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查看专题: 创业
    上次写完《编程五年:我辞职了》后,这几个月一直在忙着处理各种杂事。18年12月底,注册了公司,这个星期,去办了公账,把我们的事业向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万众创业」的时代,开一个公司的门槛已经降到触手可及,今天这篇文章,也当做是一个创业笔记,记录一下创业途中,跟公司有关的一些事宜,记录下踩过的坑和注意事项。
    不知不觉自己参加创业公司也已经一年以上了, 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有意思的典型现象。 在此记录一下。 不过需要声明的是,以下有一些典型情况是负面的,但是对事不对人, 我的创业伙伴都非常靠谱,没有以下提到的问题。不要对号入座。
     同样一个人,去大公司干一辈子估计也就是中层退休了,但去一个创业公司,存在这个可能以高阶层身份退休。我们回顾一下BAT成长史,就知道他们成就了多少社会中上层人士。创业的氛围,的确给了机会,不仅是对创业者。 另外,我也承认一点,社会上升通道的打开是以很多创业失败为基石的。听上去貌似很残忍,但恐怕这比流血、革命之类的代价,小多了吧。 我其实完全同意,如果这个社会只有高考、好大学、大公司,这个社会一定结构化。
    今儿从一句政治不那么正确的话聊起,很多投资人都喜欢问互联网创业者一个问题:你们是哪里的团队?如果听说非北上广深杭,那么心里已经给这个团队大大的减了好多分,甚至希望在3min内结束聊天。这个“地图炮”的话题容易掉粉,我们尽量客观的说。
    我认为,每一次创业,都是过往经历的一次变现,我认可的创业者,他做的事情是可以看到一条轨迹的,初心绝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使命感,比如陈琪从“琳琅国货”到“卷豆网”到“蘑菇街”。既然都创业了,这么折腾,干嘛还为了别人,从为了公司的老板打工,变成为了投资人打工,没意思。创业就应该做一件,自己非做不可,而且就算失败也心甘情愿的事情,这才是原动力。
    加入过创业公司的每个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写博客是相当耗时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有太少的可支配时间,那么对于今天的创业环境,为什么写博客被认为是必要的呢?
    发现传统行业和IT有个很大区别:IT是一个点,而传统行业是一个链条。做IT的时候,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产品即可,比如我做第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甚至可以一整年坐在办公室里不需要出门见任何人。而做传统行业就麻烦了,容易受到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光你自己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农民种的菜超级难吃,你作为一个卖菜的即使服务再好也会被骂。
     算起来,从离开腾讯自己创业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其中经历了太多事情,也有太多的东西想要记录和分享给大家,所以开了这个系列,希望能记录下来。 先说一下目前自己处于的状态,因为目前的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对事情的判断,而很可能一年后的自己看到自己今天写的话会觉得全是扯淡。
    一般的创始人都会想:“我只要把想法和规划设想出来,剩下的都是技术合伙人的事情了。”但技术人员一般不会这么认为,他们更倾向于有人把产品原型做出来,自己去做技术实现那部分的事情。甚至大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习惯设计人员把全部页面都切好,自己再开始写逻辑代码。
    创业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利用业余时间来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一方面打工赚着工资,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理想不断推进,大大降低风险。我在缘创派上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创业者,与朋友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创业项目。在沟通中,发现这些创业项目遇到一些比较有共同的问题,提炼一下,给大家分享。
    技术背景的创业者有开发和实现的能力,所以往往看到某种产品形态或者模式,认为有市场空间,于是就做了。根本没有仔细思考真正的用户群是谁。
    最近,收到一封用户的反馈:“我这二周谈了十几个技术合伙人。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只是希望找个兼职或者赚个外包。所以我用一个词形容他们叫叶公好龙。是否真的准备好创业,愿意承担风险和准备投入去做对于创业来讲非常重要。”这些朋友在抱怨:为什么找技术合伙人的时候,很多人会直白的谈到参与创业项目的费用呢?为什么很多只想先兼职呢?
    创业其实是一种感觉。你也许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能找到这种感觉,从而快乐的做下去,那么你就是幸运的。也许你苦苦追寻了许久,对这种感觉都始终毫无头绪,最后备受摧残的结束一段艰辛的历程,从此不相信爱情了,那么你是不幸的。
    我对自己的错误有很多感性的认识,但有三本书帮助了我更加系统的理解,他们是Bill Buxton《用户体验草图设计》、Robert S. Kaplan《战略地图》、Eric Ries《精益创业》。
    之前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一直为前一个创业项目而忙碌,就在那时,我开始发现一些规律,一些在创业过程中能影响你的生活起起伏伏的规律。 就在那个时期,我学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当快乐时我做事做的最好。这几乎能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我快乐着,我编程时会更有工作效率,我能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我发现我还能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就我而言,我发现有几个非常好的习惯能让我保持持续不断的快乐的感觉。而且,每当我的情绪有低落时,这些习惯是使我能迅速恢复到之前快乐水平的灵丹妙药。
    创业这件事 我有表达的欲望,恰好我又有书写的能力。这些文字只与我的这些欲望有关。 1. 2012年5月,我30周岁,我开了一家公司。 而在此之前呢,我在一家外企干了4年,职位做到企业架构师,薪资丰厚,每年平均飞行4万公里,在美国呆一个月晒晒加州的太阳。这家公司于2011年上市。 在公司呆了4年,职位越来越高,薪水越来越好,事情越来越少,但是我越来越迷茫。老东家是我呆过的最好的公司,这里的4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4年,可是4年真的太久了。 读《与理想有关》,读到这么一段。 拉拉又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过的生活是,不用操心ppt里的excel附件,不用和李卫东争着表现,事实上,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实在是累人累心,我并不擅长此道,我本来就是自觉自愿努力干活的人,可我不喜欢我的努力是被迫的,也不喜欢我的工作节奏不由我的掌控——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你看,奴隶社会为什么生产力就特别低下?
    和投资打交道,是个博弈的事情。创业团队的产品越强势,态度也就越强势,而口口声声说自己被VC强奸的,或者找到了不正规的投资机构,或者是自己的产品不硬,VC眼看血本无归就会施加压力。后者的比例可能占到了七八成。VC和创业者又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凭什么无条件地支持你,信任你?拿业绩当筹码,输了也别跳脚。我知道的几个哭诉“VC欺负我”的案例,创业产品本身的问题极大,走得极惊险,VC急了才强行介入——否则好好的帮他们赚钱,VC跑来费偌大力气干预你,他吃饱了撑的?他的本行是投资,又不是经营。创业者在拿钱的时候信誓旦旦,经营出状况的时候跟VC讲你风险自负哟,这不太好吧。拿钱越多,VC越重视,博弈的架势就越明显。
    就像是“怎样追求到女神”的攻略秘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子,很容易追求到女神,甚至有可能女神反过来追求你。如果你是屌丝,天天看泡妞真经也没啥用。虽然通过“技巧”来增加求爱成功率也是有可能的,大约增加1-3%的概率吧——说白了还是概率么。1-3%在我眼中跟“没效果”没两样,只是自我逃避罢了。因为提升魅力如此难,所以才想走捷径,我觉得这就是屌丝之所以是屌丝的本源。
    我还在网易的时候,Boss也问我,腾讯抄你怎么办?此时屡屡有一股邪火在胸口燃烧着,想大吼一声:腾讯抄我怎么办?老子跳槽去腾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创业。我在网易5年,一直带业务部门,从内容总监转职产品总监,算得上资深中层吧。网易做产品的环境,放在业内大约是中等偏上,它的好处别家未必有,弊端则是寰球同此凉热。年初跟VC谈天使融资的时候,对方大统领换了一个问法:如果网易抄你怎么办?我很吃惊地回答,如果留在网易就能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我还创什么业?难道你以为我创业是为了发财、专权,或者给自己戴上SB风格的CEO头衔?那么大公司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喃?我得从大公司业务运作的常识说起。
    动点科技创始人卢刚有一次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讨论:中国的创业环境与美国相比而言,根本因素上缺少了什么?他列出了几个他称之为硅谷的创业基因:允许失败、海量好主意、风投群支持、一批优秀的创业导师、连环创业、骨子里的DIY精神、政府税收等政策支持等。这些我都基本同意,但根本上,恐怕另有原因。 对于IT圈来说,鲜有不靠风投而成功的创业案例,概因为免费+规模基本上是各种创业故事的特征。风投不是散财童子,每一笔投资都会追求尽可能大的回报:风投A把股权溢价转卖给了风投B,风投B再如是为之,但总有最后一棒的时候,那就是在公开市场上的风投退出。 虽然很多人说上市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但恐怕很多人都打心眼里认为,上市至少是一种里程碑式的胜利。可惜这种里程碑式的胜利,在中国互联网圈的中国公开市场上,案例极少。
[ 共72篇文章 ][ 第1页/共4页 ][ 1 ][ 2 ][ 3 ][ 4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