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奋斗 --> 享受职业素养

享受职业素养

浏览:2068次  出处信息

    按:前段时间与章显洲共同参与了图灵出版公司Clean Coder中文版的翻译,这是我的译者序。

    我在招聘时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在你过去的工作中,遭遇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困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依我的经验,简历写得再漂亮的人,如果这个问题答不好,大都可以直接忽略。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因为我们需要招聘的不是“经历丰富”的人,而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你遇到的问题可能很容易也可能很难,但我看重的并不是问题的难度,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步骤,以及反思的深度。拿恢复误删数据来说,这可能算非常简单的任务,我更感兴趣的是怎样分析问题,找了怎样的资料,采取了怎样的步骤,此后做了哪些措施来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出现。在我看来,相比问题本身的难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步骤,以及反思的深度,都体现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是的,上面我两次提到了“职业素养“。相比起“专业主义”、“职业化”等说法,我更喜欢用它来翻译Professionalism,因为素养强调的并不是天赋的神秘,也不是技艺的高深,而是持续积淀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了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了持续的积累和养成。甚为职业开发人员,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当然谈不上职业素养;但是能迅速地编写代码,却不关心代码背后的意义,不能迅速判断、解决程序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自信满满地为自己交付的程序承担责任,同样是与职业素养绝缘的——许多所谓的”高手“,其实正是缺乏职业素养的典型。

    当然,这只是我对于“职业素养”的理解。由个体经验总结的“职业素养”,多有一鳞半爪的嫌疑,所以即便你觉得上面说的有道理,难免感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真正的”职业素养“绝不限于上述几方面,而是要广阔得多,深刻得多。要想一窥技术人员“职业素养”的全貌,已经有很多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Bob大叔的Clean Coder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一本技术类书籍,Clean Coder中有相当的内容,是介绍纯技艺的方面,比如测试驱动开发等等,自认已经算“职业开发人员”的人,大概对此并不感冒(不过,我仍然建议你认真看看)。但其它的内容,绝对值得你感冒,比如:什么情况下应该对业务部门说“是”,说“是”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或者没有明确的答案,不妨看看Bob大叔是怎么说的:

    (说“是”时)你对自己将会做某件事做了清晰的事实陈述,而且还明确说明了完成期限(do with a clean end time)。那不是指别人,而是说的自己。你谈的是自己会去(will)做的一项行动(action),而且,你不是“可能(possibly)”去做,或是“可能做到(might get to it)”,而是“会(will)”做到。

    就我所见,技术人员往往太容易说”是“,往往在没有明确目标和期限的情况下,就草率给出了确认的答复,而且并不将其视为自己的一种承诺。屡见不鲜的项目延期,有相当原因就是在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说“是”所致。但是我们想想,似乎没有哪一个正经行业,会把不能完成任务的人视为“有职业素养的人”,软件行业也不能例外。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负责,懂得“是”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责任,也不过如此,我们不妨更进一步,看看关于说“否”。在第2章,Bob大叔介绍了两个项目搞砸的经过,他并没有像常见的所谓专家那样故作聪明地指出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导致了失败,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两个项目之所以会搞砸,因为开发人员没有坚决抵制各种不专业的需求(比如一些无关紧要但成本巨大的需求),抵制各种不专业的行为(比如为了赶工期而降低对程序质量的要求),最终只好喝下自己酿出的苦酒。对此,Bob大叔总结道:

    有时候,获取正确决策的唯一途径,便是勇敢无畏地说出“不”字……我们要明白,委屈专业原则以求全,并非问题的解决之道。舍弃这些原则,只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

    对我来说,这真是振聋发聩的号角。而且,这种思维,这种视角,其实是许多技术人员所不屑或者不愿面对的——最初我也这么认为,但尝试在工作中主动说了几次“不”之后,我逐渐发现:花三分的力气去抵制无理的需求,可以节省十分甚至二十分的开发时间;相反,自欺欺人地说服自己凑合接受了无理需求,往往会非常被动乃至无法脱身,到最后,项目就落得著名的IBM

     OS/360操作系统的下场,越挣扎,巨兽就越深地陷入泥潭。

    要学习这样的道理,当然也可以参加培训班,听取授课或者阅读讲义,但那未免太显正经而缺乏亲和力。Bob大叔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总是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清晰而敏锐地揭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其中许多故事正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阅读过程中常会会心一笑,因为遇到了开发人员都懂的妙趣,比如费尽全力也是徒劳,无法让其他人理解“编辑程序的程序”;笑过之后,又会认识到许多道理——无法让其他人理解“编辑程序的程序”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客户……对功能的设想,其实经不起电脑前真刀真枪的考验……问题在于,东西画在纸上与真正做出来,是不一样的。业务方看到真正的运行情况时就会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根本不是这样。一看到已经满足的需求,关于到底要什么,他们就会冒出更好的想法——通常并不是他们当时看到的样子……真正的解决办法,是约定共同认可的验收测试标准,并在开发过程中保持沟通”。至少就我的经验,这一点是说的非常之对的。我曾经尝试在与业务部门确定目标原型之后,要求对方指派一个负责人,在IT部坐班,负责协商、跟进整个开发流程,确认每一点修改,这样既保证最终结果符合业务部门的需求,又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综合来看,成效相当可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经常会惋惜: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或许我之前就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就能更早更好地积累自己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能有妙趣横生的书讲述看似枯燥的“职业素养”,对读者来说,又是一种幸运。德国作家托玛斯·曼曾经津津乐道于“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那是因为叔本华的文笔优美、流畅,可以把哲学变为惬意的享受。作为同时读过叔本华和Bob大叔的人,我想说,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Clean Coder,认识和了解开发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样是相当惬意的享受。

建议继续学习:

  1.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你    (阅读:2510)
  2. 随侃设计师的个人素养    (阅读:2022)
  3. 设计师之素养    (阅读:1712)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