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奋斗 --> N叉树和人性光辉

N叉树和人性光辉

浏览:2607次  出处信息

   昨天晚上,本胖子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自己,和自己组里的另外两位射手座同事,一起被老板笑嘻嘻的成功开除。我想了一下,决定听着罗大佑的歌,总结一下近期产品心得,以表示对自己业务能力的鞭策,和对其他人业务能力的态度。

   职位细分是必然趋势,也是入行门槛降低的直接原因。

   刚开始,大家做网站的时候不太讲究视觉和排版,写代码的人搞个差不多,可视化就得了。那时候的工程师都是适合那个时代的小全才,自己写代码自己做交互自己做视觉。后来发现网站太大了,做不过来,得有专门的人帮忙做做前端,所以有了美工。再后来,人机交互更加复杂,面对的用户更加慵懒和白痴,不得不让可用性更加简单易用,就有了专门做交互设计的人。再再后来,发现一个事情被拆分成了设计、前端、编码、测试、运营、维护很多阶段,臃肿的环节导致效率和质量的下降,人员增多导致话语权的分散,产品方向乱七八糟,所以就有了项目管理和产品经理,甚至有了傻傻的用户研究专员这种职位。

   现在,盯着36KR看一个月的人,就敢说自己是做产品经理的。盯着socialbeta看一个月的人就敢说自己是做运营的。盯着UCDC看一个月的人就敢说自己是做交互设计的。大家因为可以仅仅在自己这块领域瞎忽悠,而不必去担心其他环节的事情,所以也就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眼界降低了要求。一个做交互的不懂视觉和产品,一个做运营的不懂视觉和技术实现,一个做技术的不懂需求和视觉,结果大家配合起来,就是一群乱踢皮球的傻逼。一个问题,被踢过来踢过去,谁都自以为然,乱七八糟,累死了项目经理。

   前段时间面试应届生,发现满嘴专业术语的学生比比皆是,真落实到逻辑、需求、设计上,整个人就很容易犯二。这很正常。大家认准一个职位,就在这个职位里混一混,进一个好公司容易,混出好产品,就看后期的潜力和造化了。

   总—-分—-总,这也是必然趋势。

   真正牛逼的产品,最终还是需要各个环节融会贯通的人参与其中。不要奢望仅仅技术牛逼,或者设计牛逼,或者运营牛逼,就能做成或升华一个产品。虽然一个产品被划分为很多环节,各个环节按照呆板的流程也可以配合起来,但其实任何靠谱的团队,关键环节的关键角色,必然是对其前/后相邻环节非常熟悉的人才。我对这类人才怀有敬畏之心,常年采取跪式服务,仅仅传达需求,绝不敢讲解需求。仅仅商议方案,绝不敢说明方案。但交给这类角色,从初稿到终稿,也就一两回合就搞定。

   也就是说,一个越是流程细分、环节明确的项目,就越需要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的通才,这类人是润滑整个项目前进的关键角色。对于这类角色的人选,产品经理自然首当其冲。

   在做单纯的交互设计时,别只盯着当前界面的可用性。真正好的框架设计,可以通过框架的整体逻辑,让用户有效的降低学习成本。我最近在看一个兄弟团队的产品,一个触屏界面上的同一个位置的按钮,竟然会变化三次,而且三次的功能完全不同。单个界面来说,这个设计的可用性无与伦比,整体框架上却完全无逻辑可言,完全凌乱。如果你在动手设计之前,有能力把一个需求翻译成一个轻松而单纯的二叉树,然后再从简入繁,那你就算在单界面的易用性上没有建树,至少也是一个架构师。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把姿态放低,听别人为你诉说一个更加全面的产品故事,而不是抓住自己那点可怜的逻辑不放。

   在CODING的之前,如果你能扔掉自己在编码方面的多年所学,像一个傻用户一样,将一张张界面在脑海里串成一个完整的使用流程,那将会大量减少与PM之间的软磨硬泡,大量减少因为需求不明而导致的无谓的BUG。我对任何身怀编码技术的工程师都怀有敬畏之心,但如果面对的又是产品感强烈的工程师,总感觉他们总会是下一个mark,而不是坐在旁边听我指挥的同事。

   无论如何,对前后环节要心怀敬畏的情况下多想一些。如果做不到,还不如转行。

   谈一点实际的,做设计的时候,看的远一点。

   面对产品上的问题,最可怕的回答莫过于“这是老板让我这么做的”。这是圣旨,我面对这种事情也不知怎么办,只懂得诚惶诚恐的侍奉主子。我肯定还不如别人,甚至可能直接拜拜。

   除了以上这一点,其他时候,在动手设计前,应该看的远一些。我欣赏逻辑,这并不代表任何事情都需要带上逻辑的脚镣才执行。逻辑是一种内化的能力,如果你可以,不谈逻辑也罢。如果你不行,就套上逻辑的方法论再动手。

   逻辑的手段,不仅仅是把一个事情搞清楚,更重要的是把一个事情搞简单,并且后者更加重要。二叉树是技术上简单但很少用到的逻辑结构,但在产品上,如果能让一个人机交互过程,通过单线无交叉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单纯从框架设计的角度,这一定是成功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单个界面的用户体验,才是一个做事情的顺序。

   我最讨厌别人拿着一个狭窄的理由来驳斥一个全局的概念,而如果执拗不松手的抓住这种站不住脚的理论,才更加让人无奈。前段时间,吐槽其他大公司的环节明确、流程清楚,各个角色特别的各司其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体制是用来混日子的,但却很难在产品方面胜出。

   框架设计方面,目前阶段,我大概可以为自己总结这样几个原则:

   1、拥有清晰的单线逻辑,即N叉树结构。

   2、N叉树结构的任何单个叶子节点,与其他所有叶子节点,在需求和功能上不能有明显交叉,否则就需要合并或重新架构

   3、在1和2的基础上,仅在必要的叶子节点之间做索引的交叉,以满足单界面的用户体验

   4、每一个叶子节点所代表的功能,尽量用同一套视觉和交互表现。

   如果以上几个原则做不到,这个产品需求再靠谱,设计上也是一个失败品。

   有层次,并且每一个层次具备唯一性的交互流程,以及一致性的视觉传达,能够让使用者快速的完成学习过程,并形成记忆,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设计,通过整体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学习成本。

建议继续学习:

  1. 基于人性的七种网络商业逻辑    (阅读:1707)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