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查看专题: 微信
社交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创业的大热门,从PC到移动端,从OICQ、MSN到QQ。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领域应用开始彻底爆发,直奔黄金期。腾讯在过去几年里,社交平台更是火到爆,QQ和微信坐拥几亿的粉丝,QQ空间和朋友圈各种刷屏,写心得,晒照片,秀视频,那么谁来为企鹅保驾护航呢?支撑QQ和微信海量数据背后的架构又有哪些惊天内幕呢?本期大讲堂的内容来自今年2月份ChinaUnix对腾讯社交网络运营服务中心资深数据运维专家周小军的专访。本期访谈将从运维的视角,为我们揭晓腾讯社交产品前端到后端的故事。
截止到2015年7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约5.49亿,朋友圈每天的发表量(包括赞和评论)超过10亿,浏览量超过100亿。得益于4G网络的发展,以上数据仍有很快的增长,而且相对于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峰值要来得更加凶猛。比如,2015年元月的流量到了平时的2倍,而峰值则达到了平时峰值的2倍,相当于平时正常流量的5倍,这对整个系统的考验是很残酷的。本次分享将简单介绍微信后台团队的开发模式、微信朋友圈的架构以及在性能上的一些工作,供各位参考。
看微信各版本的迭代更新,从kik类似的文字类分享,到对图片分享探索失败,V2.0才找到了主要的语音分享功能,结合LBS和QQ的资源完成了用户积累引爆点增长,然后自然的推出sns服务,到开放平台下一盘很大的棋,现在移动分享方面包揽所有方式。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产品迅速的迭代,建立壁垒,开放平台的过程。没有资源做不成此事,但是没有对产品功能的把握或者在发现产品功能推出后不被认可不能及时回转都可能失去用户导致产品失败。
用户为王的互联时代,不得不说从一个想法到一个影响世界的产品的确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微信在版本迭代演变过程中,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用户使用二维码。从当初的使用二维码来添加微信,到现在的使用二维码进行网页版账号识别登录工具以及商家优惠活动二维码识别。大家渐渐地对二维码不那么陌生。说实话,二维码作为一项新的技术,自问世就被炒的火热。但二维码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很少见到单独提供二维码服务的应用。因为二维码是个寄生类应用,单独出来是个鸡肋,例如我查查,关键是识别以后怎么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看了“专家”评论,主要嫌推送容易泛滥,导致用户反感,微信设计失误。4.2功能上增加了公众号,但产品结构上几乎没有改变,用原有框架消化了新功能,推送消息和好友消息融合在一起,消息区分不够明显,公众号融入通讯录,其实这些问题都很容易被修正。 我认为一方面推送的内容质量不高,二是早期以业内人士为主,真正的用户或许还没有参与到公众平台中,关注了一批不需要的公众号,自然会被骚扰。现在还处在发展早期,下结论还为时过早。看用户如何玩这个公众平台,挖掘各种可能性,微信团队对这个平台的未来走势也会有不确定性,需要不断调整设计和运营思路。 商家把它当做类似微博和邮箱的宣传方式,而微信中需要的是精准、有趣、互动性强和符合移动设备特性的推送内容。 精准。移动互联网谈了很长时间的精准推送,但目前很少产品能做到。
腾讯大讲堂中最近分享了周颢演讲的微信技术总监解读微信架构的秘密,看完视频的一些心得。 技术微创新微信的技术设计上有很多微创新,看起来都很小,但是对于系统的稳定性、用户体验及开发敏捷都具有重要作用。前轻后重由于客户端升级不便,从技术设计上尽量利用后端的设计来减少依赖客户端升级的方法。如某个版本新增了群聊功能,按常规思路,需要所有客户端升级才能全部打通。微信采用服务器兼容的方法,在老客户端不升级情况下让其增加群聊的功能,通过在服务端将群聊协议转换成之前旧版兼容的协议返回给老的客户端。客户端辅助设计微信客户端做了很多非常规的功能,比如常规的客户端测速方法是登录阶段轮询测试多个IP来选择服务器,这样会带来流量及登录速度双方面的开销,因此微信选择的方法是服务端返回最佳的IP(可能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客户端另外实现了一些容灾能力的配合,当一个IDC访问出现异常自动选择另外一个IDC。
[ 共7篇文章 ][ 第1页/共1页 ][ 1 ]
近3天十大热文
- [59]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6] Go Reflect 性能
- [56]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3]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53]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9]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48] android 开发入门
- [47]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44]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