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查看专题: PM
也谈:PM与工程师看了纯银写的《PM与工程师》,也参加了PMCAFF深圳3月份的活动聚会,就这个话题聊聊自己的感想。PM与工程师最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在于需求和进度:产品需求变更折磨工程师、项目进度延迟、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到产品的上线和运营。大体上,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避免:(1) 认同,归属感在产品规划阶段,跟工程师多聊聊,聊一聊项目背景、市场机会、我们做这个产品对公司有什么好处、以及很关键的一点是产品的成败对我...
不久前我写了篇日志《PM与工程师》,讲我的一点经验,PM如何与工程师协作。但是知易行难啊,最近我们的工程师也有点小抱怨,认为需求变动较多,太折腾了。我听到以后很警惕,查了一遍,发现变动的需求大部分还算合理。半年多来一直强调敏捷,敏捷,有什么想法就快速发布出来,再根据上线效果进行调整。因此“一步到位”的方案是不可能的,而快速调整是必须的。这时工程师就有意见了,觉得后续的修补太多,浪费时间,希望发布第一个...
过节前看到一篇文章,讲产品项目就应该由工程师来主导,但国内让PM去驱动项目,搞得乱七八糟,很恼火,怎么可能做出一款好产品来呢?很显然,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位愤怒的工程师,Angry Engineer!我跟他至少有两点共鸣:1、国内的PM确实常常折腾工程师,甚至不乏“把工程师当工具对待”的情况。2、如果工程师有开阔的产品视野与全面的设计素养,知行合一,由工程师来驱动项目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可惜由于教育环境的问题,国内通才太少...
春节前收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一位网站频道编辑,向我咨询转型PM的可行性。他问道:“你觉得做媒体和做产品,以前一样么?未来一样么?”并希望我为此写一篇日志。话题很有趣,我也乐意就此写点什么。遗憾的是,编辑转产品的成功概率却是不高的,就我的经验来看,存在四个障碍。1、傲慢媒体工作需要捕捉阅读的共性,即“大家都爱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忽视用户的个性化特征。由于阅读的共性并不难掌握,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判断...
公司标准是半年一次 PM,邮件中心一直这么执行;但是内容部,包括现在的媒体技术产品中心,是每季度一次的半年做PM,是拿6个月的薪水的15%做基准;季度的就是3个月做基准,本质上是一样的。季度做PM的好处是可以更有效的激励员工,麻烦是增加管理成本,而且有些不太好分阶段的长期目标就难以做绩效。除了个人绩效外,还有公司绩效――搜狐业绩好了,也会反映到每个员工的季度/半年 bonus 里。升职为5级后,来自公司绩效的比例会比4...
[ 共5篇文章 ][ 第1页/共1页 ][ 1 ]
近3天十大热文
- [54]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2] android 开发入门
- [52]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1]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9] Go Reflect 性能
- [49]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7]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6]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36]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29]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