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
有一次,当开发人员完成当前Sprint 任务的代码之后,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一起来浏览产品、从头到尾走一边,产品经理发现了问题,认为需要对功能进行比较大的修改。这时开发人员估计 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代码,但测试人员反对这样做,我们本来只有5天测试时间,加上这次新做的功能比较多、开发代码质量不高,验收测试已经很紧张。如果再 延迟两天,测试没法完成。产品经理说,你们不是在用敏捷测试方法,应该测得很快,三天应该能完成测试工作啊!
什么是敏捷测试呢?敏捷测试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测得更快,绝对不是比以前用更少时间进行测试,也不是将测试的范围缩小了或将质量降低来减少测试任务。也有人说,只有敏捷开发,没有敏捷测试。
1.下面我们就要讨论一下
1.1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
2.2敏捷测试有哪些流程改进?
3.3测试人员如何面对敏捷测试的挑战?
4.4在敏捷测试中如何制定相应的自动化测试策略?
等等各种问题。 1. 什么是敏捷测试 假如将过去传统的测试流程和方法硬塞入敏捷开发流程中,测试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测试人员可能会天天加班,而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敏捷测试应该是适应敏捷 方法而采用的新的测试流程、方法和实践,对传统的测试流程有所剪裁,有所不同的侧重,例如减少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等工作的比重,增加与产品设计人员、 开发人员的交流和协作。在敏捷测试流程中,参与单元测试,关注持续迭代的新功能,针对这些新功能进行足够的验收测试,而对原有功能的回归测试则依赖于自动 化测试。由于敏捷方法中迭代周期短,测试人员尽早开始测试,包括及时对需求、开发设计的评审,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持续的对软件产品质量进行反馈。简单地 说,敏捷测试就是持续地对软件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如图1所示。
2. 敏捷测试流程的优化
在敏捷方法中,需求变化比较快、产品开发周期很短,我们目前采用四周时间,也就是每个月发布一个新版本。开发周期短,功能不断累加,给软件测试带来很大 的挑战,软件测试流程要做相应的调整。例如,我们原有的测试规范明确规定,首先要建立项目的主测试计划书,然后再建立每个功能任务的测试计划书,测试计划 书有严格的模板,而且需要和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讨论,并和测试团队其他人员(包括测试经理)讨论,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签字才能通过,仅测试计划经过“起 草、评审和签发”一个完整的周期就需要一个月。在敏捷方法中,不再要求写几十页的测试计划书,而是在每个迭代周期,写出一页纸的测试计划,将测试要点(包 括策略、特定方法、重点范围等)列出来就可以了。
在原有测试规范中,要求先用Excel写出测试用例,然后进行讨论、评审,评审通过以 后再导入测试用例库(在线管理系统)中。在敏捷测试中,可能不需要测试用例,而是针对use case 或user story直接进行验证,并进行探索性测试。而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开发原有功能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为回归测试服务。自动化测试脚本将代替测试用例,成为 软件组织的财富。原有测试规范还要求进行两轮回归测试,在敏捷测试中,只能进行一轮回归测试。综合这些考虑,敏捷测试的流程简单有效,如下图2所示。
在敏捷测试流程中,如前所述,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质量反馈过程,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而且某些关键方面也要得到我们足够的关注,主要有:
l 测试人员不仅要全程参与需求、产品功能设计等讨论,而且要面对面地、充分地讨论(包括带语言、视频的即时通讯),仅仅通过邮件是不够的。
参与代码复审(code review),并适当辅助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试。
在流程中增加一个环节“产品走查(Product work-through)”――测试人员和产品经理、开发人员等在一起,从头到尾将新功能看一遍,可直观、快速地发现问题。
3. 新功能的测试和回归测试策略
测试任务简单地可分为新功能测试和回归测试。在敏捷方法中,针对这两部分的测试建立相应的策略,以提高测试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风险。新功能测试的策略主要有:
不需要测试用例,直接基于用例、基于对需求的理解来完成新功能的验证。即使要写测试用例,只要保证各个功能点被覆盖,不要过于详细(大颗粒度)。持续地进 行验证,一旦某块新代码完成(code drop), 就开始验证,而不是等到所有代码完成后才开始测试。这也包括参与到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中。实施端到端(end-to-end)的测试,确保完整的业务流程 的实现,同时,也容易发现业务逻辑不够清晰、不够合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阅读代码来发现问题,可以和开发人员工作保持同步,消除测试周期的压力。基于经验, 可以实施更多的探索性测试、组合交互性(interoperation)测试和用户场景(user scenario)测试,更有效地发现埋藏较深的缺陷。
回归测试是敏捷测试中需要面对的难点。每次迭代都会增加新的功能,一个产品可能会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迭代,回归测试范围在不断增大,而每次迭代周期没 变,可能还是一个月。这样验收测试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回归测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动化测试,因为很难将回归测试控制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当然,还是有些 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回归测试的范围,例如:
通过执行code diff来了解代码变动的所有地方,再做代码关联分析,就可以明确知道要进行哪些地方的回归测试,回归测试范围会大大缩小。基于风险和操作面分析来减少回 归测试的范围,例如回归测试只是保证主要功能点没有问题,而忽视一些细节的问题。持续测试的过程,只要有时间,就进行测试,包括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都 参与到日常的试用和测试中来
4 自动化测试策略
由于开发周期短,需求、设计等方面沟通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没有足够时间开发自动化测试脚本,至少对新功能的测试很难实现自动化测试。这时候,就需要正确 的策略来提高自动化测试的效益,如图30-3所示,并说明如下
图3 自动化测试的策略
4.1构建一个灵活的、开放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如基于关键字驱动的自动化框架,使测试脚本的开发简单易行,脚本维护也方便。
4.2针对稳定的产品特性开发自动化测试脚本,也就是针对前期完成的已有功能开发自动化测试的脚本,而大部分新功能测试采用手工测试。
4.3集中精力在单元层次上实现自动化测试,主要由开发人员实施,测试人员提供单元测试框架,并辅助完成一些所需的基础工作。
4.4在产品设计、编程时就很好地考虑了自动化测试的需求,使全面的、自动化的底层测试、接口测试成为可能,尽量避免用户界面(UI)的自动化测试。
4.5良好的IT基础设施,包括自动化构建软件包、自动化版本验证(BVT)、自动化部署、覆盖率自动产生等。
5 敏捷测试工具
自动化测试依赖于测试工具,所幸的是,目前已有很多敏捷测试工具。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是简单地列出一些常用的敏捷测试工具,不再深入讨论了。
5.1 单元测试工具:TestNG、xUnit家族(如JUnit 、NUnit)、JMock、BizMock等。
5.2 功能测试自动化:ThoughtWorks Twist。
5.3 Web功能测试(frontend):Selenium IDE/RC、WatiR、WatiN。
5.4 Web service测试工具(backend):soapUI 。
5.5 性能测试:JMeter+BadBoy。
5.6 验收测试框架:Fitnesse、Tellurium。
5.7 敏捷测试过程管理工具: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10,包括TFS 2010、Scrum模板(MS VS Scrum 1.0)、Test Manager 2010、Coded UI Test等。
5.8 业务智能(BI)应用的测试框架:Oraylis BI.Quality (+ NUnit)。
5.9 其它一些协作工具等,如TestLink、BugZilla、BugFree、wiki、ant等。
6 测试人员在敏捷方法中的价值
在敏捷方法中,开发人员的主导作用更明显,系统设计、编程实现、单元测试、重构等看似关键的一些任务都落在开发人员身上,测试人员容易被边缘化。那么,在敏捷方法中,测试人员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
6.1 在需求和功能设计讨论上,测试人员可以站在客户角度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扮演“用户代表”角色,强调用户体验,真正体现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互补作用。
6.2测试人员不仅扮演“用户代表”角色,而且通过需求讨论、代码复审等各种活动及时地提供质量反馈,包括代码质量、接口一致性等,保证在产品构造的整个过程中质量受到足够的关注,以提高质量改进的持续性和可视性。
6.3 测试人员应积极参与单元测试,即使不参加单元测试,也应督促开发人员进行单元测,确保单元测试达到80%以上覆盖率,确保开发出具有良好可测试性的代码。
6.4在敏捷方法中,往往将一个大的系统开发分解成多个小的子系统(模块或组件),集成测试和端到端(end-to-end)测试显得更为重要,测试人员在这些测试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6.5 产品发布前,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依然不可缺少,这更是测试人员的用武之地。
6.6 一个迭代周期结束后,对缺陷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帮助开发人员建立良好的习惯,预防缺陷,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
理想情况下,测试人员掌握设计模式、具有很好的编程能力,可以和开发人员进行角色互换,如在当前版本开发(/迭代周期)中担任测试人员角色,在下一个版本 开发(/迭代周期)中则担任开发人员角色。这样双方对不同角色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消除沟通的障碍,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小结
根据上面的讨论和我们的实践,最后针对敏捷测试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
l 敏捷测试就是持续测试、持续反馈,扮演“用户代表”角色,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敏捷功能测试 = 新特性的手工测试 (use case验证和探索性测试) + 原有功能的自动化测试 (回归测试)
敏捷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区别越来越小,理想情况下,敏捷方法中,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在不同的迭代周期可以互换。
敏捷测试流程依据不同的团队特点、不同产品的特点而不同,因地制宜,适合才是最好。
建议继续学习:
- Xvfb+YSlow+ShowSlow搭建前端性能测试框架 (阅读:54292)
- 安全测试与渗透测试区别 (阅读:23782)
- 使用Fiddler对手机应用进行抓包测试 (阅读:7029)
- 腾讯敏捷开发及快速迭代 (阅读:6585)
- 服务器性能测试工具推荐 (阅读:6568)
- 给Apache做压力测试时遇到的问题 (阅读:6013)
- WEB性能测试工具推荐 (阅读:5728)
- 可用性测试好助手——Morae软件的应用 (阅读:5629)
- 12款很棒的浏览器兼容性测试工具推荐 (阅读:4928)
- 可用性测试的权衡之道(二) (阅读:4868)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cmpan 来源: 流水孟春
- 标签: 敏捷 测试
- 发布时间:2011-11-16 23:38:49
- [70]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66]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64]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63] android 开发入门
- [63] Go Reflect 性能
- [61]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59]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9]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59]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