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对于一些大的业务流程,通过头脑风暴、需求评审,都会比较清晰。而对于业务的底层逻辑、子流程的设计就只有靠产品设计的嗅觉了。于是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这个产品体验很不好、很难用之类的话。
衡量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叫体验,也称用户体验。目前的产品设计,谁都喜欢拿几句用户体验来说辞,各有一套见解,都具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比如三次点击原则、简约而不简洁、一致性,业内比较出名的一篇文章把用户体验归纳为品牌、可用性、功能、内容。
本文并不注重于归纳用户体验标准,而是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用户体验。那就是通过任务流进行产品设计。
所谓任务流,就是用户在访问网站的目标、引导、步骤,通常跟任务分析、导航设计、信息架构、心智模型一起进行。
(1)       链接打开方式
对于链接是在新窗口打开或者新窗口打开,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通常来说,国外站点主张在当前窗口打开页面,这符合国外用户的操作方式,比如卓越网。而国内站点大部分是在新窗口打开页面,这比较符合国内用户的操作习惯以及商业目地,如淘宝。另一方面的衡量标准就是网站类型,如资讯站、购物站、游戏站点等的处理方式又不一样了。
而如果用任务流的角度来看,也可解释这一现象。产品设计之初的用户调研,会定义好用户模型,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知道我们网站的主要用户、次要用户、辅助用户的用户特征和行为,我们知道他们访问站点的目标是什么,并以此设计好任务流。比如,用户进入资讯栏目―分类列表页―具体资讯页面;用户进入商品频道-选择某一推荐商品―商品详细页浏览―购买支付―跳到网银支付页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好办了,在商品列表页,在浏览为前提下,用户通常会打开前面1-2页的资讯,所以设计成新窗口打开。购物时,选择某商品支付,购买时就要在当前窗口打开。
 
2)弹出窗口、提示框、嵌入层
 
万恶的弹出窗口:
受WINDOWS操作系统影响,前几年的产品设计中,大多都喜欢用弹出对话框。而弹出窗是最不友好的体验,赤裸裸的警告和威胁,而且会打断用户当前的任务流,试想一下,当我们不得不挪动鼠标去点击按钮后,我们当前焦点已经丢失。
 
 
善用输入提示:
淘宝的注册会员,输入错误的选项后,会在当前输入框后面出现错误提示,并且有输入输入说明,告诉你如何才是正确的。
 
 
 
巧用提示框:
在进行一些任务流的子任务时,用提示框来代替新窗口,即实现了子任务,同时不干扰整体任务流程。网易博客的日志显示设置,在弹出窗口中实现操作。
 
 
灵活运用嵌入层:
在进行某些大的调整时,涉及比较多选项时,往往我们会在新窗口进行,设置好选项后再返回原页面。在这样的流程中,同样会造成用户流失。
利用嵌入层,可以减少用户流失。下图是雅虎的左侧菜单编辑。
 
(2)       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对一个网站也是很重要的,大到导航设计、商品分类、小到页面内的栏目设计都是信息架构的范畴,目前也逐渐涌现出一篇信息架构的人才。
目标导向设计:以用户为模型,进行任务设计(简单做个图示供参考)
 
 
向导式引导:
对于一些步骤比较多的任务,可以采用向导引导,step1-step2,描述当前所处位置,给用户明显的预期,还有几个步骤。
 
(3)       结合心智模型
 
用户在使用某个产品后,会在心底产生了一个印记,下次再接触到类似的产品后,他会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如果某一个产品,用到了很多创新,会给用户带来挫败和无法掌控的感觉。所以,国内的同类产品,大抵上产品功能是类似的。比如:上一步、下一步、注册会员、购物车、确定、取消等名称定义。或者产品功能:对于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在选择商品购物后,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方式(网银和支付宝、财付通等),而想回收站,WINDIWOS采用垃圾桶图标,于是大部分网站的删除按钮都做成一个小垃圾桶图标,于是用户看了就懂了。
 
(4)       巧用任务流程,降低门槛
先浏览后注册:
之前很多网站都只对注册会员开放权限,于是用户在网络上搜索到,但却无没法浏览。而注册步骤通常要输入一大堆资料,于是很多用户跑掉了。如今很多网站的产品设计都改成先浏览、试用后注册的模式,在诱饵(浏览、试用)等前提下,吸引了用户参与。
 
 
登录内置:
很多网站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在进行某项操作时,提示要登录,于是页面跳到登录页面,输入账号密码(如果没有注册过要跳到注册流程)后登录成功(登录成功跳转到某某页,并不一定会跳转回原页面),就这样,好好的一个潜在用户或者一笔交易就没了。下图应该很容易看懂吧,在当前页面弹出登录框,输入账号密码后登录成功,并且收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