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聊录――写在原研哉设计展后面
设计中的设计?日本平面设计的领军人物原研哉(Kenyahara)的首次大型个展,终于在北京开展啦,这种活动CDC大牛们当然不能错过,二话不说组织了这次集体观展之行。
在展览中大家都互相交流着自己看法和感受,颇有心得。为此我们后续围绕这次观展之行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涉及的话题从原研哉(后面简称“原”)的作品、MUJI,到日本设计以及对设计理念的认识等等,大家各抒己见,表达着心底的真实感受,真可谓是设计师峰会啊。下面就是小编(me)速记整理的大牛们的整个讨论过程。
hcke:我大学是学电影的,当时老师有一个观点:不要沉迷技术,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 我一直觉得这个观点有问题,但是又找不到反例。直到看了这次展览,看到原哥将材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我才找到这么一句话:“技术启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
Xiaoyu:其实我对这次展览的形式和布置都不是很喜欢,很多展品都不能碰触,感觉与MUJI的理念不是很相符啊。同是为大众设计,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IKEA的理念,即使再干净的审美,没有很好的融入生活都是不够打动人的。
Don:我觉得宜家和MUJI的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追求也不同。很中意MUJI这种回归自然、协调的感觉。
Guna:感觉MUJI设计是比较理性和节制的。MUJI里讲的nature有双重含义,一是人类在追求舒适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设计,另一个是追求材料本身所体现出的自然感。
Wii:是呀,宜家追求的是更多人付出更少的成本来享受这种商品,所以会减少包装成本,很多地方做得比较简陋,这两个本身就是不同的。
Yong: 其实我跟大家有点不一样,以前的我并不喜欢MUJI的产品的,一直以为它的东西很简陋,甚至有些粗糙。但这一次却被MUJI的设计理念所打动了. 它追求不是 “这样很好”,比如我用苹果的东西,就会发出这样感叹,很棒,这样很好,超出我的要求等等。但是muji追求的是:“这样就好”,一种对需求的理性满足,而不是无止境的满足,是一种自我约束的。现在我开始慢慢思考环保,思考我们的下一代,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们的生活中需要那么多东西,有那么多浪费。我们可以追求一种舒适的生活,要求更多的享受,可是这样我们就真的满足了么? 我们会因为拥有更多,而特别快乐,肯定会有了,但那应该是一时的。所以我们是不是经常要的太多了?其实我们的开心,快乐,幸福并不需要这么多条件和外物就可以实现的。我想muji这种理性约束的设计理念,打动了我,促使我去自我反省。
Sailingyang:同意勇的观点,MUJI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传达一种留白的生活方式。MUJI的最初理念是给日本人设计的,不是面向global的。对于纸质档案袋的设计,整体的样式是把digital world里的文件夹的mataphor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原有档案袋的基础上增加了标签条在顶端(与档案袋成为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是方便拎取,第二是方便检索(因为标签条在顶端,可以写上袋子里面放的东西,查找的时候只需要用户快速的scan标签的keywords就可以了,提高效率);这个档案袋还有一个很细节的处理是在档案袋上留了几个圆孔,这样方便用户知道里面是否装了文件.
dai:虽然我不是学设计的,但看到这些展品还是深有感触。有一个流水循环的装置,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人生。设计作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一种无限性,让人产生更多的想象,这大概是就是设计的意义。另外一点是两本关于家的空间与意义的书,让我觉得家里的物品和布置都变得充满意义,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wii 和yong也分享了家里闲置物品再利用的经历)
Wnwu:我也对那套饮料盒的设计深有感触,第一次见到还以为是平面作品,心想哇,P的不错嘛。这次才发现居然是实物,即时没有摸到,还是能想象使用起来的感受,不是在喝饮料,而是在喝真正的水果。
Wii:先说句感性的,仔细阅读展览中设计过程描述,多个设计开始于对于材料感受上的冲动、某纬度理解建立的感觉.这很棒,如今我们面对大量商业数据,面对各种行业动态,面对…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拾这些冲动.在看到”白金”清酒瓶的设计,触发了共鸣。我当时想到的是,在这个镜面瓶子在使用的时候,用餐 的环境 周围的事物 还有你自己都会投射到上面.在这上面会看到那一刹那的自己从未见过的自己. 还有原关于日本奥运的册子,民族的浓度之高令人印象深刻。
Qianne:设计师就该用设计的概念去生活,整个展览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他们对材质的运用,比如木屐这个展品,设计的就非常巧妙,和脚底接触的地方有的铺有树叶,有的像干裂的土地,有的材质像青苔。。。当脚踩在上面的时候,会产生和自然的亲切共鸣,那是一种打动人心的设计的力量。我们更深刻的我体会到,设计师不只是要设计产品的形状和颜色,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怎样去的感受产品。
Zeta:一是senseware对材料防水、透气的特性表达的优雅又让一般人能产生共鸣:水珠从下方渗出表达透气性,水珠从上方滚落表达防水,优于当前市场上现有解决方案中仅用数字的抽象表达方式。二是传达出纳米材料本身抽象(或者说术语化)的特性,也是能让非专业人士产生共鸣。以上两点均体现了设计对于连结人和科技的作用
Rong:是的,他们通过设计触发人们的对物本质的一种思考,比如通心粉的设计,是众多各界设计师的结晶,从多个层面来思考食物从做到吃的整个过程,用很多巧妙的点来传达令人欣喜的设计,提醒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事物。还有一点感受就是把你想传达的理念反复强调,融入每个产品,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是MUJI和IKEA成功的地方。
Olivia:很喜欢梅田医院的标识设计,软绵的棉布带给人温暖的感觉,还有饮料盒子的材质,巧妙地运用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听觉,巧妙地将这些原本就有的经验组合起来,唤醒人们心中的记忆,所以就算还没喝这个饮料,就已经觉得很美味了。还有设计本就不是可以完全全球化的,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原创性,但又不能成为异类,原创性很重要,越来越多的艺术文化交流,就更应该了解自己的原创性在什么地方。
Mike:我从小就对医院很熟悉,看到这套标识一下子触发到了小时候的情愫,原来还可以这么贴心,这么来挖掘人内心的需求。原以及其他日本设计师一直遵循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这一点很喜欢,他们的设计涉及各个细微的领域,比如椅子床、木屐的设计等等。其实原创性就在本民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扎根于本民族的东西自然容易被人接受,也会被世界接受。
Guna: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捡破烂,他们将景德镇的陶瓷残次品捡回来,重新包装贴上MUJI的标签,去传承或体现日本的文化。且不说他们挑选美的眼光和中日文化上想通之处,单纯从如何体现自身文化的角度还是挺有借鉴作用的。另一处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n多设计师设计意大利面,如何在有限的发挥空间里展示自己的设计及设计理念这里给了很好的例子。只要设计思想被人接受了,那么他的作品就很容易被人接受。
Don:每次逛MUJI的店,觉得它的产品都会有情感寄托在上面。比如陶瓷分餐盘,两个人用的时候,就可以很微妙的调节用餐的气氛。想要自然的接近,又刻意的保持一点距离,并以之为美,这也许和日本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有关吧。MUJI所做的其实不复杂,只是在平衡形式美和功能性的同时,恰到好处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最近家里这种感觉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家居反而变得简洁有序。MUJI整体的设计理念,即使在一支笔、一个收纳盒或任何一件小东西上都有很好的贯彻。
Wii:哈,我那套餐盘杯具了,一起用餐的人并不喜欢这种餐盘分餐的模式,只能收起来不再使用了。
Haijian: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不像酒那么奢华,不像香水那样诱惑, 只要像水那样沉静,永恒~ 虽然平淡 但 必不可少~”。比如MUJI那张图片,两个人和一个无印良品的袋子,一个人和无印良品的袋子,很安静的感觉。它的产品在无形中融入你的生活,感觉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想象一下那么多生命围绕在你周围,就是这种美好的感觉。(说完我立刻感觉不淡定了,仿佛周围一下子充斥着各种生命似的)。
Lele: 我觉得是这样的,他是设计了一系列的产品,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合理(理性)也很诱人(感性),所以和苹果没有太大不一样,苹果用硬梆梆的技术和工艺打动消费者(务实),MUJI出售着包装成商品的理念(务虚)。展品的细节层次丰富,设计精到,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信念的磁场,用设计打动人,MUJI做得很好。
Ryohli:我觉得设计就是要简单、干净,德国工业设计大师 Dieter Rams 说过,好的设计就是极简的,去掉过多装饰。像现在的
MUJI Apple IKEA 设计师都遵循了这一点, 而且简洁的风格越来越收到消费者的认可。
Rzhang:感受最深的是设计不只关注物品本身,而是更多关注事物的本质上,像餐盘、纪念日火柴等等。Redesign更是将关注点放在了使用的人和与之发生的事上,最喜欢医院的导视系统,将情感化设计体现到极致。还有那个编织背包,设计师在最初就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站在一种更高的层面上思考,这样很好。不过有些东西也不完全认同,比如方形的卫生纸,真的会比较环保么?也许只是一个理念而已。
小结:
这里有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还有用研的同学,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对展览的认识,这种思考的方式本身就与设计中的设计所要传达的理念很一致,看来真的收获不小诶。Ok,今天的记录到此结束,以上发言是按照当场同学座位排序的。你也看了展览吗?我们非常希望听到你的声音。
(本文出自腾讯CDC博客: http://cdc.tencent.com/?p=4089)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CDCer 来源: 腾讯CDC
- 标签: 原研哉
- 发布时间:2011-08-05 13:42:39
- [70]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67]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6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1]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61] android 开发入门
- [60] Go Reflect 性能
- [58]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57]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6]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56]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