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思想 --> 怎样限制用户

怎样限制用户

浏览:1457次  出处信息
    早在Web2.0初兴的2006、07年,那时大家都忙活着怎样给用户更多的自主权,更强大的自定义功能,唯恐因为不自由而限制了旺盛的创造力。

    不过这已经是过去式了。

    我的高高瘦瘦的同事,博客的行长先生老跟我抱怨,说博客的自定义功能给太多了,用户装扮得千奇百怪,什么样的栏宽和导航都有,搞得后来想作点调整都束手束脚,很难兼容到这么复杂的用户界面。改进的手脚稍微大一点,就有一批自定义风格的用户,博客界面残了,肯定跳起来骂。

    比这件事情更悲催的是,还有很多低端用户,用自定义功能把博客装扮得那个鬼样子啊……看了实在添堵。落在中高端用户眼里吧,整个博客的品牌都会连累到。虽说人家的审美就是那个样子,但当初不给这么强的设置功能,也不至于被折腾残。你看About.me,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效果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就是个自定义强弱适中的典范。

    后来博客小K研究Tumblr,我也跑去凑热闹旁听。听完了行长先生问我,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我想了想说,是限制。Tumblr通过对内容的格式化限制,保障了个人首页整洁美观的视觉效果。这就和珍珑一样,先退一步,减少用户的一部分设置权限,才能换回更华丽的首页编排风格,同时也卡死了自定义界面的美观度下限。

    以退为进,最经典的案例就是Twitter。想写超过140个字吗?一边凉快去。想修改自己的发言吗?一边凉快去。甚至于想在feed流里直接插图插视频吗?一边凉快去。最后,Twitter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10款互联网产品之一。

    另一个新贵Path,在限制用户这方面甚至比Twitter更加极端。它只允许添加50个好友,理由是――反对滥交。50个好友已经达到了有诚意的交流的上限。是不是很变态?这家伙却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与喝彩,在2010年的各种APP榜单上频繁出现。

    值得一提的还有Instagram。也不知道是人手不够还是有意为之,到现在为止,它在web端还没有一个像样的个人页。会带来什么结果呢?用户被迫将全部注意力放在APP这一端,尤其是APP的feed流上面,开发团队的精力也得以贯注其上――毕竟这才是焦点。争分夺秒的起步阶段又何必分心别处。

    做减法的好处很多。

    在21世纪的10年代(怎么这么拗口),产品设计体现出几个大的趋势。一是集中,应用焦点集中,目标人群集中;二是简略,做更多的减法,突出更简单更鲜明的主题;三是创意,苛求与众不同的主题概念。三者俱备,你就与时俱进,戴三个表了。有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限制用户”来“减少功能”“收缩焦点”“筛选人群”,藉此实现标新立异的“特殊体验”。

    值得不断警醒自己。

    ――――――――――――――――――――

    对Path再补充几点。

    在知乎里看见了对Path的讨论,有些观点我不赞同,但第一我不是Path的用户,有观察无体验,缺乏足够的自信;第二也不喜欢打口水仗。所以把我的理解写在这里就好了。

    Path的卖点是真实关系,尤其是真实社交中的强关系。这点谁都做不到,Facebook也做不到,网络上不滥交才怪。所以Path出了一招大杀器――只许加50位好友。通过限制数量,逼着用户精挑细选自己的好友。

    这样做,不仅制造了额外的宣传概念,把种子用户吸引进来,同时也在使用中带来别致的体验。一个认认真真使用Path的用户,他看到的全部是亲密好友(强关系)的生活随拍,内容聚合独一无二。产品气质取决于显性内容,就像Facebook抄Twitter,但学不像“全是碎碎念”的Twitter;而新浪微博就算直接支持图片与签到,也学不像“全是图片”“全是签到”的Instagram与FourSquare。换句话说,显性内容中的杂质会对产品气质造成污染,进而干扰到品牌认知与用户行为。

    因此,“全是亲密好友生活随拍”的纯净的Path,产品气场上与Instagram、或者其他任何产品形成了极大差异(类似于“全是实名用户认真讨论”的知乎与百度知道的差异)。这种定位区别,以及交互设计上的不同,同时也使得Path用户更愿意对相片进行文字注释,增强其“相片日记社交”的品牌认知。

    在知乎上,有不少人对Path引导文字注释的“谁/在哪里/做何事”的三元素不屑一顾。观点本身我不反对,引导的手法确实拙劣,但FourSquare的“To-Do/Undo”又好得到哪里去呢?不值得为了这点小破绽否定整个产品的价值。“用巧妙的限制手段与直白的交互引导,实现亲密好友共享相片日记的体验”,这就是Path的核心价值。

    至于这个价值有多大,我没有玩起来,我说不准。但我也注意到一部分玩过并离开Instagram的,对摄影不那么感兴趣的用户,他们存在相对应的需求。或许一个“全是亲密好友生活随拍”,并且附有足量文字注释信息(Instagram可做不到这一点)的产品能让他们沉浸其中?毕竟有可能实现这一点的产品,市场上仅Path一款。

    最近传出了Path拒绝Google一亿美元收购的壮举,也许这件事情侧面证明Path还有戏可看吧,不仅仅是硅谷自说自话的意淫。

建议继续学习:

  1. IE的Get请求(URL)的最大长度限制    (阅读:3204)
  2. 浏览器对JavaScript代码执行的限制    (阅读:2851)
  3. IE之短    (阅读:2062)
  4. 合理限制用户的操作    (阅读:1518)
  5. 更多的限制,更简单的设计    (阅读:1355)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