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思维导向的问答平台
Quora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雅虎问答差劲在哪些地方?用户们纷纷表态,归纳起来有六点:1、回答毫无质量;2、提问毫无水平;3、无法信任回答者;4、响应慢;5、贡献激励小;6、界面难看。
也就是说,Quora的用户认为,Quora在这六点上都比雅虎做得好。
针对第4、5、6点,从规则设计与网站开发上可以解决。第3点,Quora通过邀请制+实名制的方式,给用户呈现最真实的答者形象,婉转解决。那么,最重要的第1、2点,则在源头解决。
平台导向
结果导向
雅虎问答是传统的问答平台,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昵称和头像,然后开始提问,或者回答问题。官方的介绍“雅虎问答是你搜索与分享信息的一种全新方式”,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提问或者回答是一个目的,我们发出这个动作是为了完成目标。为了完成目标,需要设置时间限制。
也就是说,判断“答复”好坏的标准有两:第一、满足需求,能够解决所提之问;第二、回答时间,越快越好。因此,雅虎问答以结果为导向,追求又好又快。
也因为是结果导向,所以一旦目标完成,自己便与世无争。
思维导向
Quora是新型的问答平台,用户通过邀请制和实名制的方式进行认证。官方的介绍这样表述:“Quora是一个问答得到不断改进的平台”(注意,不是“Quora是一个不断改进的问答平台”)。这样便不难知晓,提问水平和回答质量是Quora的立站之本,它注重问与答所擦出思维的火花。思想是Quora的灵魂。
因此,当用户进入这样一个网站,阅览的全是所思所想,自己又怎么能不被触动,而问一些要么愚蠢、要么懒惰、要么愚蠢+懒惰的问题呢(比如,连不上网络怎么办)?
因为Quora的思维导向,思维又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再加上平台上经常出没首席和经理级别的精英,还和社会化网络挂上钩,Q的粘性不言而喻。
讨论
1、利基市场
Quora服务对象是勤于思考的小众精英,这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和传统问答平台展开正面交锋。传统问答吸收了高中低端人士后开始浮躁、膨胀,高端人士找不到去处时,Quora出现了,就这么简单。
舍恩菲尔德认为,2011年Quora将迎来自己的“推特时刻”。我不认同,因为调查显示,推特里80%的用户是话痨。
2、环境效应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网易新闻、cnBeta、豆瓣等已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气质,甚至可以说是文化。只要Quora保持思维的高度,形成自己的平台则指日可待――在这个圈子里的,都是业界精英。
3、用户增多
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就不远了,比如马甲,比如要么愚蠢、要么懒惰、要么愚蠢+懒惰的提问或回答。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在Quora采取了明智的邀请制,只有网站的气场强大到足够抵制类似“上班好还是上学好”的口水问题时,再开放也不迟。
4、技术壁垒&社交环节
传说Quora采纳了很复杂的算法来对答案进行排序,但我个人认为,这些算法对于企业大牛来说,应该并没有描述的那么困难;百度知道早已能智能匹配分类。问题的关键还是第2、3点。
好像现在做什么都要扯上社交。Quora里的社交环节十分简陋,远不如百度账号强大,所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就好比称呼“云问答”也不会让他们更成功。
5、门户压制
脸谱已经动身开发了自己的问答平台,就像谷歌开发了团购一样。好在吸引用户的永远是网站的气质,而气质既不能复制粘贴,也不能一蹴而就:这便可以为自己发展壁垒赢得足够的时间。
参考资料
01 Quora 《Quora与雅虎问答有什么不同?》http://www.quora.com/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Quora-and-Yahoo-Answers
02 Quora 《雅虎问答差劲在什么地方?》http://www.quora.com/Whats-so-bad-about-Yahoo!-Answers
03 腾讯科技 《Quora遭质疑:硅谷的又一个迷信?》 http://tech.qq.com/a/20110125/000231.htm
04 商业价值 《Quora改变了什么》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2646.html
建议继续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小轰同学 来源: 时光立方
- 标签: Quora 思维导向 问答平台
- 发布时间:2011-02-13 21:06:46
- [5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4] android 开发入门
- [52] Go Reflect 性能
- [52]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8]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41]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3]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