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端开发那些事儿(四) 技术的本质何在?
一般技术公司都有一年一次,或者两次的技术评定.
不论是KPI还是技术评定, 都想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去衡量一个人对公司的贡献有多大, 基本是从几个维度给出评分再乘以权值的算法.
肯定也有很多人会怀疑这种算法的公正性, 但即使愤青,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给你的打击.
这是体制. 每个公司成功都有自己的理由, 只说说自己的感受.
正如蔡学墉先生所言(我稍修改了一下), 评级或kpi三阶段一般是:
创业激情
刚进公司我对这套大公司的做法几乎忽略. 以全部的创业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到年底也很幸运,部门得了总裁奖,整体部门也得到了较大的回报.
忆当年, 晚上11点了,部门内部还是灯火辉煌, 凌晨一两点有人还在加班也是很常见的. 这个时期可以认为是轴心时代.
世界在变, 所以天堂也不会是一直完美. 经历了创业时期的轴心时代, 都会过渡到一个彷徨的时期.
一些信息不公开,大家对产品的审美疲劳,内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很多初期时候的承诺看上去都已经太过遥远.
于是会有一些核心的人员开始离开这个团队, 去追求他们自己的理想...
对于技术在此时而言, 要么是要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 要么是做改善目前状况的事.
前者过于孤单, 而后者力不从心.
需要平台, 需要能力, 需要时间.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有点像是质变的过程.
之前我会更在意于技术形态上的讨论, 现在更多的是在变现上的思考.
这在于我之前的日志也有提到技术变现, 这里也不多说了.
详细看这里http://www.never-online.net/blog/article.asp?id=307
技术为谁服务
技术的本质是降低成本及提高生产力.
这是我现在做技术上的信仰, 不唯技术是从.
一个技术型的企业, 会有可能掉入到一个陷井, 就是我们现在不停的去挖新技术, 这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
对于你出去找工作可能也有一定好处, 毕竟是技术面试, 你了解得越多当然越好.
对于公司而言则不尽然.
如果公司里都是一大帮人去研究新技术了,那谁来开发项目呢?
何时研究新技术,何时是以效率为主的导向, 是需要项目经理及技术经理所以考虑的. 甚至KPI的制定也应该以此为基础.
如果不然, 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可能大家上班都没精神,没有方向感.
新人来了,看老员工都在玩技术,自己都在顶着上线和产品人员的时间天天写着业务码, 自己也会想办法从中逃出来.
希望自己哪天老油条了,也不必这样去写业务码.
那问题来了, 你现在的业务如果不需要新技术, 只需要写业务码的人呢, 那怎么办, 如何保持大家对新技术的激情呢?
我还是那个观点,不应该为技术而技术. 如果真是那样,宁愿不去干那些事,宁愿大家把目前的主要精力体现在业务上:
例如如果减少代码量,编写代码生成器,自动上线,自动检查.文档生成等等.
本质上是 活你干或者不干, 它一直在那里. 只是没有人或者没有制度给你一种激励, 使你现在干这种提高生产力的活的机会成本 小于 你去研究新技术的成本.
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一切都应该不是问题. 或是通过外部的某种激励使得你愿意把目前生产力提高上去.
其他的也不废话太多了. 相信每个人自己心中有杆秤.
总结一句话就是,不论何种技术,也不论你是在工程院还是研究院, 作为技术人, 在心中仍然还是要自己对变现这个词的思考, 对技术目的的思考.
建议继续学习:
- 创业三部曲之一――学技术 (阅读:5528)
- Apple 谈论产品 vs Microsoft 谈论技术 (阅读:2945)
- 程序员与技术讨论 (阅读:2782)
- 技术同学在业务中的成长 (阅读:2470)
- 如何在毕业三年完成技术跃迁 (阅读:2108)
- 我是产品经理我需不需要学技术? (阅读:1780)
- 技术跃迁书单推荐 (阅读:1930)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Rank 来源: rank's technical notes
- 标签: 技术
- 发布时间:2011-03-29 00:16:51
- [56] WEB系统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 [50] Go Reflect 性能
- [50]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8]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47]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7]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47]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6]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45] android 开发入门
- [44] 关于恐惧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