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ISAM和InnoDB的插入性能测试
测试表结构:
CREATE TABLE `test`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INT_A` int(11) default NULL,
`INT_B` int(11) default NULL,
`INT_C` int(11) default NULL,
`STRING_A` varchar(50) default NULL,
`STRING_B` varchar(250) default NULL,
`STRING_C` varchar(70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IDX_TEST_IA` (`INT_A`),
KEY `IDX_TEST_IB` (`INT_B`),
KEY `IDX_TEST_SA` (`STRING_A`,`INT_C`)
) ;
数据量:总共10个表,每个表插入400w数据
并发数:每个表并发20个线程去执行插入操作,总共200个线程
数据特点:除了主键采用自增外,索引相关字段全是随机生成的。字符串的长度和内容都是随机的,平均长度为预定义的一半
X轴是unix时间戳,Y轴是十秒钟的插入量。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InnoDB的插入性能随着数据量的增多一直在下降,而且表现相当不稳定。MyISAM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虽然瞬时插入的谷值一直在下降,但是整体表现很稳定。
总的来说,Ext3的cache算法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不愧是linux上面备受推崇的文件系统。InnoDB虽然提供了高可用性,但是插入性能方面的表现并不如MyISAM稳定。
建议继续学习:
- Innodb IO优化-配置优化 (阅读:6855)
- Innodb分表太多或者表分区太多,会导致内存耗尽而宕机 (阅读:6311)
- Innodb 表和索引结构 (阅读:4945)
- InnoDB线程并发检查机制 (阅读:4341)
- Innodb如何使用内存 (阅读:4142)
- 快速预热Innodb Buffer Pool的方法 (阅读:4094)
- Innodb文件表空间结构 (阅读:3945)
- InnoDB的缓存替换策略及其效果 (阅读:3775)
- 多版本并发控制:PostgreSQL vs InnoDB (阅读:3784)
- InnoDB之Dirty Page、Redo log (阅读:3577)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陶方 来源: DBA@Taobao
- 标签: InnoDB MyISAM 拐点 插入
- 发布时间:2009-10-18 23:10:29
-
[63] memory prefetch浅析
-
[53] 转载:cassandra读写性能原理分析
-
[52] 深入浅出cassandra 4 数据一致性问
-
[41] MySQL半同步存在的问题
-
[39] 获取Dom元素的X/Y坐标
-
[39] 《web前端最佳实践》—高维护性css
-
[39] 字符引用和空白字符
-
[37] 基本排序算法的PHP实现
-
[36] javascript插入样式
-
[35] JS中如何判断字符串类型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