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t Talks--魏武挥的博客
    做社会化营销其实很难。 为了说明这句话,我愿意和读者们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学学院的院长有一次和我聊起一篇信息稿的事。这篇信息稿无非就是公布一批研究生预录取的名单,他的问题是在这个信息稿下是不是应该关闭评论。因为去年他们学院公布一批博士生录取的名单时,史无前例的底下有数百个评论,都在讨论这个录取背后有没有猫腻。我告诉这位院长的是,即使你关闭评论,同样也会有议论,更要命的是,这些议论不在你们自己的...
    首先要说的是“微博元年”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在门户微博之前,早就有饭否叽歪嘀咕之类的所谓独立微博站点。但要说火爆,的确是门户切入这个市场之后,于今年火爆起来的。这里面的因素可能很多,但有一条是核心的:只有门户有这个财力去推动,独立微博其实没那个力量。既然是今年火爆起来的,故而把2010年称为微博元年没什么错,这个道理就像有人把去年或今年称为“电商元年”那样,事实上,电商这个东西,1997年12月就有了中国化工网。
    把微博说成是新浪的救命稻草,其实一点也不过分。相对于新浪而言,另外三家收入对门户广告依赖得并不多,事实上,这三家更像一个游戏公司。网易87%、搜狐52%的收入都是来自于游戏,而至于腾讯,这个卖虚拟物品卖到连摩根斯坦利都得把它当成一种商业创新,对广告的依赖就更小了――只有区区7个百分点的收入贡献。网络从业者都知道,其实做游戏的毛利率高得惊人,一款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游戏,毛利率超过100%不是什么神话。但网络广告不是。即便是象google这种主要靠技术搭建的自助式管理平台,它的毛利也不过在60%-70%之间。至于门户广告,当我们看到新浪每股净收益只有0.4美元的时候,就该明白,这不是一个什么朝阳产业。
    百度是张朝阳嘴里所谓战国七雄中最晚成立的公司――2000年1月才有百度公司,但它的流量在中国首屈一指,是中国网站当下在alexa中排名最高的。从吸金能力上讲,根据今年2季度它财报19.14亿元的收入水平,2季度它每秒收入246元人民币(以90天计算),排名第二,次于腾讯。   2010第二季度总收入 折合每秒收入 新浪 9940万美元 12.78美元 搜狐 1.461亿美元 18.79美元 网易 1.99亿美元 25.59美元 盛大 2.01亿美元 25.85美元 腾讯 ...
    有一段时间,我曾有这样一个观点:门户是第一代互联网中心,搜索则是第二代,在这两代中心之间,有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而第三代互联网中心,则是社交网络。如果说搜索的目标是信息定位的话,那么,社交网络的目标,就是人的定位问题。 门户的兴起,是因为它解决了当年互联网上没什么信息的状况,而搜索引擎,则解决了如何快速在海量但却杂乱无章的信息海洋中做到信息定位。而UGC为核心的web2.0运动,则让“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
    在中国的网络媒体历史上,新浪的陈彤绝对是一个值得记录的名字,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国网络媒体运营的模式:海量快速。他曾经著有一本很厚的书《新浪之道》,用了300多页的篇幅来讲述这四字真言。 之所以陈彤和“海量快速”需要被记住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网络媒体,无论是水平门户,还是垂直专业,其实走的都是这条道路。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网络媒体标准的运营模式。在这十多年中,不是没有人尝试过走另外的道路,最有名的就是世纪...
    事实上,我对于中国网民的价值观是相当有信心的。在一个名为糗事百科的站点上,有一个版块,专门让用户倾吐一些很怪异的事,围观者对于这些怪异的事可以点击一个笑脸表示赞同发贴者或点击一个哭脸来反对发贴者。仔细看那些笑脸和哭脸的比例,你就明白,即使在如此匿名的网络江湖中,传统价值观依然占据上风。中国互联网虽然恶趣味的事不少,但中国互联网不是一个恶趣味为主的网络,中国网民更不是一个唯恶趣味不欢的群体。
    但凡正儿八经学过点定量研究方法的人,就不要看这篇东西了。因为你们会觉得,我说的全部是“正确的废话”。 凡客体一度很火,但我一直很好奇,凡客体究竟给凡客带来多少实际上的促销意义。我有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那就是一个可能的消费者会因为看到凤姐版凡客体或者郭德纲版凡客体(假设ta讨厌凤姐或者郭德纲)而反而不会成为凡客的消费者了。凡客体使得“凡客”很知名,这是能够观察到的,但凡客体能推动凡客的销售,或者哪怕给...
    我又好像很久没写blog了,今天写一篇。 很久以前,我曾经用PageCookery架设过一个私人微博,所谓私人微博,就是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微博站点,理论上,你当然可以使用这个程序搭建自己的“微博平台”,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做一个独立博客想要搞点影响力出来已经很难,更何况做一个个人的微博。 昨儿我在网上看到xWeibo,号称可以帮你建立自己的微博平台且和新浪微博数据打通,有鉴于PageCookery其实已经停止任何开发,我就第一时间...
    互联网江山代有新人出,这一点不假。但这个虚拟社会已经越来越发展得和现实社会没什么区别。人们总是看到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能创下微软江山,看到两个博士生休了学躲在仓库了建立起google帝国,却不曾注意其实他们身后有大把的半途倒下者。即便是没看到这些失败者,硅谷金融体系的发达,也给创业者带来不少便利:比如google,相当早期的时候就得到了天使投资,而斯坦福大学的金字招牌,不无助力。而twitter和facebook被称为奇迹,因为它们相对于其它网站而言,果然是一份奇迹。
    如果你是一个google的信仰者――也就是,凡是说它坏话的,都是五毛――那么,这篇文章和这本书,你也就不必看下去了。信仰这个东西,没什么道理好讲的。你死活要信,还有什么办法呢? 但如果不是,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在豆瓣上,这本书目前有87个用户评价,其中有90.8%给出的是最低分。以“月光博客”为代表的一批用户,都认定这是一本“五毛书”。不过,就我所知的是,这本书9月1日才在卓越上实际发售,他们应该没有...
    在阅读本文前,提示两点。其一,为分析方便,在文中,我把当当和卓越就视为卖书的。虽然它们也搞其它东西的售卖,但不是它们的大头。市场认知也是它们主营卖书;其二,为行文方便,本文提到的麦当劳肯德基均指它们的外卖部分,除非有特别注明。 以下开始: 起床,准备弄点吃食。冰箱里没什么想吃的东西,于是打了个电话,叫了个麦当劳外卖。总计33.5元,倒要收我7元的运费――这个运费其实相对于交易额来说非常高昂。以前已经习惯...
    

    很多年以前,当时颇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们头疼于手上成千上万电子邮箱用户,但却都是免费的。他们盘算着怎么把免费的用户变为交费的客户,其中有一个环节很难跨越,那就是支付。

    一个邮箱收费不收费倒在其次,更让人纠结的问题是,一个月几块钱的费用,该通过什么方式得以简便支付。于是,就有公司打移动的主意,希望通过移动账单来收取这笔小额费用,方法是:短信订购。设想中的操作是这样的:你发一条包含有你邮箱地址的短信给一个指定号码,于是你到月底就通过移动账单去把这笔费用顺带给付了吧。

    这个流程听上去很方便,既方便邮箱服务提供商,也方便用户。而且似乎还开了一个小头,但迅速就被移动自己叫停。当时我在一个网络公司做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送上门去的生意为什么移动不做(每笔费用都是短信的方式,所以移动会拿到一个扣率)。过了好多年,我才了解到,这个问题看上去只是一个买卖的简单流程,但却已经涉及到很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支付”。未经许可,移动是不能做代收费业务的。

    刊发于最新一期的《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写下又删去又写下最后还是删去这样六个字:国家资本主义。故而,我过去曾说,三网融合不是部门利益,而是国家利益。我说得再明白一点,当局利益。 这周关于三网融合的新闻好不热闹。先是有媒体爆出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得国务院闪电通过,然后又有媒体说根据有关部门的说法,三网融合尚无确定性进展。细看新闻出处,原来说通过的...
    有时候给杂志写东西是有些让人小小纠结的,那就是时效性。这篇东西成稿于今年1月头上,结果刊发于3月的《销售与市场》,中间我还忘记了我写过这么一篇东西(哈哈,别笑,真的,我甚至把这篇东西当成给《新营销》的专栏发了过去,《新营销》主编目光如炬,说老魏啊,你这不是给了《销售与市场》了嘛)。故而,这篇东西从今天来看,未免有点炒冷饭了,这儿也就是做个收录。近来有个机会,可以深入新浪微博的后台数据,等到做了一些...
    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blog的引用这个功能,早年关于这个功能讨论很多,其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这个英文被称为trackback(TB)的玩意儿,究竟应该翻译成什么。在BBS中,当张三这个用户发了一个帖子A后,李四进行评论B。评论被很形象地称为“跟帖”,所谓跟,就代表着一个从属关系。一旦张三把帖子A删除后,李四的评论B就消失不见了。但在blog基于TB上的机制不是这样的。当张三发表了一篇博文A后,李四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博文B...
    我在这个系列的前文中说过,有所谓实务书,也有所谓专业书,实务书是最贴近实际操作的,专业书是讲一个或多个实务操作时候的理念的,而理论书,就和具体微观的实务操作离得相对远点。即使在谈微观问题,也比较笼统。更何况,大部分的理论书,谈的都是宏观问题。很多人很轻视理论――我以前也是――但其实理论就是个归纳的过程。归纳好了,就可以演绎。我们小时候学1+1=2的时候,都是从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2个苹果开始的。归纳好...
    咳,好的,同学们坐好,今天我们用一份道歉信来剖析一下危机公关的一个分支问题:如何道歉。请注意,今天我用的这个案例,是一个反面教材。素材国内某网站与新浪微博合作,利用新浪的API机制向新浪微博用户提供该网站的某项服务。不料,该服务能够在用户未许可未知情的情况下,给用户的好友发出私信,引起了用户对个人隐私的焦虑。这些用户中不乏新浪微博上较有影响力(粉丝数千)的v字用户,故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危机。处理...
    本篇打算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眼中的新媒体实务书籍,实务书籍重的是个“用”,如果一本书提供了几条可以马上操作并见效的实务书籍,那就值得一看了。原版的实务书籍我看得不多,也没什么好推荐的,译作或者本土写的实务书籍,在我眼里,有如下可以翻翻。第二个类别:新媒体(互联网)实务书籍。 这本书的曾陈二位作者都是新浪的人,前者是新浪的财经频道主编,后来改做新媒体研究室主任,现在在干嘛,我不晓得;后者是大名鼎鼎的“...
    我大概从33岁才开始起喜欢上读书――以前真得不算是个爱看书的人――读得不算太杂,专业上基本围绕在传播学(新媒体算在这个里头)、社会学,杂书则比较喜欢看与历史有关的书,几乎不太看小说或者什么文学类作品,倒不是看不起这个,实在是个人口味而已。兴致来了,两天可以看完一本书,但碰到那些晦涩难懂的书,可以看上很久。记忆里耗时最长的一本书是韦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一百页不到的小册子,看了我一个多月。在读书上...
[ 共92篇文章 ][ 第4页/共5页 ][ 1 ][ 2 ][ 3 ][ 4 ][ 5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