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下一个微博的机会

下一个微博的机会

浏览:1366次  出处信息

    本文不谈微博的商业机会和营销价值,对如何赚钱感兴趣的请绕行。

    一

    利用名人明星委员们的效应,新浪微博已经是国内头号微博网站。虽然两会没有用“官方指定微博”或者“授权赞助商”的名义,但事实上,已经帮助到新浪微博的再一次普及。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无视它是没有用的。

    新浪微博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名人叽歪聚集地,平心而论,再造一个一来没有必要,二来绝无可能。followers被定义为“粉丝”,一点也没有错。新浪微博打造出两样很符合名人现象的东西:

    其一,对粉丝而言,一种虚幻的认识名人的感觉:我关注了某名人(偶像),ta的叽叽歪歪我都能看到,似乎我和ta就认识了。如果该名人(偶像)关注我了,那是大大值得庆贺的。于是,当有某名人(偶像)粉丝如云,而ta自己关注的人很少的时候,粉丝们不满了:你也忒骄傲了。但其实压根就不知道一点:本来这种和名人(偶像)的关系就是虚幻的。――你是认识胡总,但涛哥认识你么?

    其二,对名人(偶像)而言,一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感觉。我的每句发言都可以让上万人甚至十数万人看到,这种感觉说实话是很爽的。影响力是一种权力,人们对权力都是膜拜的。不过,这里同样有虚幻的成分,一来有可能该粉丝关注人太多,你的信息ta没有瞧见(被推到第二页去了),二来ta就算瞧见了,那个时刻未必有心情有时间“真正地”关注一下,三来这个粉丝follow你本来就是建立在“虚幻地认识一个名人”的感觉基础上的,ta未必在意你的每一句话。

    故而,新浪微博其实建立起来的是一个比较虚幻的名利场,在信息的有效流动上,新浪微博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这对于后进的微博,其实是一个机会。如果想和新浪微博在名利场上较劲,一起拉名人,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当年博客之战就是明证。

    不过,实施名人战略的新浪微博其实解决了一个新人的困惑:上来以后干嘛?至少ta可以去名人堂里逛逛――人总归有那么几个看得顺眼又大致知道的名人的――然后关注一下。这个困惑的解决很重要,会降低新微博用户的“死亡率”。而它的竞争对手,的确,很有些来了以后不知道干嘛的感觉。

    二

    长久以来,我在twitter上最困惑的事是:不知道该follow谁。我心里很明白我自己的倾向性,我也知道如果按着这个倾向性去follow人,我会看到一个很不真实的环境,这叫做small group thinking(小团队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原教旨主义情绪。故而我twitter上,说实话,我关注的人很少很少:不到十个人。而这些人,其实我都是认识的,我有各种方式可以和他们互动交流,不一定非得twitter。

    我本来还想好好学习一下怎么follow,不过客观现实没给我机会。虽然我也会翻,但翻总是件很累人的事,故而基本就搁下了。

    新浪微博同样给我带来这样的困惑:我不知道该关注谁。我给自己加了个“新媒体”“互联网”之类的标签,于是新浪微博提醒我可以关注“老沉”(也就是新浪的陈彤大人),但我实在没有兴趣关注他,因为我知道他在微博上不会谈任何类似《新浪之道》这本书里的东西,我关注他作甚?

    我也知道新浪微博上有北大的胡泳这个人,我关注了他一下,但后来发现他成天在谈他的双胞胎,这是他的权利,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有这个时间看他的双胞胎,不如再拿起他的译作《数字化生存》啃啃,关注他这个动作,说实话――没有任何不敬――对我而言,纯属浪费时间。

    名人(偶像)利用微博来加大和牢固ta的影响力,我不能说我一点这方面的动机都没有,但我也的确想利用微博来获知更多的我感兴趣的东西。新浪微博在这上面有些努力,但努力得还很不够。对于一个比如IT名人而言,让ta每句话都和IT有关委实要求太高了。但如果ta不是很多话都和IT有关,我又怎么能在很快的时间里决定要不要关注ta呢?

    信息的流动,在微博里出现了问题。我很想看点我不知道的东西,但在微博里,这似乎变得很困难。你浸淫微博时间越长,你就越会发现,转来转去,都是small group thinking。比如说,我最近对电子书很感兴趣,我在我的新浪微博里赫然发现:怎么那么多人在讨论电子书?似乎电子书三个字成为了这两天的话题重点――我认为,这绝非真实的情况。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link一下那么简单的。人和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信息流动之上的。当信息流动出现问题后(我愿意用经济学的一个名词来称呼它:滞胀,看上去多得多不得了,其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人和人的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三

    解决一个人在微博中的困惑,我想大概会有以下几种路径。

    doodle1 其一、搜索。实时搜索是一门比较高深的技术活,也许做不了实时搜索,那就搞个延迟半小时搜索?我以为,重点不在于实时,而在于分词的良好,以及搜索结果的排序。比如我搜“和服”,你不能把“销售和服务”也反馈给我(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分词例子,相信各大微博都已经解决了,不过,根据左侧这张来自新浪微博截图的相关话题,看来还是要改进的)。另外还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个结果排序为何?我以为可以参考类似PR的算法,不能简单地按照时间排序,要根据这条信息的实际质量(比如评论数啦转发数啦)来进行排序;

    doodle 其二、话题推荐。左侧是网易微博的话题推荐。说实话,做得很烂。因为就我个人而言,这六个话题,我一个兴趣都没有。这方面,新浪微博也差不多,基本上是按照最热的话题来输出的。但运营者不得不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几个ta一点都没有兴趣的话题搁在那里,还不如放条广告算球。

    那么,怎么知道此人的兴趣呢?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从此人的标签来判断(似乎这目前也只是新浪微博的配备)。通过此人的标签,再配合数据库中拥有同样标签的人所输出的话题,推送此人“推荐话题”。如果这个用户没有定义过标签,那只好求助于语义挖掘了:分析此用户的一贯信息发布,来获取此用户感兴趣的东西。

    其三、用户推荐。说实话,相同地域的推荐在一二线城市用处是很小的,在三四线城市还有用。

    用户推荐其实需要用户做更多的个人披露――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建立的原则:对自己讳莫如深的人(连个假都不造)是很难有很多社会关系的。从此人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等,可以做更优化的匹配。新浪的标签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可以让标签重合度高的人匹配起来。

    但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挖掘,也是优化匹配的方法,比如记录ta的评论和转发的话题的性质,以获取ta有兴趣的话题,再从数据库里寻找这些话题的多发者来匹配ta。

    其四、类似豆瓣猜的功能。在微博侧边栏可以有一个随机话题的推荐板块,如果实在没有数据,就胡乱输出几条热话题,如果有数据,就可以适当优化输出,尽可能地保证该用户感兴趣。可以提供“不感兴趣”的按钮来获取记录,也需要监控该用户的点击、评论、转发的行为,来得到ta是“感兴趣”的记录。分析这些话题性质,以确保下一次更好地输出随机话题。

    四

    新人的困惑。

    这其实是相当棘手的问题。上一部分的“其四”或可能解决ta很无聊很迷茫的问题,但只能解决一部分。

    人建立关系的心理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先找人、其次互动、再次根据信息流动来确定这个人的关系要不要继续下去。所以信息流动能够让关系长久,但起手上来,还是先找人(类似蛇吐舌头的吐信过程)。

    所以对于一个新帐号而言,应该有让ta找人的用户体验良好的工具。去名人堂找人是个方法,但新浪玩过了,而且不可能再玩出一个更牛×的名人堂。竞争者们怎么办?

    要诱惑新用户一步步找下去,比如找个校友?嗯,你就得到ta毕业院校了,比如找个志同道合的?嗯,你就得到ta兴趣所在了。一开始的匹配总是有些错误的,但随着用户的行为越多,你的匹配会越准确。

    但抛开新手困惑问题不谈,如果用户在使用微博后产生了一种厌倦,少量是合理的,但大量就显然不合理。应该是:用得越多,用起来越爽。如果用得越多,越觉得厌倦,这个产品的设计,是失败的。

    五

    我看到网上有一句话

    Good usability is desirable but not easy。――David Gilmore

    这话一点都没错。

    我很烦别人说:就这么简单。这个世道,哪里来的简单二字 ―― 你知道你进食这么个动作,全身肌肉的运动是多么复杂的一个过程么?

    搜索引擎那个大大的输入框首页看上去是简单,但它真得简单么?

    ―――――― 结束的分割线 ――――――

    此文下午六点开始写,中间从网易一哥们那里听到点不太好的消息,搞得有些心烦意乱,中间搁下了。于是,可能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勿怪。

建议继续学习:

  1.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阅读:7061)
  2. 微博进入肉搏时代    (阅读:3872)
  3. 基于PECL OAuth打造微博应用    (阅读:3852)
  4. 给微博打上标签    (阅读:3792)
  5. 微博架构与平台安全演讲稿    (阅读:3649)
  6.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初探    (阅读:3361)
  7. 构建可扩展的微博架构(qcon beijing 2010演讲)    (阅读:3097)
  8. 新浪的触顶与腾讯的逆袭    (阅读:2865)
  9. 背水一战的新浪    (阅读:2820)
  10. 微博,将让新浪血尽而死    (阅读:2773)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后一篇:说起版权保护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