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框的设计
浏览:1456次 出处信息
确认框,顾名思义,对关键的用户行为进行确认,比如“询问是否删除”,“告知已删除”。根据网上的观察,发现有的网站对确认框的设计缺乏合理性。本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类别
根据触发目的,确认框分为两类:询问和告知。
询问
![转推的确认框 转推的确认框](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confirm.png)
转推的确认框
询问,类似 Javascript 里的 confirm()
,即:是否去做?
告知
![Flickr 的告知 Flickr 的告知](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alert.png)
Flickr 的告知
告知,类似 Javascript 里的 alert()
,即:做的状态。
必要性
任何阻碍(打断)用户行为的动作,都应该三思而后行。冷静下来,我们真的、一定、必须打断用户的动作吗?不妨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来考量“必要性”。
行为是否主动
- 是。既然是用户自己主动做了这个决定,那么确认框有设计过度之嫌
- 不是,但用户容易误操作。先解决“误操作‘的问题,再来谈确认框吧
- 不是。剔除确认框
结果能否挽回
- 不能。真的不能吗?难道不知道这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吗
- 真的不能。使用确认框
- 能。剔除之
信息可否忽略
- 不可以。真的不可以吗?流程上不能再优化了吗
- 真的不可以。使用确认框
- 可以。剔除之
![必要性(上新浪微博,下腾讯微博) 必要性(上新浪微博,下腾讯微博)](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5.png)
必要性(上新浪微博,下腾讯微博)
两大微博都只能最多添加10个标签,超出限制后,它们的确认框如上。孰优孰劣?
设计
做确认框,就要保证其可用性。
可控
根据可控的程度分为:原生和弹出层两种。
Javascript
原生类型
JS
代码原生的 confirm()
确认框好处只有一个,那就是编码方便。弊端有:
- 样式因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而异
- 体验无法与全站融洽
- 无法更改按钮文案和样式
- 没有档次
- 没有情感
弹出层类型
注意:这里谈的不是弹出层,而是弹出层类型的确认框。
弹出层,因为是纯手工编写,完全可控,宏观上有:
- 遮罩。使用遮罩,因为确认框里的内容很重要。颜色则取决于网站的情感基调,与重要性无关(因为真的很重要);保持遮罩层颜色的统一
- 位置。相对居中
- 标题。不设置标题
- 内容格式。左对齐,具体格式依内容而定
- 按钮格式。居中或右对齐
- 图片。没有,或者最多一个
- 移动。可以移动,并保持滚动
- 退出响应。必须点击某个按钮才能做出相应响应,因为确认框很重要。同理,不设置右上角的 “×”
- 快捷键。可以考虑,记得照顾视觉障碍的用户
文案
不多一个字
- 说匹配用户教育程度的语言
- 写出文案后,逐字删除,除非造成歧义
- 照顾用户的情感。这里多一个字,胜一万字
条理清晰
- 格式清晰
- 逻辑清晰
是的,有时候脑袋一热,逻辑就乱了。清晰的格式有助于理顺(自己和用户的)逻辑。
注明后果
再说一遍,真的很重要。
不使用判断词和代词
仅仅写“是”和“否”不如写“删除”和“取消”直接。
按钮
摆放
![Flickr 混乱的按钮顺序 Flickr 混乱的按钮顺序](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4.png)
Flickr 混乱的按钮顺序
我们习惯说“是否”,我们说“Yes or No”,那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设置按钮的摆放顺序。(反过来也行,)务必在全站统一,不要一会左一会右,你叫用户点哪?
样式
- 与全站按钮的样式统一。不推荐使用 HTML 内置的
<input type="button">
按钮,毕竟已经到这一步了,再多做一点吧 - 分清主次。鼓励用户点击的按钮使用突出 / 鲜明的颜色,反之使用常色,或者干脆使用文字链接的形式
![“取消”按钮看上去就不能点 “取消”按钮看上去就不能点](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6.png)
“取消”按钮看上去就不能点
- 避免使用灰色。因为灰色看上去无法点击。白色亦不赞同
选例分析
选取了三个“拖入到黑名单(阻止该人)”的例子。
正例1
![豆瓣:把某人拖黑 豆瓣:把某人拖黑](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3.png)
豆瓣:把某人拖黑
亮点:
- 不多一个字
- 逻辑清晰
- 注明后果
- 确定=确定,避免了不能改动按钮文案的硬伤
正例2
![谷歌+:阻止某人(把某人拖黑) 谷歌+:阻止某人(把某人拖黑)](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2.png)
谷歌+:阻止某人(把某人拖黑)
亮点:
- 囊括了豆瓣的全部亮点
- 体验统一
- 格式清晰
- 分清主次(更推荐使用醒目的红色)
- 不使用代词
- 可以挽回
- 通过照片唤起情感
反例
![知乎:把某人拖黑 知乎:把某人拖黑](http://cuikai-w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7/d1.png)
知乎:把某人拖黑
延伸阅读
- 墨茶 《“确定”与“取消”按钮:如何正确排序?》 http://ucdchina.com/snap/1078
- 小轰 《可用性案例分析》 http://cuikai-wh.com/blog/1543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前一篇:交互设计师如何做交互?
后一篇:Web app设计浅谈 >>
文章信息
- 作者:小轰同学 来源: 时光立方
- 标签: 确认框
- 发布时间:2011-07-30 21:16:39
近3天十大热文
-
[61] ABTest 平台设计 - 如何进行流量分桶
-
[47]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3] android 开发入门
-
[42]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2]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1]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41]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40] Go Reflect 性能
-
[40]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