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近期工作总结:关于对Flash player的逆向工程进展

近期工作总结:关于对Flash player的逆向工程进展

浏览:1505次  出处信息

    从上个月的最后一周(4月21日)到现在,我一直在做对flash的逆向工程,主要是使用IDA做静态代码分析。这方面我完全是外行,上次干这个还是在大3的时候,给宿舍用的电信的802.1x客户端做开源FreeBSD版。下面介绍一下中途遇到的困难以及现在的进展。

    首先是用PEiD做壳检测,什么都没查到,我估计是因为PEiD很久没更新了。从PE Header中能看到linker version 是9.0,所以,如果它没有加壳的话,那么PEiD应该能检测到vc++ 2008的runtime才对。就我后续的分析来看,没有发现它带壳。所以这次的工作跟我上次做802.1x客户端相比,简单了很多。上次的重心在于找到OEP,脱掉asprotect2的壳,然后分析出发送密码的那个包采用的什么方式对密码进行hash就行了。这次呢,虽然没有壳,但是flash player的代码量何其庞大,其中我要分析的部分,大约包含至少1万3千行C++代码。所以这次的重心就是要有耐心,挨个挨个标函数。

    然后是要找一个合适的IDA的版本。我现在用的是IDA 6.1 with hex-rays decompiler 1.5,从verycd上下载的(http://www.verycd.com/topics/2900356/)。其实我没看出来IDA 6.1比5.5有哪些特别的改进,可能是因为我之前用的也不深吧。IDA这种神器我还是很愿意花钱买的,少请朋友吃2次饭就够了。可是国内没有销售渠道。IDA对产品销售控制的很严格。

    然后就是选择flash的版本。我试了好几个,包括standalone的和ActiveX的,debug的和非debug的,11.2、11.1、10.x的。最后选择的是从http://www.adobe.com/support/flashplayer/downloads.html 下载的“Windows Flash Player 11.2 Projector content debugger ”。这是一个独立的exe,无需安装,双击即可运行,调试起来比ActiveX的方便很多。

    刚开始的工作比较简单,我还没有开始用OllyDbg,就直接在IDA中调试。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Address Space Load Randomization(ALSR)的。有很大的概率,在我启动调试后,IDA会卡住很久,说“Rebasing program to 0x01F51000”(这个地址频繁变)。因为这个对话框是IDA弹的,所以我刚开始以为这是IDA的特性,就在IDA的设置里面改来改去,发现始终不能解决问题。后来才发现自己走了弯路,这明明是操作系统干的,它为了防止缓存区溢出漏洞被利用,于是就在载入PE镜像的时候把基址随机化。然后这个操作被IDA检测到了,所以IDA需要在新的基址上,把以前的分析重做一遍,所以就会卡住很久。而且,由于地址一直在变,所以导致我对vtable的标注没法进行。解决办法很简单,修改PE Header,删掉关于ASLR的flags即可。详情请见http://www.sunchangming.com/blog/?p=4148

    然后遇见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的识别C++对象?IDA比较智能,能自动帮我把全局函数和对象的成员函数分开(虽然他的判断经常有误)。但是然后呢?如果一个成员函数中大量的使用到了对象指针,而我不能获知对象类型的话,简直就是盲人抓瞎啊。于是我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如何从对象指针获得类名。主要有两种手段,一个是通过C++的RTTI,很不幸,flash貌似没有开RTTI。另一个是通过MFC/QT的RTTI,很不幸,flash没有用MFC/QT。可能ActiveX版本的Flash会用到一些MFC,但是我所关注的这部分代码因为和界面无关,所以没用。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发现这些代码大量的使用了继承。就像MFC的所有Object都从CObject继承那样,这边的每个C++类,也都至少有一个vtable。于是,利用vtable可以粗略的把类型分开。虽然这种判断方式常常会出错,因为vtable可以在不同类之间复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方式似乎工作的还不错。

    然后遇见的第三个问题,就是msvcrt中很多很基本的函数,IDA没有给我识别出来,比如malloc,比如memcpy,而是显示成unknown_libname_115这样的形式。这个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但是当我在跟踪对象的动态创建的时候,有了一个很大的意外收获。就是我通过在Google中搜索某一个错误提示字符串,找到了MMgc的源代码。MMgc来自于Mozilla的一个名为Tamarin开源项目。Tamarin的主要代码来自于Adobe贡献,最初的目的是做一个开源的ECMAScript引擎,给Adobe flash以及Firefox的js用。Tamarin的源代码仓库现在主要有3个分支,分别是tamarin-central(最后更新2010年3月)、tamarin-redux(最近一直在更新)、tamarin-tracing(最后更新2008年10月)。我把3份代码都下载下来,最后发现最新的那个分支(tamarin-redux)与Adobe Flash 11.2基本完全一致。从这点来说,Adobe确实是把Flash的核心代码都贡献出来了,而且一直在持续向Mozilla提交。虽然这个项目已经处于被Mozilla遗弃的状态,因为Firefox嫌这个引擎太慢,没用它。于是我前面的疑惑也有了答案,初步看来,大部分类都是从GCObject直接或间接继承而来,所以几乎每个对象都有一个vtable,而且后面还通常紧跟着一个32位的int,看起来像是reference counting。

    我一直有个想法,把tamarin的代码编译一遍,然后用IDA把特征文件sig做出来,然后apply到我当前的项目中去,应该是比我之前那样挨个手工标注要好很多。另外就是把vs2008的msvcrt也这么搞一下,会不会识别率能高一些?

    我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在标记类型。一个对象,如果是在栈上,那么直接就可以通过栈的布局看到大小,如果是在堆上,那么可以通过传递给MMgc的内存分配函数看到大小。然后根据构造函数,挨个挨个的把布局猜出来。不过此时类成员变量只有一个大致的类型名(int、bool),没有名字,而且无法把指针从int中区分出来。然后就是根据函数中怎么用它,把类成员变量的名字给慢慢补上。

    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直遭到很多质疑,关于这么做是否必要。我的目的是为了把某协议的spec弄清楚,有人认为抓包分析就够了。我不赞同这点。首先,这个协议的所有报文都是使用AES加密的,要不是别人已经通过逆向工程把密钥给你提供出来了,就凭自己抓包想猜出AES密钥来,那完全没可能,因为你没那么大的计算能力。其次,通过抓包会发现某些位置,收到的总是同样的字节。这些字节若不是0xFF、0xFF这样的重复的padding,就肯定都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抓包很难把每一位代表什么意思搞清楚。最后,我已经找到了收到包根据包类型进行处理的那个swith…case函数,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保证没有漏任何包类型。只要我把每个包处理函数都跟踪完,那么协议就完全明了了。而通过抓包分析,可能会漏掉某些类型,以及某些特殊的flag。

    目前进展比较慢。我也很急。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