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思想
    新浪微博从2011年7月开始进行SNS化,至今已有半年时间。究竟效果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笔者欲做个马前炮,预言一下:新浪微博SNS化是自寻死路。理由如下。
    有三种流行的产品要素“动态流、瀑布流、奖章”,我称之为产品三俗,容易因其流行而被滥用。PM选择它们有可能是因为“时髦”“标配”“别人都在用”,这很糟糕。恰好动态流和奖章我都折腾过,多多少少吃过一点亏,总结如下。▎动态流动态流给产品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以用户为节点来实现近乎于完美的信息分发网络。但在采用这个设计之前,首先要理解,在用户层面上其本质是“订阅”,而用户接受动态流的根本原因是,订阅的方式提高了他获取优质内容的效率。我们来看看用好动态流的一些前置性条件:-用户感兴趣的订阅源数量庞大,挨个查看特别麻烦,更适合聚合浏览-订阅源不仅数量庞大,还很难分类管理,更适合用户自定义订阅-订阅源能有效地自行管理内容输出质量,不会大量掺入杂质-用户容易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订阅源-用户登录与发布的频度越高,就越适合动态流,反之则效果大量缩水对应动态流的反面,即内容的公共展区,在UGC产品里,论坛是最佳范例。
    虽然现在 twitter google+ facebook (你也可以把前面的产品换成新浪微博,人人)已经成为网上公众信息交流的主流工具了。但论坛这一形式始终有它存在的价值。至少,在 mailling list 无法成为主流的状态下,产品在网上发布,大多还是需要一个类似论坛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当然,google groups 本质上是一个邮件列表,它也把自己称为“网上论坛”的。我说的这个东西,应该大体上归类于 forum 。但 forum 这个词大多数中国人拼不清楚,大家更习惯称之为 bbs (我知道 forum 和 bbs 其实是有差别的)。 当年 ROR 正火爆的时候,有人说用 ROR 搭建一个网站只需要几行代码,没有更简单的了。有人回,不,用 Discuz 搭建一个论坛更简单。 以为然。 但是我始终不喜欢 Discuz 形式的论坛,尤其是它之后的发展。过于花哨繁杂了。我更喜
    我最近折腾新产品,得跟投资人谈,跟合伙人谈,咨询朋友的意见,来来回回介绍方向与方案。怎样讲比较有说服力?总结了五个关键点,也可以作为评估新项目的模板之一,供参考。1、愿景与目标愿景可以比较理想主义一点,旨在解决一些宏大问题;也可以比较庸俗一点,拿下什么什么市场,赚很多很多货币。不管它俗不俗,一句话就好,没人爱听你慢慢画饼。而这句话讲出来应该能打动人,既不会虚得像个喷子,也不会渺小到让人提不起兴致。目标则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景,需要达到的可量化的任务结果。在愿景和策略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东西。同样是一句话就好。如果穿越虫洞回到10年前,随便以哪个“门户网站”作为范例,它的愿景可以是“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上网用户获取新闻的第一选择”,目标可以是“针对用户感兴趣的主要资讯类别,分别建立强大影响力的内容频道”。2、策略与方案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吸引用户,兑现目标?这是产品策略部分。策略总是很虚的东西,通常包
      从业互联网十余年,第一次在程序员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这十多年里,只待过两家公司:金山和腾讯。虽然履历不丰,但所幸是两家公司分别是中国软件和中国互联网两个领域的旗舰,中国的创新和外国的不一样,我在其中工作时间都足够长,所见颇多。   在谈创新之前,我想先从我所观察到的两家公司的节奏谈起。   在十年前,传统IT企业如金山或金蝶,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年头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了项目启动。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之后提测,之后缓慢迭代Beta。虽然现在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每次到最后项目Deadline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一个历经一年时间的我们称之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压入了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   互联网企业的生产,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发现产品中出现的问题之后,产品经理的作用,最起码应该是把这些问题背后的需求发掘清楚,翻译给大家和自己。交互设计师的作用,则应该是根据需求层面对该问题的解释和衡量,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但真实情况是什么样?有时候,项目紧张,没有条件和时间做完整的用户调研或测试,几个人一起拍脑袋决定,几个拍脑袋的人却都不靠谱。有时候,需求模棱两可,竞品分析一下其他几个产品的做法,然后东施效颦,几个被拿来分析的产品却都不靠谱。
    元旦前,腾讯微博开放新版测试,试用后颇多感慨。因懒惰拖了一个半月,才来写这篇文章。整个2011年,一直有人说“新浪微博不行了”“新浪微博滑坡了”。狼来了喊了一整年,到年末似乎声音越来越大,这倒不是什么大灾变,有可能仅仅是轻微的触顶回弹,甚至只是上升速度放缓而已。对淡出新浪微博的用户做了几个小样本访谈,原因很雷同,都对公共话题感到麻木,又厌倦了大路货转发。看上去,似乎正印证了“社交才是微博的出路”“腾讯微博才是最后的赢家”,我可不这么想。我访谈的用户在新浪微博也有自己的社交关系,同事/同学/家人等等,小圈子里经常发一些生活类的话题。尤其在淡出新浪之后,他们并没有回归原本常泡的人人、豆瓣,或转战腾讯微博,而是处于一种“什么都玩腻了”的飘忽状态,像是被重口味“吃伤到了”……对于社交之于微博,我有几个观点:★国内用户分享生活的频度并不高,主打社交牌的话,无法维持微博的热度与速度,因此还需要引入公共
    几个月之前,大概是9月,我有一条旅行产品的创业构思。当初是想从“旅行计划”入手,跟方言君的同伴大致聊了聊想法,他也觉得好。但随着构思不断细化下去,我们在设计方向上有很大的分歧,便警惕起来,会不会又是一颗雷呢?于是,我找了另外一两个信得过的同事,请他们帮忙评估(产品讨论与Mr.Right)。这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市场上不断有旅行计划类的新产品冒出来,均不成功,亲身体验后我认为“计划”并非好的切入点;二是在纸上画线框图,向同事介绍想法时又有了新灵感,打算更换突破口。我自己是一个用工具很笨拙的人,这次赶鸭子上架,既然没有搭档帮我出原型,只好从头学Axure,没想到操作如此简单……11月的一个周末,我刚学会Axure基本操作,手舞足蹈,两天出完网站与APP的线框原型,共计四五十个大大小小的页面。拿着原型再请擅长交互设计的同事提意见,我去修改,反复N轮,直到同事点头说“挺好”为止。这只是个开头
    这是一个系列的文章,都以【shang】为音来阐述。 首篇命名【商】,是从淘宝的角度出发,阐述促销的想法,促销的道理和道路。 首先说好,这不会是一组给淘宝歌功颂德的文章,淘宝的好我不用说,我对淘宝的感情更不用再多去表达。在这里,我只是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对需要的人必要的帮助。 淘宝商城2011年的双十一继续辉煌。所有的数据中我最看重一个,商城和C2C市场的比重:达到了3:2,这才是历史性的。商城2008年上线的时候,马总说,他认为3年之后B2C和C2C的比例是6成和4成,当时所有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却万分憧憬。没想到现在真的达到了,虽然只有一天。 淘宝网C2C市场没有可能一直看商城大口吃肉,自己连口汤都喝不到,所以他们必须做出点事情来,让大家知道淘宝很强大,所以,去年有了“双十二”,这不,关于这个活动的宣传很快会占据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媒体。 同时,我们的卖家们再次开始疯狂。拿我们蘑菇街的团购来说,
    我本身是做产品的,对于媒体、社区这方面没有很深了解,但手上产品需要和这些类型的产品合作,希望稍微了解这些产品本身最需要什么,负责人最关心什么,产品思路是如何的。而根据我对您的关注,您至少对社区和媒体都很懂行,希望能得到指教。a资源型媒体,比如视频网站,小说网站b内容型媒体,比如垂直门户c社交型媒体,比如相册,豆瓣,微博我的问题是:对abc分别:1. 产品本身最需要哪些外部资源以及优先级。2. 负责人最关心产品的哪些东西以及优先级,kpi制定的思路是怎样的。首先,很难讲存在社交型媒体这种分类。相册主要是工具,也可以是一个社交组件,基本不具备媒体属性。相册衍生出来的摄影社区,一部分是论坛型社区,另一部分是空间型社区,其媒体属性也不强。豆瓣被分成很多块,如果说它是社交型媒体,首先要看你在讲具体哪一块,很难给整个豆瓣打上标签。而微博嘛,严格上来说是有媒体气场,也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是否直接拼在一起说
    纯银:最近重新看了你的文章《运营时代》,很有共鸣。之前对产品设计与运营的区别分得并不是很清,因为自己所在的岗位并没有明确区分两种类型的工作,从作为产品负责人的角度,凡是与产品有关联的事情都需要关注。现在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加深,对《运营时代》中提到的相关内容感受更加深刻。其中,你提到“产品设计与运营的思维方式差异甚大,双修不易”。这里想请教一下,产品设计与运营的思维方式差异具体体现在哪里。这两种类型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双修不易”呢?如果这种差异确实很大,且常常无法兼顾,那么让产品设计思维的人去做以运营为重点的产品,或是相反,不论是对产品经理个人还是产品自身的发展都是极大的伤害。原文中提到知乎,知乎的运营确实很出彩,但知乎在产品设计上以quora为原型,按理说应该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那么他在产品设计上还有什么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呢?从问答社区的定位来看,知乎已经完成了核心的功能,可
    概念过度设计,从产品方案与设计上来讲,指盲目满足用户需求,极度追求用户体验,最后导致需求未果,产品可用性下降。主要表现在机械粗鲁地添加功能,造成产品设计路径坏死,功能堆积、复杂、重复和冗余。 说易行难。甲说这是「过度设计」,乙却认为大大方便了用户。一套判定原则显得有必要。判定原则设计路径坏死从天而降(上级要求、用户要求、突发奇想等),不遵循可用性原则,也无推断逻辑,无理由。设计的逻辑路径无法复用,它的「成功」不可复制。最常见的代言词是「方便」。比如,在这加一个按钮方便用户,那么在那加个按钮也「方便」。功能堆积与复杂罗列,有一个摆一个;无意义分组,比如时间、大小,而不是按照内在关联。功能重复与冗余无规律地重复;多余,导致该功能或(和)正统功能对用户失去价值。
    这几年的春节,自己已不再使用群发短消息的方式给人拜年,同时也不回复这些群发的拜年短消息,因为觉得那种方式对人可能不是太尊重(即使是祝福的消息),而且也会淹没在众多短信中而不能给接收人留下任何印象。
    很有意思的几幅和产品设计相关的漫画,分享一下: 1.鱼饵就应当符合鱼儿的胃口,而不是钓鱼者 第一次看到这幅漫画就笑了:画的不就是做产品的我们嘛~ 花了不少成本、人力、时间,把自己看起来都颇诱人的鱼饵(x产品x功能)抛到鱼塘(网站)里,满心欢喜地守着盼着等着念着:“鱼儿鱼儿快上钩~”鱼儿们来到网站,先是看到一个庞然大物,一晕;然后满世界找熟悉的功能,未遂,...
    在电商网站运营中,订单转化率是最被关心的指标,没有之一。竭尽全能提升订单转化率是所有运营人矢志不渝努力的目标。如何能有效达成这个目标呢?
    小神,有一个短平快的职业始端,视觉、产品设计、产品管理都在经历。 角色跟随不同项目调整,也会在一个项目中扮演多个角色。 闲话走着,小神enjoy的每一个角色: 当化身视觉设计师…… 基础的VI设定color scheme、logo、字体…… 喜欢icon的推理过程,关联icon环境的关系、含义、风格、塑造、轮廓、层次、肌理、灰阶、色彩、光源、投影、反射与折射光线的物体作用、不同状态的效果、动作、开发友好…… 最开心的事情是完成第一个i...
    知心怪蜀黍~我是一名交互设计师,加上实习,到现在应该有一年半的工作经历了。最初选择这个职业,一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另一方面,我潜意识下觉得交互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可以有多个可能性。虽然我觉得只要在一行踏踏实实的努力前进,总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也是我对我自己三年的的规划,把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可能是我性格原因,我并不希望自己一直在设计师的道路上走下去。工作到现在接触了不同产品经理,我觉得和设计师的思维是...
    整个三季度,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云相册上面,也是经历的第一个APP项目。云相册的核心服务是手机相片批量上传。现在手机拍照的效果越来越好,替代普通卡片机是大势所趋,再加上去年行货WiFi的开放,相册产品不可能无视移动领域,再说提出类似需求的自家用户也很多。从趋势上来看,拍照正在向“手机-专业相机”的两极发展。为手机提供快速上传,为专业相机提供原图上传,作为专业相册,理应如此。在...
    我写博客有句口头禅:“最近某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观点既不是一拍脑袋拍出来的,也未必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不过是特定环境下的经验总结罢了。有人称赞这是干货,我倒是担心,如果读者不理解此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或许南橘北枳。以上全是废话。好吧,最近――其实也就是上周,又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这要从一年前说起,涉及两位同事,姑且称之为A君与B君。一年前,我与A君、B君共同合作产品项目,当...
    很多时候,都可以听到产品要“小步快跑”的说法,产品要先上线再迭代,先让用户使用上产品然后才是让用户使用上更好用的产品。这些说法本身没有错,当然基本上关于产品的说法大部分都没有错,错的是在执行上。 产品上线后的迭代,除去计划中尚未设计开发的功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收集线上的意见建议快速的修复及更正,但是线上意见建议的反馈从哪里来呢? 第一反应,理所当然的是反馈信息来自于用户;第二反应是还有自己人的...
[ 共342篇文章 ][ 第6页/共18页 ][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