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智能手机割据战
你现在用什么手机?”“诺基亚。呃,上一款是摩托罗拉。”
5年前,这是人们习惯的问答模式。不需说明,大家也明白,彼此询问和感兴趣的是手机的品牌。
“你现在用什么手机?”“Android。不过,我还想去买台iPhone4。”
现在,新一代的思考模式已经不再以手机的品牌为定向,而是更为看重手机的操作平台。
看上去,iPhone4是一台硬件概念上的手机。但实际上,iPhone上运行的iOS系统才是核心,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都是依托着那颗坚硬的内核――iOS系统才得以完成。至于Android,这个由互联网巨头Google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更是以救世主之姿拯救了渐现颓势的摩托罗拉和三星,又扶植了HTC等智能手机新贵。
和5年前我们乐此不疲地对比诺基亚、摩托罗拉或者三星哪一个品牌更结实、通话质量更好、电池更耐用一样,今天,我们关心Android、iOS、WP7(微软操作系统)或者RIM(黑莓操作系统)哪一个平台上的软件游戏更多、处理邮件和文档更便捷、操作界面更友好和人性化。
这不仅仅只是热衷科技产品革新的年轻人才能享受到的便利,我的父母均已近知天命之年,他们曾经以能手写、屏幕大和结实耐用为标准来选择手机。今年,他们分别买了一台HTC Wildfire(Android系统)和iPhone4。现在,我们之间用skype免费打电话、用Kik messenger免费发短信,天气预报、地图导航和实时打折信息搜索都是实用并且不难操作的功能,无论是炒股、看韩剧或者是玩纸牌游戏,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这让他们兴奋不已。同时,他们再也没买过一张报纸。
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手机”和5年前的“手机”,已经不再是同一种东西,和20年前的“大哥大”相比,当然相差更远。手机曾被赋予了身份地位的象征作用,而在其内核没有革命性的革新之前,好看的外形和知名度往往成为一款手机热销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智能手机平台的迅猛发展,让其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愈加深远。如今的手机,其实更接近于一个小巧、便携的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携互联网席卷一切洪流而来。
据Gartner调研公司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报告,2010年全球手机销量达4.17亿部,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其中智能手机占了19.3%,同比涨幅为96%。尼尔森调查公司则称,在美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在2011年就将超过50%――去年,这一比例只有不到20%。
软件成就硬件
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7年1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例行召开的新一届Macworld上,已经凭借iPod的成功在音乐播放领域呼风唤雨的乔布斯意气风发地登台,这一次,他为世界带来的是一款叫做iPhone的手机。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他宣布,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正式将沿用了20多年的“Computer”从公司名称中拿掉,改称苹果公司(Apple Inc.)――苹果开始加速,从一家以PC电脑为核心业务的IT公司向消费电子供应商转型。
什么是iPhone?乔布斯说,它是“宽屏幕iPod、革命性电话和突破性网络”的结合体。他狂妄地喊出,“我们最少领先5年。”“我们要把所有的按键去掉,只剩一个大屏幕。我们要如何操作它呢?用触控笔?不,谁还会用这种烂东西……世界上最好的指向装置就是我们的手指!”
iPhone刚出现时,诺基亚认为这款产品市场占有率不会太高,不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冲击;三星则称,“这在功能上实在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传统手机制造商都觉得,这款产品华而不实。
乔布斯没有多费口舌,他只是告诉世界,“iPhone可以运行Mac OS X(就是后来的iOS系统)来管理文件、运行应用程序和网络”,因为――“软件造就硬件。”从iPod的成功里,乔布斯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是iTunes。
在过去的3年半时间里,iPhone用销售奇迹和口碑印证了乔布斯的结论。每一代iPhone都有各种令人诟病的地方,例如早期不支持3G网络、不支持多任务,但是,“软件造就硬件”。乔布斯建立起一条完美的产业链,苹果生产手机,开放软件平台,再在iTunes的App Store(苹果应用商店)里销售全球数以万计的软件工程师为之设计的各种应用软件,苹果与他们分成(苹果占30%,开发者拿70%),用户得到更好、更先进的体验。现在,这个商店里的应用程序已经超过了30万。
而那些曾经嘲笑苹果的公司呢?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已经被毫不留情地打入“过时”的行列中去,他们力推的Ovi在线商店与App Store相去甚远;如果没有Android,三星和摩托罗拉的财报都非常难看。Kaufman Bros分析师Shaw Wu说,“手机硬件制造商从不需要和软件开发者打交道,它们没有这种习惯,但现在,世界正被软件推动。”
看上去,一切似乎都很美,苹果的市值甚至在今年超越了微软。除了Google,现在,他们成了苹果最重要的敌人之一。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是目前看起来,最有可能对iOS发起挑战和冲击的选手。
已经没多少人能记得起3年前的iPhone发布会上,和乔布斯微笑握手的人正是Google的 CEO 施密特――施密特当时也是苹果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在MacWorld上,两家公司宣布联手将Google的搜索和地图服务植入 iPhone。当时的气氛轻松得甚至让施密特开起了玩笑:他们应该合并成一家公司,名字就叫“AppleGoo”。
但在商业领域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早在苹果推出iPhone的两年之前,Google就不声不响地收购了一家名叫“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设计公司。当时,他们收购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确保在移动设备中,微软不再占据主流地位。
在苹果成为智能手机操作市场上的标杆之后,2008年9月23日,Google联合台湾制造厂商HTC推出了第一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简称“G1”。从此,两家公司的竞争拉开了帷幕。
这让乔布斯暴跳如雷。《纽约时报》称,“他认为Google这样做从物质、技术和精神上违反了两家公司之间的联盟合作关系,简而言之,他认为他的老朋友Google从他兜里偷钱了。”乔布斯说,“我们没有去搞搜索,但他们来做了手机。Google想杀死iPhone。”两家公司的高层常常在各种公开或私下的场合里争论,乔布斯甚至愤怒声称Google剽窃了iPhone的思路,Google则说,Android的某些原型机早于iPhone。
2008年,Google总部曾发生过一次非常不愉快的会面。乔布斯警告Google,如果他们继续制造持有多点触摸的手机,他就会发出诉讼。事实上,2010年,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苹果的确拿下了多点触摸的专利。
不过,这已是后话。在这几年中,Google已经和众多厂商一起,先期制造了一大批支持多点触摸的手机。Android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智能操作平台之一,和苹果不同,在Google这里,软件与硬件分离,除了一款依然由HTC代工的Nexus One被承认是Google自己生产的手机以外,其他手机硬件均属于各家厂商,Android用“机海战术”与iPhone 分庭抗礼。因为授权免费,众多硬件厂商都选择了Android系统,从三星到华为,从1000元到4000元的价位,你都能找到不同的Android手机型号。
Google也建立了自己的软件市场。Android Market被用户戏称为“菜市场”,在这里,开发者不需经过繁琐的审核程序,绝大多数软件目前都是免费。与售价昂贵的iPhone相比,在Android的世界里,用户只需付出小得多的成本就可享受许多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带来的便利。
在Gartner公司2010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数据中,Android系统的手机已占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的25.5%,甚至已经超过了和去年相比下降了0.5%的iOS(16.6%)。Nielsen公司则称,从今年2月至8月,有32%的智能手机新用户选择了 Android,只有26%选择了iOS。
现在,苹果和Google的战争已经趋近白热化。去年,施密特退出了苹果董事会,乔布斯的声明中火药味极浓,“现在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 OS已经在苹果的核心领域和我们展开了竞争。因为利益冲突,他已经不得不在一部分董事会议时选择回避……现在是他从苹果董事会辞职的时候了。”
两家公司在收购、专利、董事会和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全都产生了冲突。苹果甚至以侵犯专利之名起诉了HTC,而谁都知道,HTC是最乐于制造Android系统手机的公司之一。
不过,他们仍然在某些领域里合作,Google每年会付给苹果1亿美金以确保自己是iPhone和iPad的默认搜索引擎。有意思的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微软此时却成了打击对方的有力工具。微软也为苹果的iPhone和iPad开发了专属的Bing搜索应用程序。熟悉硅谷的人看到这一消息甚至会发笑,苹果与微软?这两个宿敌,竟然也会有握手言欢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微软也绝不甘于让自己成为别人斗争的炮灰。在iPhone推出之前,微软早已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他们梦想“用PC的那一套复制到手机上”,当时虽然无法与诺基亚的Symbian相比,市场占有率也不容小觑。
iOS与Android改变了这一切,在G1上市之后的2008年11月,微软终止了开发许久的Windows Mobile系统,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系统。他们将这个月称为“Reset(重启)”。
这表明了微软的决心,也表明了他们所面对的危险境地:如果再不绝地反击,微软将被彻底请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市场。3年前,他们曾嘲笑苹果没有实体键盘,但他们判断错误了。微软CEO鲍尔默说:“我们曾领跑这场游戏,但现在却名列第五,我们错过了一整轮。”
《连线》杂志称,“微软最终决定按下 Ctrl+Alt+Del,重启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迎来新的开始。”今年10月11日,微软推出了崭新的系统Windows Phone 7。和iPhone以及被指责太像iPhone的Android都不同,微软没有采用图标网格的界面来欢迎用户,而是采用了一套动态、直观的全新界面。
在对大部分用户惯常使用的界面进行对比后,在沃达丰从事用户体验相关工作的Morten表示,“iPhone突然开始显得过时。”微软难得地赢得了一片叫好声,甚至是“优雅”这类以前只属于苹果的溢美之词。
WP7手机上市当天,总共卖出了4万部手机。尽管这一销售战绩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但不少市场分析师都指出,因为得到了运营商与手机硬件公司的支持,微软的WP7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就像Gartner公司指出的一样,“智能手机市场上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现在就预测谁能最终取得胜利,未免言之过早。
应用程序引领未来
没有人会否认,最终决定智能手机平台胜负的,将会是那些为平台开发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者。掌上设备观察网站iFanr的作者郭磊说:“没有一个平台会穷尽一切功能,这是不可能的,说到底还是要靠大家为平台开发软件,来发挥出手机更多的可能。”
现在,iOS的App Store中已有了超过30万个应用程序,Android Market的数字则是逼近15万,而且增幅速度也已和iOS持平。不少人都预测,明年底或是后年初,Android Market的应用软件数量就会超过iOS。
而刚刚起步的WP7也忙着宣传,截至今年9月,它们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已经下载超过 30 万次,根据过去软件业的规律,这些人中有一半都会推出最终的软件。也就是说,未来起码有15万个用于WP7的应用程序会出现在他们的市场中。别忘了,WP7刚刚推出一个多月而已。
不过,在苹果产品研究网站apple4us的成员、同时也从事第三方软件开发工作的Lawrence Li看来,这些数字也许只是虚假繁荣。“纯粹数字可能对公司有意义,投资人喜欢听这些数字来影响自己的投资。但App Store里面的软件绝大部分是垃圾,能留下来并有持续价值的很少。所以,好的软件有多少,和软件有多少是两个概念。”
作为智能手机目前的老大,iPhone的困扰很典型。苹果公司一向都希望建立一个较为封闭的生态圈,今年春天,Adobe 曾发布工具让开发者能使用 Flash 创建 iOS 应用,苹果立即修改了开发者许可协议,禁止开发者采用任何非苹果官方的开发工具。尽管最后苹果迫于监管与竞争的压力,放宽了协议,但它所面对的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在越来越多的软件中,如何让你的软件能够脱颖而出?又有多少是像Lawrence Li这样的技术员所期望的“有爱的,看了感动得要落泪的软件”呢?用iFanr作者Logout的话说,“在这个市场里,所有你能想到的新创意在上面一搜,都能搜到相似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苹果的App Store就会面临增长放缓的局面。
苹果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方面控制软件质量,一方面提升用户体验。他们有一份人机界面规约,建议所有的软件开发者按照同一规则来设计,比如软件不要单设进入画面,而是打从一开始就呈现软件操作界面。Lawrence Li说,“这样会有一个心理骗术,让用户以为加载已经结束。”
而且,所有软件在进入App Store前,都需要经过一个审查过程。苹果今年又一次收紧了审核方针,他们写道,“我们不需要更多可以用来演示‘放屁’的软件。如果你不能开发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或者提供一些最新的娱乐,你的应用有可能不会获得通过。我们会拒绝任何我们认为已经越界的内容或行为……判断越界的那根线在哪儿呢?……当我看见的时候,我就会知道。如果你的软件被拒绝了,我们有一个评审委员会,你可以去‘上诉’。但是,如果你要炒到媒体那儿去,或者只会骂我们,是不会有帮助的。”
言下之意,在苹果的世界里,只有苹果说了算。
这能不能有效解决App Store里精品软件对缺乏的局面?目前看来,仍然不够。而且,别的问题也在悄然滋长,为iOS和Android都开发软件的工程师吴鸿说,“如果软件出了bug,在App Store里受制于审核过程,可能在六七天内用户都得不到更新。这会造成延迟。”这就要求开发者从设计软件的最初就以高标准要求。
不过,苹果只是面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Android的问题却更加显著和突出。苹果以设计来主导产品,Android却承袭了Google的算法文化,工程师的特性就是开放,将代码开放、可能性开放,同时也将问题开放。
数以万计的开发者在愤怒地抱怨Android,最简单的原因当然是钱。开发者为钱而来,得不到钱,他们自然会离去。苹果的App Store支持多样的支付方式,而且用户也已经在过去长达10年的苹果产品体验中养成了在iTunes里为音乐和软件付费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iPhone不越狱是无法安装盗版软件的。
但Android呢?首先,它曾经只支持Google Checkout和信用卡支付,刚刚才宣布支持Paypal,而且购买Android软件的地方也太分散,应用市场里只有一部分,开发者网站、甚至在Amazon等地方都能买到Android应用软件。其次,Android基本不审核任何应用软件的发布,换言之,就算我只是个菜鸟,随手写个软件也能放到网上供人免费下载使用,如果其中有病毒,后果当然不堪设想。
Google引以为傲的“开放”背后,也有陷阱,某些功能一样要求用户Root(取得管理员权限)后才能使用。Google研究博客谷奥的MusiXboy说,“开放说到底,只是谷歌用来贬低苹果抬高自己的说辞,当不得真。”
眼花缭乱的重复应用和繁琐的购买渠道背后,很难有用户持之以恒地为软件买单。更重要的是,因为Android程序的开放性,盗版软件的安装成了非常简单的事情。而且,就算有一款没有盗版的软件需要付费,用户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同类型的软件替代。开发者在这个远没有App Store成熟的市场生态里,举步维艰。
不过,开发者还是愿意等待市场成熟,毕竟这是个潜力无比巨大的空间。吴鸿为Android开发的程序,全部都没有收费,单纯靠内置的广告,一天也能挣到几十美金,侧面旁证了这个用户群的庞大以及潜在的消费能力。
让开发者厌倦Android的,恰恰也是Android得以在今年迅速崛起的法宝:多等级的手机设备和厂商自定义的界面。在Android的世界里,有1000块钱的手机,也有5000块钱的机皇,处理器、分辨率都不相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款应用程序是不可能在所有机子上都完美运行的。每当开发者开发了一款软件,等待他们的就是在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机型中无休止的调试。相比起只需要考虑iPhone一款机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Android平台实在太耗费人力物力。
所以,当iOS平台最受欢迎的游戏“愤怒的小鸟”移植到Android平台时,Rovio公司选择了免费,但机型的分化仍然让他们不堪其扰。11月21日,Rovio为它在许多Android设备上的糟糕表现而道歉:“尽管我们努力了,可我们没能让游戏拥有最好的性能。”他们宣布:“我们已经不愿意在为Android设备做更多版本的‘愤怒的小鸟’了。”
这似乎印证了乔布斯对Android的诅咒,他认为Android所谓的开放恰好会自毁长城:“Android手机总是被配备不同的界面,把问题留给了用户。相比之下iPhone统一性的好处不言而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为让不同Android手机的用户都得到最好的体验,光Twitter客户端就有不下100种各式各样的版本。
在Android与iOS双雄争霸之际,WP7悄然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上市之初,微软就对软件开发者提出了金钱奖励措施,游说在iOS和Android系统中开发出广受好评的开发者为WP7开发软件,为此,微软会先付一部分酬金。同时,面对那些已然进驻的开发者,微软还建立了支持团队提供帮助。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显著效果。Slacker公司的营销副总裁 Jonathan Sasse 就表示,“在iPhone和Android的环境里,开发者与公司并没有什么交流。”但微软却提供了许多帮助。
微软还没有出局,毕竟他们还是软件业的第一巨头,又为开发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他们与硬件厂商紧密合作,HTC放上日程的WP7手机甚至比Android手机还多,紧锁高端市场。而且,不像Google对所有厂商都开放授权,WP7只为那些达到审核标准的设备开放授权,这让开发者调试的难度大大降低。
同时,WP7在商务市场也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毕竟如今最流行的文件操作软件还是PC上的Office系列,只有微软的WP7,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公文文档的无缝转接操作。就像Google把自己的Gtalk和Gmail完美地集成在Android手机中一样,这也是微软无可比拟的优势。
面对微软、Google与苹果三家传统意义上的IT行业的强势出击,诺基亚和黑莓也许是最沮丧和焦虑的两家公司。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尽管凭借历史优势,仍是当今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占有率第一名,但Symbian的逻辑属于上一个时代已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诺基亚与英特尔结成了联盟,着力于新系统Meego的开发,同时建立了Ovi线上应用商店。无论如何,芬兰巨人已经开始从沉默中苏醒。
至于黑莓,它的步伐甚至比诺基亚还慢。Lawrence Li称RIM系统也许只适合那些“够用就好,不希望改变”的人群。Android快速增长的北美市场份额,大部分都是从黑莓日益衰退的市场中夺取来的。
黑莓的出路也许在它收购的PONS系统上,现在,这个系统被应用在黑莓推出的平板电脑Playbook上,也许,黑莓将会反苹果之道而行,将PONS移植到手机上,而这或是黑莓最好的机会。
当手机遇见网络
微软、Google、苹果、Intel、诺基亚、黑莓……在5年前,这些企业根本不会被人们放在一个序列里考量。他们的属性分别是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硬件公司和手机公司。但今天,他们在同一个战场上殊死搏斗,看上去斗的是手机操作系统,事实上,他们所争斗的是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在今天,世界越来越小,信息传播也越来越快。很多时候,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已经局限在一块屏幕之上。过去,我们仰仗的是PC电脑,但手机才是能够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的设备。摩根士丹利推出的最新一期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未来网络趋势是3个关键词:移动、社交和广告。
智能手机毫无疑问是最能够满足这3个关键词的设备。它本身就是移动装置,承载了我们的社交需求,手机里的联系人号码薄也许是许多人最为看重的资源,而源源不绝的应用程序背后所暗含的广告需求与增长,更是令人不能小觑。
看看Google推出Nexus One时的宣传口号吧:“网络与手机相遇”,再回想一下苹果2007 年发布iPhone时的口号“你口袋里的互联网”,我们就能够明白,手机早已不仅仅是手机,它是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最简便、快捷和顺畅的方式。
在美国,未来3年内的无线带宽就将超过有线带宽。今年年底,美国最大的网络运营商质疑Verizon将会在美国20个城市部署带宽达12Mbs的LTE。LTE带宽未来将升级到50Mbs,而这项技术最大能支持每秒100Mb。这约是现在许多人所用网络速度的10倍。到时候,网络就将无处不在。
目前,移动设备的速度比PC机落后了7年,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的手机,其性能相当于2003年的台式机。但未来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短,锂离子电池的续航时间也在成倍地提高。总有一天,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完全智能和更加精确的世界里。
手机的售价也将越来越低。如果不是受限于运营商,Google原本打算将Nexus One以不足100美金的价格销售。因为移动、广告和社交上的收益完全可以补足这部分的差距,更多人使用智能手机无疑会加快整体的进程。
这一天总会到来。到那时,也许我们会停止询问“你在用什么手机?”因为每个人的手机功能相差都不会太大――那是我们与世界保持联系的纽带。
建议继续学习:
- 手机界面适配 (阅读:4843)
- 用谷歌浏览器来当手机模拟器 (阅读:4172)
- 校园场景中的手机使用调研 (阅读:3982)
- 2011年手机产品设计趋势(1):精致实用的界面 (阅读:3939)
- 手机原型设计工具 (阅读:3652)
- 手机交互设计资料 (阅读:3313)
- 手机客户端适配性 (阅读:3422)
- 触摸屏手机输入法的一些思考 (阅读:3127)
- 手机游戏设计初体验 (阅读:3166)
- 再议手机交互设计原则 (阅读:3021)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大树 来源: 大树底下
- 标签: 手机 智能
- 发布时间:2011-02-09 22:10:19
- [71]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70]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65]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3] Go Reflect 性能
- [63] android 开发入门
- [62]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60]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59]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9]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9]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