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知心怪蜀黍NO.3 社区通讯录的定位与拆分

知心怪蜀黍NO.3 社区通讯录的定位与拆分

浏览:989次  出处信息
纯银您好:

      

    我们公司开发的一款社区类应用程序,前些日子正式上线运营。我们的这款产品定位为“社区通讯录”,顾名思义这是一款增强版手机通讯录程序,并“企图”在通讯录中植入社区的元素,如现有的IM功能,以及设想中的各种分享功能。

    产品设计之初的定位,基于手机联系人关系链的熟人圈社交,打造一个实名制社区。因为诸多原因,米聊,微信等的类KIK产品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定位寻求差异化。考虑到我们的社区通讯录产品还整合了名片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是我们公司的一项核心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作为产品运营人员我们意识到必须做垂直细分市场,面向商务人群,针对这个群体挖掘需求打造一个商务社区。

    很惭愧的是,目前这个产品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整个运营也还处于摸索的阶段,所以刚才提到的商务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现有的版本的定位略显混乱。

    上边说的这些,其实是这款产品的一些背景资料。这次主要是想向您请教一个产品设计和体验方面的问题。作为一款移动应用程序,现在的主流趋势是要精简,一个程序不宜包含过多的功能;但是我们的这款程序,既有通讯录管理功能,又有IM聊天工具,将来还会有社区的各种分享。所以从产品层面上看,是否会因为功能的过于“庞大”而导致用户的体验焦点“被分割”?

    反过来说,如果把这几个功能拆分成2个独立的程序,对于运营能力有限的小公司来说,等于增加了推广的成本。当然,如果分成2个产品来推的话,产品的定位也许会更清晰一些,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友录通讯录”和“友联系”的独立存在。

    产品名 “云脉CC”

    产品主页 http://cc.yunmai.cn

    很高兴看见有人问我这么具体的产品问题。不过因为我的手机是iPhone,没法试用,也就没法给出非常具体的答案……

    泛泛而谈的话,我不是很理解这款产品的逻辑线。名片识别,听上去像是名片管理工具与通讯录的合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IM?这个跳跃就比较大了,从IM到“实名社区”?再加上分享功能?我觉得,反正2012年世界就毁灭了,何必把2015年的愿景埋伏在2011年的版本里呢?

    我有个观点,野心越大越害人。很多同行不认同这句话,觉得无胆鼠辈才这么想,其实我很希望这些豪气干云的同行,自己能身体力行地羞辱我一把,可惜他们只能举出类似于乔帮主这样的例子来。好吧,我做不了乔布斯,但你们行的,你们有生之年一定能行的。

    另一个小段子是,扎克伯格早年曾公开发言,说Facebook只是一个校园应用,它并不需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说回正题。

    云脉这款产品,它打动用户的产品点在哪里?不用看未来蓝图,现在,现在就讲一点出来。只用讲一点。然后通过邀请试用与访谈,验证这一点是否有效。

    任何新产品,必然依靠最锐利的一点来突破。补短不如加长。事先规划大部分都是写在草纸上的意淫,撸完就团一团扔了。当你靠第一个产品竞争点,拿到一定量的用户后,用户反馈自然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改进指引。或者反过来看,用户没反馈,不发声,则意味着产品的天花板太矮,难有提升空间。

    按照这个逻辑,既然你用了600字还没说明云脉的竞争点在哪里,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是否拆分运营不重要,0除以2还是0,你不能凭空切一刀变出两条蚯蚓来。

    我还有另一个观点,2012年别做什么社区了。我现在一听到新产品立志做“社区”,就快要吐了。社区的奠基之艰辛,成长之漫长,盈利之曲折,都可以用“惨绝人寰”四个字来形容。在互联网节奏越来越快,微博铺天盖地,抄袭迅如雷电的当下,凭空去做一个社区出来,成功率是其他类型创业项目的1/10。更何况还是国内从无成功案例的“商务社区”。我唯一知道的商务人士的社区需求,就是大龄单身女白领的求偶需求,祝你们能挖掘到更多的金矿。

    ――――――――――――――――――――

    了解知心怪蜀黍专栏,请看:

    http://firecacada.blog.163.com/blog/static/70743762011112010292641/

建议继续学习:

  1. 看看Gmail的新功能    (阅读:2133)
  2. iOS开发检测通讯录权限并申请开启    (阅读:550)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