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在创业公司?

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在创业公司?

浏览:1703次  出处信息

    上次写到《中国的硅谷在哪里?》,《中国企业家》的主编李岷女士约稿,希望继续写一些关于硅谷和中国的差异。我欣然从命,找了一个和硅谷类似的风景秀丽的地方(我家阳台),看着满眼的绿树,开始思考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都在创业公司,而国内大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如旧。

    最好的技术人员在创业公司的现象

    在国内,大的技术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于技术人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至少在我毕业的九十年代是这样。一张微软或者IBM的聘书,远好过小作坊里风雨中飘摇的创业公司。

    而在硅谷,却不是这样。Google,eBay,PayPal,YouTube,Yahoo!等吸引最多牛人的时刻,是他们创业时期,或者说上市前的时期,而不是之后。PayPal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公司。当PalPay变大的时候,大家纷纷离开PayPal,创建了YouTube(Steve Chen),LinkedIn(Reid Hoffman),Slide.com(Max),Facebook(Roelof投资),Geni(David Sacks),Yelp(Yelp)。。。

    我们现在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惊人的回报

    在硅谷做小公司,如果有一天能做大上市,产生的财富是天文数字,这个已经成为共识,不再多说。

    最近我发现另外一个以前没有留意的现象,更值得回味。我请教一位资深人士一个问题:在硅谷公司的并购如何进行的。我得到的答案令我非常吃惊。他提到:如果一家大公司看中了一个技术型的小公司,假设这个公司除了几个优秀的人以外并没有什么资产的话,大概的价格将会是按照每个技术人员两百万到三百万美元的价格支付。也就是说,对于一个4-5个人的公司,在一千万美元左右。当然,这并不全是现金,而是以一部分现金,一部分股票来支付。前不久Facebok以5千万美金收购FriendFeed,其实就是看中了Bret Taylor等几个技术人员,当并购发生的时候,整个团队还仅仅10个人。这是一个以买人为主的交易。

    如果从一个很牛的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应聘一个职位得到的回报就算再多,也不及被收购,更不要说上市的回报。这个数量级上面的差异,足够诱惑大量的真正有创业家精神的牛人。

    衣食无忧后的追求

    在和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接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他们在创业的时候,大多衣食无忧。作为一个像百姓网一样的创业公司,我们经常需要去寻找最优秀的人,目光自然放到了硅谷。这个时候,一个难题就是:如果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优秀的程序员都需要很高的工资的时候,那种已经在Google或者PayPal最牛的部门工作的人需要给多高的工资呢?难道是现在所有人的工资的加和吗?

    当仔细去了解和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回答让我放心了。对于硅谷的牛人,他们在前一次的创业或者在创业公司成功的过程,已经轻松得为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几百万美金应该不是一个夸张的估计。对于他们下一份工作的工资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就像一个有了些积蓄的人去贫困山区支教,这个校长应该给多少钱的工资呢?如果每个月100块还是120块中间这20块的差异对于这所学校的现金流有重要的不同的话,我想很多人会选择100块,甚至更低,因为对于他们,这个差别不大。但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呢?就是刚才说到的回报。在大的公司,获得令人羡慕的固定回报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希望用同样的时间获得下一个几百万美金,或者更多,只有到“贫困山区支教”这样的地方才有可能。

    股票这个神奇的东西是远期激励。每个人只有在近期(最近2年)衣食无忧,更多的钱仅仅是一个银行的数字的时候,才更容易去追求更远的回报。如果我兜里只有10块钱,就算是一年一百倍回报的投资我也不感兴趣,还是武师傅那里的烤红薯比较适合我。

    中国和美国的差异

    我一直主张把一切放到历史中去理解两个国度的差异。我们如上所述的两个环境都有所不同。

    对于回报的部分,现在的困境在于,第一,财务服务并不成熟。财务服务是指从“天使投资人”,到“风险投资”,到中小板市场,都还在他们的初创期。这需要时间。从上千的公司中找到最优秀的那些,需要十几年的积累,才能提高他们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优秀的创业公司获得的支持。投资的试错,周期是以年来衡量的,所以积累时间需要更长。第二,中国的并购远少于硅谷,现在的门户网站和大公司更倾向于自己做一套与创业公司竞争而不愿进行收购。因为最优秀的人更容易在大公司聚集,大公司在人上面其实是占优势的(而不像硅谷,真正好的人都在外面),并且人力成本依然偏低。自己做付出的成本是真实成本乘以成功概率。在中国,就算概率很低,但人员成本在运营中的比例远没有硅谷那么高,所以才使“打”比“买”更加划算。

    经过这个分析,我对中国未来非常乐观。10年前,互联网公司才开始了开始了第一轮的创富神话,再过10年,20年,当神话变成常识的时候,当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同学通过创业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创业公司会吸引更多的人。同时,再过10年,当我们现在的程序员们,系统管理员和网站的编辑们已经开始衣食无忧,但求更近一步的时候,创业才第一个成为一个诱人的选择,在不远的前方招手。

    中国未来的牛人,一定会和硅谷一样,在创业公司出现。

建议继续学习:

  1. 关于创业    (阅读:20665)
  2. 别为大公司拼命(译文)    (阅读:9262)
  3. 个人开公司的流程,以后用得着    (阅读:6697)
  4. 腾讯抄你肿么办    (阅读:6698)
  5. 如何让员工忠于公司?    (阅读:6603)
  6. 创业三部曲之一――学技术    (阅读:5529)
  7.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阅读:5407)
  8. 从Rails聊聊小公司的研发团队建设    (阅读:4588)
  9. 大公司与风险管理    (阅读:4292)
  10. 创业前应先做出一个好的非盈利产品    (阅读:4181)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5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