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边际效应
有个词叫过度设计,我之前也写过一篇网志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矫枉过正的交互设计,但这些都只是在设计中的某个细节思考。细节决定成败,没错。站在更高的高度上考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肯定不止一个,这时就需要产品的owner来决策修补哪个漏洞、优化哪个体验……在设计师作为某一阶段的产品owner的迭代开发流程中,这个决策自然就由设计师来做。面临诸多临阵决定的时候,善于关注、深挖细节的设计师就急需提高自己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宏观的眼界。
何为设计中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大家在《微观经济学》中都学过。设计中的边际效应其实很明显。一个设计做到80分相对容易,几次推敲修改即可达到。从80分上升到85分,遇到的阻力会从各个角落冒出来,非得熬上几个晚上不可。从85分做到90分甚至95分,就相当难了,所耗费的精力成倍增加,所花的时间也自然陡然上升。这就是设计中的边际效应。前辈们常说,产生一个灵感固然令人欢欣鼓舞,但真正要做成一个产品,后面的磨难多得去了。在你打磨产品的时候,投入同等精力产生的效用是越来越少的。
一个产品要做到多少分合适?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先上线了?这些都是产品的owner考虑的问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体验类的细节问题肯定是多如牛毛而且不是同时出现的,如果埋头一个个地去解决,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把所有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再做分类、评判,这样似乎缺少了敏捷开发的轻快节奏。在设计师作为owner的时候,需要自己心里有一杆标尺,有个标准,来度量每个问题带来的麻烦、解决每个问题所带来的效用,从而来决定哪些问题优先解决。并且在产品达到一定质量(比如说82分)的时候,让产品上线,并立即准备下一阶段的继续完善产品。
这和产品的核心需求息息相关
大多数情况下,解决产品核心需求问题所带来的效用肯定是比较大的。核心需求必须是用户最关注的、最根本的需求,因此一旦把核心需求做好,用户其实已经喂成7、8成饱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有一把度量各个细节的边际效用的标尺没多大用了。实际情况中,核心需求一难挖掘,二难满足,很多产品均是上线许久才慢慢找准用户的核心需求,现在好评如潮的dropbox当初就是如此。走了弯路不要紧,有那么一把尺子,会让你不会弯得太远、弯得太用力。
这把尺子的度量标准,宏观来看,是可用性因素>易用性因素>其他。这个常理对于不断进步中的设计师来说并不是银弹,关键还在于实践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自己宏观的把控能力。能深挖细节,也能从细节中走出,才是一名成熟的设计师。
建议继续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shimu 来源: shimu'portfolio & blog >> blog
- 标签: 边际效应 过度设计
- 发布时间:2010-10-14 23:36:36
- [53]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2]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2]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0] android 开发入门
- [50]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8]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5] Go Reflect 性能
- [45]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42]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 [39] 界面设计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