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奋斗 --> 焦虑的意义

焦虑的意义

浏览:1046次  出处信息

    生活在今日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生活与未来的压力时刻伴随着我们。而这压力常常伴随着的是内心的冲突、煎熬以及不安。我们幻想可以在压力下没有焦虑的工作,因为焦虑的煎熬通常很难过,甚至看起来会降低自己的创造力。而它却似乎像一个影子――虽然我们千方百计的摆脱它,但收效甚微。它看得见,却摸不着,我们能感到它的存在,却不知它究竟来自何方……

     ――题记

    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面对危机,我的内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灼的感觉。在压力面前,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以及理智上看似愚蠢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内心中强烈的不安与煎熬。我能体会到,起初这种不安会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它让我更加勤奋努力去摆脱眼前的困境直到这种感觉强烈到足以抑制我的理智行为。我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开始试图更加深入的理解焦虑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缓解压力的技巧以及控制情绪的方法上。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焦虑的意义》的书,它是心理学大师Rollo May的代表作,他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个角度分析焦虑的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从这些对焦虑的分析中,我不仅仅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焦虑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焦虑的研究,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关于人性本质的一些问题,并且敢于去面对、探究内心中的冲突。这篇文章是关于这本书中一些重要观点的摘录以及我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看法,也许它能帮助您认识到基本问题的所在,帮助您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去思考与学习,能够面对自己的内心,并最终战胜自己!

什么是焦虑

    并不是只有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才会焦虑,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焦虑,焦虑甚至是生来就有的!弗洛伊德和阿德勒说过,原始人最初的焦虑体验式来自野生动物的尖牙利爪的威胁警示。在人类祖先发展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象征与工具来拓展保护范围方面,焦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到了现代,我们仍旧认为主要的威胁来自具体敌人的尖牙和利爪,我们已经不再是老虎以及乳齿象的猎物,但却受害于自己的自尊,被自己的群族孤立或在竞争中失利的威胁。也就是说我们与老祖宗相比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焦虑的经验却依旧大体相同。

    正像之前把焦虑比作影子一样,它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和无对象的。这一点不同于恐惧,恐惧时针对于特定危机的反应,例如遇到大火,我们会吓得拔腿就跑,而当我们离开火场之后,恐惧就会随之消失。Rollo May对于焦虑下的定义是: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他存在的根本。可以看出,焦虑攻击的是人格的本质,所以你无法精确的说出它的具体来源,也无法“置身于威胁之外”,也无法将它客观化。因此,个人便无法采取具体的步骤去面对他――我们无法和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抗争。如果焦虑的很严重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到害怕,但是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害怕。

    生活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焦虑。其中有一些事正常的焦虑,而另外一些则是神经性的焦虑。正常的焦虑通常具备如下特征:1.与客观的威胁成比例。2.不涉及压抑或其他内在心灵冲突机制。3.不需要启动神经性防御机制来管理焦虑。4.能够在意识察觉的层次上建设性的对待,或者当客观的处境改变时,会变得较为舒缓。正常焦虑的共同形式之一,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有限性,也就是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病痛、脆弱以及终极死亡的脆弱。人类通常都能以建设性的态度面对这些经验,正如面对死亡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面对疾病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强,面对困境能够让我们更加勤奋。而当我们以建设性的方式克服了困难,建立了新的关系,我们的人格上也会获得新的独立与发展。

    与正常焦虑相对的则是神经性焦虑,它所具备的特征:1.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2.会压抑和其它心灵冲突的形式,于是就会3.产生许多形式的退缩行动与警觉。例如:在体验焦虑的过程中,我们说不清楚“我到底是为什么会对这么愚蠢的事情表示担心”,或者“我为什么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做我想要做的事”。一个正在面对重要升学考试的学生,可能会对未来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即使他意识到这种担忧是毫无作用的,但是却依然无法避免内心中那种焦灼的感受。

    对于神经性焦虑,弗洛伊德将焦点放在“使个人连微小客观威胁都无法因应的内心心理模式和冲突上”,例如:布朗得知母亲的手臂受了小伤,这件事引发了他一连串的联想,他不但梦到自己被谋杀,还导致了严重的冲突。神经性焦虑的人往往显示出对于威胁极度的脆弱,要了解神经性焦虑的问题,便是要了解个人对威胁过度脆弱背后所潜藏的主观内在心理模式。因为阻碍个人运用自己力量的,并不是客观上的脆弱,而是他内在的心理模式与冲突。而神经性焦虑时产生的压抑本身,便会使个人在面对威胁时更为脆弱,于是又加重了神经性焦虑。首先,压抑造成人格内在的矛盾,是的心理处于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并且注定会在日常生活中饱受威胁。其次,因为压抑,所以当真是危险发生时,个人便无法加以分辨抗衡。最后,压抑会助长个人的无助感,因为它会造成个人自主性的减损,也就是个人力量的内缩和框限。

焦虑的起源

    Rollo May认为面对焦虑的能力并不是习得的,但是某人的焦虑量以及焦虑的形式则是学习得来的。正所谓每个人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都会经验到焦虑,但是威胁到个人关键价值的处境是什么,则多半是靠学习得来的。

    人类通常有三种回应危险的类型:首先是惊吓模式,这是一种情绪产生前的本能反射反应;其次是焦虑,一种尚未分化的情绪反应;第三是恐惧,一种分化的情绪反应。惊吓模式在婴儿的早期(通常是第一个月)就会展现出来。而到五个月大的时候便会显露出少量的不安,症状之一就是不停地转头――这是一种焦虑的表现,因为婴儿感受到了某种立即的威胁,但是却不知道它来自何方。而在几个月后,同一个婴儿面对同样的刺激时,所展现的主要反应便是哭,这就是恐惧的表现。可见,从惊吓模式到焦虑再到恐惧是一个逐步趋近于成熟的过程。

    焦虑是基础的、潜藏的反应,而恐惧则是同样一种能力的表达,只不过以具体客观形势呈现出来罢了。当恐惧所采取的防御性行为无法阻止威胁的蔓延时,就会导致内在的冲突从而引发神经性焦虑。弗洛伊德认为“潜藏于焦虑之下的冲突,是个人本能需求与社会禁制夹缝下的产物”。那么是不是威胁导致了焦虑呢?他认为挫折本身并不会造成冲突,真正的问题反而是:挫折会对哪些核心价值产生威胁。例如:有些人会因为性欲受到某位性对象的拒绝,而陷入冲突和焦虑之苦,但是被另一位性对象拒绝时,却不会如此。由此可见,处理焦虑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处理核心价值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处理焦虑的方法

    焦虑本质上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局限,它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降低。焦虑的管理问题是将它降低到正常的水平,并利用这种正常的焦虑作为增加我们觉察、警戒和生存热情的刺激。焦虑可能是个人人格或人际关系出了问题的警示信号。焦虑可被视为解决该问题的内在渴求。或者可能是我们的某些期望出了问题,它们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事实上无法达成。

    既然焦虑无法避免,那么与焦虑相处的建设性方法便是学会与之共处,或是借用克尔恺郭尔的话来说,要以焦虑为“师”来接纳它,以便学习面对人类的宿命。

    事实上,我们的日常行为多半是为了降低或者减缓焦虑,许多人知道这一点时都非常吃惊。杂志和广告所呈现的都是群众想要自己和生活的样貌,它们一成不变的秀出信心十足、满面堆笑的人,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愁苦,或者更精确的说,只要他们购买特定的广告商品,就可以无忧无虑了。我们会刻意的走到人行道的另一边,以避免碰到打击我们自信的人。人们以各种细致的方式谈话、开玩笑和互相争辩,这是证明人类有建立安全感的需要。如此回避焦虑正是许多所谓“正常行为”的目的,而只有极端的强制形式才会被认为是“神经性的”。

    负面处理焦虑方式的范围包括单纯的行为,如极度害羞、神经官能症、身心相关疾病,以及极端的精神分裂等。这些负面处理焦虑的方法,是去纾缓或避免焦虑,而不是解决焦虑下的冲突。这样冲突依然存在,行动也必定会重复出现。例如:思想的僵化是一种边缘人格的特征。在宗教或科学的教条主义中,僵固是一种使自己免于威胁的方式。他能带来短暂的安全感,却是去了挖掘崭新真理的可能性,从而无法获得新的发展。个人可能因此绕过焦虑,但是却以失去创造了为代价。当个人需要保护的价值特别容易受到威胁,而且个人对新情况也比较没有能力适应时,僵固的思想和行为就会以强制性神经官能症的形式出现。

    在个人面对焦虑的情境时,对抗它的机制就被启动了。一旦这种行为模式被结构化,成为一种心理症状的形式,产生焦虑的冲突在到达意识觉醒层次之前,便会被压制下来。也就是说当个人面对焦虑的威胁时,人们往往不敢去面对内心中真正的冲突所在,例如一个患有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布朗,当他处于危险情境时,会感受到自己可能会患上癌症,或者感到莫名的头痛。于是他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些症状上,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逃离冲突意识和神经性焦虑。是的,人格的贫乏会阻断任何导致焦虑的冲突,但这也会导致个人创造力的降低。

    Rollo May认为当冲突提升到意识层次时,他便处于“较健康”状态,即有意识的焦虑虽然比较痛苦,但是它可以用来整合自我。当布朗敢于面对自己内心当中的冲突时,他就不会再担心自己患上绝症。克服焦虑,必须有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直捣巢穴才行。

    这样看来,如果要真正的解决焦虑问题,就必须以建设性的方式。要将焦虑看作是有待于理清的挑战和刺激,并尽可能解决潜在的问题。焦虑指出了个人内在价值系统存在矛盾。只要有冲突,正向的解决方案都是有可能的。对于解决焦虑的方法,众多心理学派共同支持的有两种过程。一种是觉察的扩张:个人了解受威胁的是什么价值,并逐渐觉察自己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时如何发展起来的。第二种是重新教育:当事人重新安排自己的目标,做出价值选择,然后负责人且务实的达成目标。这些过程显然不可能被完美的达成,它们仅仅是心理治疗的方向。

    一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焦虑出现时,建设性的面对它,他便能避免导致日后神经性焦虑的压抑与退缩。那么问题就是我们应当如何建设性的运用正常的焦虑。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比现实更好的良师,因为现实情境或 可暂时躲过,但焦虑却是除非压缩人格否则便无法逃脱的内在功能。只有在“焦虑学府”受过教育的学生,才能面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焦虑经验,从而不至于被吞没。现实中不存在没有焦虑与恐惧的伊甸园,勇敢并不是没有恐惧和焦虑,而是即使害怕却依然前行。

    如同利戴尔所说,焦虑是知识的阴影,也是产生创意的环境。焦虑是因为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引起的,而这种落差正是所有创造性活动的一种条件。艺术家在自己的想象中孕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风景形貌,图画是他们的期望――自己的艺术构想――与展现在他们面前风景实貌加以结合的成果。科学探索也都是科学家将自己的期望――他的假说――带入真实,而当这个过程成功时,他就揭示了新的真理。可见觉察出期望与真实的落差乃是人类所独具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以健康的形式展现出来,便出现了天才的创造,落差所产生的焦虑也会因为期望与真实的和谐而得到纾缓;如果真实与期望始终无法并存,那么个人就会对真实进行神经性的扭曲,因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这种落差所带来的紧张。

    最后要说的就是自我的实现――个人能力的表达和创造性运用――只有个人面对并经验焦虑之后,才有可能发生。身心健康个体的自由,就在于他能够面对和克服存在威胁时,充分的运用新的可能性。当个人能够面对焦虑的经验,并进而成功的走出来时,他自我人格中的正向层面也随之成长。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