Java开发岗位面试题归类汇总
-
[50]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8] 关于恐惧的自白
-
[48]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47]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46]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6] Go Reflect 性能
-
[46] WEB系统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
[4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