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算法 --> Fastbit中的bitmap索引算法

Fastbit中的bitmap索引算法

浏览:3779次  出处信息

一、Fastbit是什么?

引用 Fastbit 的官方网站上的介绍:Fastbit是一个追随 NoSQL(Not Only SQL) 运动精神的开源的数据处理程序库,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用压缩的 bitmap 索引支持的查询函数。在这里,我们关注的关键词是“bitmap 索引”。Fastbit 使用的是按列存储方式,其 bitmap 索引也是在按列存储的数据上建立起来的。

二、Fastbit 中的 bitmap 索引算法

Fastbit 的源代码有着非常清晰的结构。在 Fastbit 的源代码中,每个索引算法都用一个 C++ 类来实现,所有的索引算法类都是基类 index 的派生,并且在 fastbit 源代码中保存为以 i 开头的源文件。

下面是 Fastbit 中的索引类的派生关系图,从美观考虑,直接使用 xmind 思维导图而不是 UML 来展现了:

fastbit 索引算法派生关系图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部分算法进行简单的介绍。我们将这些索引算法分为几大类:基础算法、扩展算法、多层算法和多成分算法。

三、基础 bitmap 索引算法

基础的 bitmap 索引算法是最简单的 bitmap 索引算法,给出了 bitmap 索引的基本原理。

3.1 relic

relic (定义在 irelic.h 中,实现在 irelic.cpp ) 是最原始的 equality-encoded 算法,这个单词代表“遗迹”的意思。它可谓是最简单直观的 bitmap 索引算法。relic 为需要索引的每个值都建立一个 bitvector,在该 bitvector 中,只有等于该值的列才会被置 1,其它位都被置 0,如下表所示:

数据索引(bitmap)

abdeg
a10000
g00001
d00100
e00010
b01000
d00100
g00001
e00010
3.2 bin

bin (定义于 ibin.h,实现在 ibin.cpp)是 binned equality-encoded 算法,这里它代表“桶”的意思。它可以视为是 relic 的一种变形,它将值域分为几个不相交的区间,将原本是相等才置一的规则转变为值落在该区间内就置一,如下表所示。当然,relic 也可以视为 bin 的一个特例(将区间定义为 [a, a+ε)。bin 每个区间的范围由程序遵从某些规则设定,这些规则由命令行通过参数传入。

数据索引(bitmap)

(…,b)[b,e)[e,…)
a100
g001
d010
e001
b010
d010
g001
e001
3.3 bin->range

range (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range.cpp)是 range-encoded 算法,这里它代表“范围”的意思。正如它字面所表达的意思,range 的每个 bitvector 标记着小于某边界值的值,如下表所示。因此,它可以视为是 bin 的一个累积表示,这也是 fastbit 软件包中所做的:首先构造 bin,然后累加转换成 range。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最后一列代表着小于无穷大,因此该 bitvector 全为 1,会被略去不写。

数据索引(bitmap)

(…,b)(…,e)(…,g)
a111
g000
d011
e001
b011
d011
g000
e001
3.4 bin->mesa

mesa (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mesa.cpp)是 interval-encoded 算法[1],它与 bin 类似,只不过它的区间之间有重叠部分。与 range 相同,在 fastbit 软件包中,它也是通过 bin 构造起来的。

数据索引(bitmap)

(…,d)[a,e)[b,g)[d,…)
a1100
g0001
d0111
e0011
b1110
d0111
g0001
e0011

四、扩展 bitmap 索引算法

4.1 direkte

direkte (定义于 idirekte.h,实现于 idirekte.cpp)是丹麦语中的 direct,它与 relic 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点只是它为小于最大值的所有值都建立了一个 bitvector(即使该值并不存在于列中)。

数据索引(bitmap)

abcdefg
a1000000
g0000001
d0001000
e0000100
b0100000
d0001000
g0000001
e0000100
4.2 relic->slice

slice(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slice.cpp)实现了 O'Neil'97 [2] 提出的 bit-slice 算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先将原始数据用二进制进行编码,bitmap 就是所有值的二进制编码表示的集合,bitvector 的个数由最大值的二进制表示决定,如下表所示:

数据编码索引(bitmap)
a0000
g4100
d2010
e3011
b1001
d2010
g4100
e3011
4.3 bin->bak

bak (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dbak.cpp)是丹麦语中的 bin,因此它是 bin 的变形。它使用减精度来表示 bin 区间的中心,即它的每一个区间都是用一个更低精度的数来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四舍五入啦。下面是一个对 1-100 的数据列建立 bak 索引的输出,其中第一列表示区间的中心,第二三列代表区间最小最大值,第四列代表该区间内数据的个数:

index (equality encoding on reduced precision values) for data.a contains 19 bitvectors for 100 objects
1   1   1   1
2   2   2   1
3   3   3   1
4   4   4   1
5   5   5   1
6   6   6   1
7   7   7   1
8   8   8   1
9   9   9   1
10  10  14  5
20  15  24  10
30  25  34  10
40  35  44  10
50  45  54  10
60  55  65  11
70  66  74  9
80  75  84  10
90  85  94  10
100 95  100 6
4.4 bin->bak2

bak2 (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dbak2.cpp)是 bak 的变形,也是以减精度来表示区间。但与 bak 不同的是,它将 bak 的每个区间区分为两个区间:小于减精度数的区间,和大于等于减精度数的区间。虽然注释中这样说,但实现时 bak2 是将 bak 的区间分为了三个:小于、等于和大于。下面是一个对 1-100 的数据列建立 bak2 索引的输出,每列的含义与 bak 中示例相同:

index (equality encoding on reduced precision values) for data.a contains 37 bitvectors for 100 objects
1   1   1   1
2   2   2   1
3   3   3   1
4   4   4   1
5   5   5   1
6   6   6   1
7   7   7   1
8   8   8   1
9   9   9   1
10  10  10  1
10  11  14  4
15  15  19  5
20  20  20  1
20  21  24  4
25  25  29  5
30  30  30  1
30  31  34  4
35  35  39  5
40  40  40  1
40  41  44  4
45  45  49  5
50  50  50  1
50  51  54  4
55  55  59  5
60  60  60  1
60  61  65  5
66  66  69  4
70  70  70  1
70  71  74  4
75  75  79  5
80  80  80  1
80  81  84  4
85  85  89  5
90  90  90  1
90  91  94  4
95  95  99  5
100 100 100 1

除了上面几个算法之外,扩展的算法还有 roster 和 keywords,这两种算法比较复杂,这里就不示例讲解了。

五、多层 bitmap 索引算法

有了几个基础的 bitmap 索引算法,我们就可以考虑将这些算法组合成一个层次的结构,构造出多层的 bitmap 索引算法。下面的几个算法,即是由前面的基础 bitmap 索引算法构造出来的二(多)层 bitmap 索引算法。

5.1 bin->ambit

ambit(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xambit.cpp)是 multilevel-range based算法,在这个算法中索引分为多层,每层索引都是基于 range 的索引。具体实现时,fastbit 首先构造 bin,然后对桶进行分组(调用 bin::divideBitmaps),然后构造 ambit。分组粒度可以由命令行传入参数 ncoarse=x 和/或 nrefine=n 指定,否则由一简单算法确定,确定分组个数的算法为(第一个桶不参与分组):

ixambit.cpp:
33     // the default number of coarse bins is determined based on a set
34     // of simplified assumptions about expected sizes of range encoded
35     // bitmaps and word size being 32 bits.
36     const uint32_t defaultJ = static_cast37         (nbins < 100 ? sqrt((double)nbins) :38          0.5*(31.0 + sqrt(31.0*(31 + 4.0*nbins))));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bin,右侧是基于该 bin 构造的 ambit:

ambit 索引

5.2 bin->pale

pale(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xpale.cpp)是 two-level binned equality-range算法,它的索引分为两层,第一层为 binned equality(bin) 索引,第二层为 range 索引。在具体实现时,pale 首先构造 bin,然后对桶进行分组(调用 bin::divideBitmaps),然后构造 pale。与 ambit 相同,分组粒度可以由命令行传入参数 ncoarse=x 和/或 nrefine=n 指定,否则当 bin 桶数大于31时,默认第一层为16个组:

ixpale.cpp:
45     else { // default -- 16 coarse bins
46         if (nbins > 31) {
47         j = 16;
48         }
49         else {
50         j = nbins;
51         }
52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bin,右侧是基于该 bin 构造的 pale:

pale 索引

5.3 bin->pack

pack(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xpack.cpp)是 two-level binned range-equality 算法。它的索引分两层,与 pale 相反,第一层为 range 索引,第二层为 binned equality(bin) 索引。具体实现时,fastbit 首先构造 bin,然后对桶进行分组(调用bin::divideBitmaps),然后构造 pack。分组粒度可以由命令行传入参数 ncoarse=x 和/或 nrefine=n 指定,否则当bin桶数大于63时,默认第一层为31个组:

ixpack.cpp:
44     else { // default -- 31 coarse bins
45         if (nbins > 63) {
46         j = 31;
47         }
48         else {
49         j = nbins;
50         }
51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bin,右侧是基于该 bin 构造的 pack:

pack 索引

5.4 bin->zone

zone(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xzone.cpp)是 two-level binned equality-equality 算法,它的索引分两层,两层均为 binned equality(bin) 索引。它的实现方式也是首先构造 bin,然后对桶进行分组(调用 bin::divideBitmaps),然后构造 zone。其分组粒度可以由命令行传入参数 ncoarse=x 和/或 nrefine=n 指定,否则当bin桶数大于31时,默认第一层为14个组:

ixpack.cpp:
46     else { // default -- 14 coarse bins
47         if (nbins > 31) {
48         j = 14;
49         }
50         else {
51         j = nbins;
52         }
53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bin,右侧是基于该 bin 构造的 zone:

zone 索引

5.5 bin->fuge

fuge(定义于 ibin.h,实现于 ixfuge.cpp)是 two-level binned interval-equality 算法,fuge 为德语中 interstice 的表述。fuge 的索引分两层,第一层为 interval(mesa) 索引,第二层为 binned equality(bin) 索引,它也是采用首先构造 bin,然后基于 bin 构造 fuge 的方式。其分组粒度由 ncoarse=x 指定,否则默认的分组个数由下面算法确定:

ixfuge.cpp:
887     // default size based on the size of fine level index sf: sf(w-1)/N/sqrt(2)
...
899     if (ncoarse < 5U && offset32.back() >
900     offset32[0]+static_cast(nrows/31)) {901     ncoarse = sizeof(ibis::bitvector::word_t);...913     else {914         ncoarse = ncmax;915     }916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bin,右侧是基于该 bin 构造的 fuge:

fuge 索引

5.6 relic->bylt

bylt(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xrelic.cpp)是 two-level unbinned range-equality 算法,bylt 是丹麦语的 pack(binned 版本算法)。bylt 索引分两层,第一层为 range 索引,第二层为 unbinned equality(relic) 索引。在实现时首先构造 relic,然后对桶进行分组(调用bin::divideBitmaps),然后构造 bylt。分组粒度可以由 ncoarse=x 指定,bylt 保证每组中桶数是大致均匀的,否则由下面算法决定分组的个数:

ixbylt.cpp:
182     // default size based on the size of fine level index sf:
183     // (w-1) * sqrt(sf*(sf-N/(w-1))) / (2N)
184     if (ncoarse < 5U && offset64.back() > offset64[0]+(int32_t)(nrows/31U)) {
185     ncoarse = sizeof(ibis::bitvector::word_t);
     const int wm1 = ncoarse*8-1;
...
199         ncoarse = ncmax;
200     }
201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relic,右侧是基于该 relic 构造的 bylt:

bylt 索引

5.7 relic->fuzz

fuzz(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xfuzz.cpp)是two-level unbinned interval-equality 算法,即 fuge 的 unbinned 版本,名字起源于 fuzzy 聚类/分类。fuzz 索引分两层,第一层为 interval(mesa) 索引,第二层为 unbinned equality(relic) 索引,具体实现时 fastbit 也是采用首先构造 relic,然后构造 fuzz 的方式。其分组粒度可以由 ncoarse=x 指定,否则默认分组个数由下面算法确定:

ixfuzz.cpp:
168     // default size based on the size of fine level index sf: sf(w-1)/N/        sqrt(2)
169     if (ncoarse < 5U && offset64.back() > offset64[0]+nrows/31U) {
170     ncoarse = sizeof(ibis::bitvector::word_t);
...
182     else {
183         ncoarse = ncmax;
184     }
185     }

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relic,右侧是基于该 relic 构造的 fuzz:

fuzz 索引

5.8 relic->zona

zona(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xzona.cpp)是 two-level unbinned equality-equality 算法,zona 是丹麦语的zone(binned 版本算法),其索引分两层,两层均为 unbinned equality(relic) 索引。首先构造 relic,然后对桶进行分组构造zona,分组个数默认为11个。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左侧是对 1-100 的数据列构造的 relic,右侧是基于该 relic 构造的 zona:

zona 索引

六、多成分 bitmap 索引

多成分(multi-component)bitmap 索引[3]是使用一组基数将数据值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 bitmap 索引的方案。原理描述如下:给定 n-1 个基数 { bn-1, bn-2, ..., b1},那么一个值 v 可以通过下式分解为 {vn, vn-1, ..., v1}:

数据值的分解

这和数的表示法类似,如果令 bi 都是 10,那么 vi 就是十进制表示法中第 i 位的值(大于等于0,小于10)。更准确的表述可以参考[3]。下面我们来看 fastbit 中的几个实现。

6.1 relic->fade

fade(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fade.cpp)是 multicomponent range-encoded 算法,即在每个部分中,是使用的 range 索引。下面来看一个 range-encoded 的例子:

fade 索引

在(b)图中,选择的基数是 9,那么索引就变成了一个单成分的 range 索引算法;在(c)图中,选择的基数是 <3, 3> 这样一个双成分编码,对分解出来的每个成分(大于等于0,小于3)生成 range 索引,就得出了 (c) 图中的结果。

6.2 relic->fade->sapid

sapid(定义于 irelic.h,实现于 isapid.cpp)是 multicomponent equality-encoded 算法,即在每个部分中是使用的 equality(relic) 索引。下面来看一个 equality-encoded 的例子:

sapid 索引

在(b)图中,选择的基数是 <3, 4> 这样一个双成分编码,对分解出来的每个成分生成 relic 索引,就得到了 (b) 图中的索引结果。

除了这两个索引算法之外,还有 sbiad(multicomponent interval-encoded),egale(multicomponent equality code on bins), entre(multicomponent interval code on bins), moins(multicomponent range code on bins)这几个索引算法。从括号中我们可以大致猜出这些索引的实现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示例展现方式,用实际用例来展现这些索引算法的效果将会留给以后的文章进行。

七、总结

这篇文章基于 fastbit 软件包,加以实际的用例对常用的 bitmap 索引算法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不过生成 bitmap 索引仅仅是第一步,bitmap 索引在存储时会有很大的开销,在不损害(较少损害)查询效率的情况下,对 bitmap 索引进行有效的压缩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除了 bitmap 索引的生成和存储之外,在不同类型的 bitmap 索引上实现高效的各种类型的查询,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 fastbit 软件包实现了很多这些相关领域的算法,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C-Y. Chan and Y. E. Ioannidis, An efficient bitmap encoding scheme for selection queri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IGMOD), 1999.
[2] P. O’Neil and DalIan Quass, Improved Query Performance with Variant Index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IGMOD), 1997.
[3] C-Y. Chan and Y. E. Ioannidis, Bitmap Index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IGMOD), 1998.

建议继续学习:

  1. 由浅入深探究mysql索引结构原理、性能分析与优化    (阅读:14995)
  2. 为什么算法这么难?    (阅读:10739)
  3. 浅谈MySQL索引背后的数据结构及算法    (阅读:9886)
  4. 由浅入深理解索引的实现(2)    (阅读:6341)
  5. HBase二级索引与Join    (阅读:5793)
  6. 15道使用频率极高的基础算法题    (阅读:5616)
  7. 如何建立合适的索引?    (阅读:5366)
  8. InnODB和MyISAM索引统计集合    (阅读:5191)
  9. Innodb 表和索引结构    (阅读:4793)
  10. mysql查询中利用索引的机制    (阅读:4719)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