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和交互 --> 手机软件交互设计经验分享

手机软件交互设计经验分享

浏览:1743次  出处信息

    

     Iphone和Android系统手机风靡全球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最近发现身边一些朋友纷纷在做手机上的第3方应用,或多或少碰到了些困惑,也许对于做惯了基于浏览器的产品的设计师来说,有一些比较典型的要点容易被忽略,这就容易引发出:找不到手机软件的感觉、布局经常改变、设计和优化时找不到明确的立足点等等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本人有过一段手机交互设计的时光,将在这里罗列一些总结或感想,带一些建议,供看官们斟酌和评判。 抛开定位、使用环境这样的用户研究体系的大头,专注于说明手机交互设计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如何有效的结合硬件、软件平台和设计规范。

    以硬件区分手机类型:

仅以物理硬键控制操作的机型(后文简称按键机)主要以触摸方式操作的机型(通常包含主页、挂机等物理键)物理硬键齐全,但支持触摸操作的机型(外形和按键机型一样)

    主流的可安装第3方应用的软件平台:

塞班s60(第3和第5版) Windows Mobile for PPC Android Iphone OS Java(目前有非常巨大的智能和非智能机型群是包含java平台的) 其他还有很多,诸如plam os、UIQ等

    交互设计规范:

     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开发团队,在项目初期会率先着手建立或检查相应平台的设计规范。和web控件规范一样,手机交互设计规范定义了一些常用控件、组件等的布局和响应方式,提炼设计中的公共部分,减少设计和开发的重复思考,并确保整个设计体系的一致性。不同的是,手机交互设计规范不仅有着限定作用,它同时还是一个信息架构的体现、一个创新的过程、并且它还对后续的交互设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我们了解到的iphone的无菜单的风格、各种操作手势、弹出框、标题栏和返回按钮,都是在这个阶段就需要定义好的,而不是具体到某个功能中才任由设计师发挥(所以说创新应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在某几个细节上灵光闪现)。

     从设计第三方应用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浓缩成以下几个版本的设计规范:

S60第3版―有一套比较经典和严谨的规范 。另外S60第5版虽然是触摸屏机型,但是对于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来说两者区别并不巨大,只是把OK键替换换成了点击,以及零碎的一些变化。Java版―事实上由于左右物理控制键和方向键、OK键是按键机型的普遍配置,S60第3版规范的适用 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稍微修改一点就可以适用于Java平台。区别在于手机的“删除”和“返回”两个物理硬键的配置不太一致,所以需要统一将右下角的命令默认为“返回”,在编辑文本时,临时变为“删除”。这样牺牲了某些机型的某些操作的效率,保证了这个整体的机型都可使用。 Iphone OS―Iphone的出现一举打破了之前若干平台固有的设计定势,硬键和操作模式都精简了许多。 不过其缺少固定的menu模式,这对第三方软件的设计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要么需要很大程度上脱离iphone自身的设计规范体系,要么就极端精简功能。Android―跟从了一些iphone中的经典手势,操作和页面布局风格上相对保守一点,保留了menu和back两个硬键,虽然不够独树一帜,但是在功能和设计之间做的了一个不错的平衡,对于第三方应用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有宽广发挥空间的平台。

     根据上文所述,接下来我就主要以S60第3版、Android、Iphone OS为代表,通过抽取手机交互设计规范中的部分,来说明他们的特性和区别,顺带展开一些个人经验的叙述。

    大家请看以下截图:

    

     上面几幅图并没有刻意选择同一类型的界面来对比,我们不妨先仅关注硬键/全局功能键,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显著不同,实际上反映到设计过程中,这样的区别对界面设计造成的影响要来的更大。

     下面以摘取手机交互设计规范的形式来陈述:

    1.硬键和手势控制

    S60第3版

    

    Android

    

    Iphone:

    

     以上硬键和手势对于操作的控制,需要我们在设计前有个十分清晰的认识,并且整个团队达成一致,如有精力则需要专门写到设计规范文档中。硬键控制是没有什么改动余地的,两款触摸机型可以对手势适当进行取舍,毕竟有些应用用不到所有的手势,能精简操作最好。

     (从下面开始,会有一些功能界面,请允许我偷懒一下,用线框代替实际界面截图)

    2.菜单

     S60第3版的菜单是由左软键或OK键调出,需要定义以下几点:

     (注:聚焦到某一条目上时,通常按OK键是打开,但有一些内容包含几种看起来级别相当的操作,此时会弹出菜单选择)

    

如何收回背景是否雾化每屏最多显示多少条 有无二级菜单,如果有,怎样调出和收回,和一级菜单的位置关系,焦点条的区别 菜单项文字靠左 数字标号,如果整个软件能保证菜单项目均在10位以内,建议加上,这样可以与数字键盘对应对聚焦项或当前页面不适用的菜单项,是不显示还是文字变灰处理。OK键菜单只包含针对聚焦内容的操作项,需控制在一屏之内,避免二级项菜单项的排序规则:针对聚焦项的在上,其他的在下,这两部分中分别按照使用频率从上至下排列

    Android

     Android传统的菜单是由menu硬键调出,比较多的是2-3行,每行2-3项,看起来像是一些按钮,所以里面的图标和文字都居中。作为第3方应用,如果菜单项稍多,做成一纵列的文字项从操作上来看也未尝不可,毕竟用户刻意记住其默认的菜单形式也没有什么好处。只是仍然需要注意控制一下数量,如果需要二级,可以考虑做成弹出的,比如在一级项中选择“排序”,之后弹出选择框来选择

    

     Android还有一种长按菜单,按住某个项目达到一定时间后,会弹出在触点附近的位置

    Iphone

     Iphone并没有一个明确和固定的菜单模式,较保守一点可以说是没有。一些类似菜单的操作通常是通过弹出选择,或者是拆分成几层,一次次点击进入更深层的页面去寻找按钮的形式来达成。所以要做Iphone平台的第3方应用的同学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从产品策划开始就着手考虑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尽可能的缩减功能,其次尽可能的缩减操作方式。否则会发现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操作,还需要设定好几层页面。当然,也可以加入一条操作栏来作为辅助,只是整体风格和操作就不Iphone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结合前两点延伸一下,对导航系统进行说明:

     众所周知,导航系统主要担负着几个任务:展示内容架构、表明当前位置/状态、表明可以去哪里。在网页上的典型形式为全局导航条。在手机上,导航系统同样重要,但是受限于屏幕尺寸,一般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这样的组件,但手机有着自己的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各平台对导航系统的规划:

标题-显示当前位置,可以是文字、图标+文字、也可以是一系列tab菜单-显示可以做些什么,通常包含两种类型的选项:a只针对选中项/只针对当前页,b全局功能如设置和帮助,也就是说菜单大多数作用是发起针对当前页的操作,或者转到和当前页面没直接关系的页面返回-这个比较复杂一些,也是最需要设计师注意的。鉴于第2条对于菜单形式的描述,如果再加入关联页面的选项,项目数量和类型会使菜单不堪重负。并且页面标题通常无法准确表达出相应页面的内容,即使放入菜单,也需要用户花时间去理解和回忆。所以“返回”很重要:一个固定的位置,简单机械的一个动作,一按―一看―一按―一看,不需要刻意寻找和思考。在一个没有全局导航的环境里,一步步后退到自己浏览过的页面,从而了解当前的页面体系,或者重新发起一系列操作,是个能保证用户找到位置的简单高效的模式。

     在做第3方应用时,需要尽可能严格保持以上几点的规范化

    3.焦点

     焦点更大的意义是在按键机型上,用一个带底色的条框衬托出当前选中的项。

     对焦点的设定和控制应当尽可能的简单,需要定义默认聚焦的位置、是否允许上下左右循环

    

     在按键机型上,4个方向键控制焦点向4个方向移动。 通常一个方向只限一种移动方式,如上左图:上下键控制列表区的焦点在列表项间移动,左右键控制标题栏的tab左右切换。 如果列表区也分左右的话,处理起来就复杂了,应极力避免。如上右图:需要先向上移动焦点到标题栏,然后才能按左右键切换tab?但如果当前焦点所在的项处于第2屏,第3屏,或者更靠下呢?是否需要一直按住“上”,直到上边的内容滚好几屏后才聚焦到tab上?

     在一些情况下,焦点容易被遗忘,其中某些对触摸屏机型同样适用:

    

     如上图,页面中包含了一些可操作的元素:人名、图片、网址,这里也会隐藏着一些典型操作,例如对网址可能有“打开”“复制”“保存为书签”等操作,此时聚焦并按OK键或者点击则需要出现弹出菜单。

     另外还需要注意上文提到的横向和纵向切换焦点的问题,正文中同一行如果有两个名字可以聚焦,但是左右方向键已经被标题栏占用,那么切换人名的优先级应降低,改用别的形式,即使是按上下方向键来左右切换人名也是可以的。

     4.弹出框

     除了菜单功能的以外,弹出框一般出现在屏幕底端,同时其他屏幕其他部分背景雾化,这有利于用户的视线从密密麻麻的小屏幕中快速找到关键:

    

     弹出框有很多种类型,除了“确定”“取消”等元件的基本布局以外,几个平台区别不是很大,大致可以分成几个类型和对应的处理方式,以下是我归纳和建议的一些处理方式,只列最适用于S60第3版的:

    

    5.列表

     列表项的呈现可以集中定义几种模式:常态、编辑/被调用:

    常态:

    

     编辑/被调用:

    

    6.还有一些方面可以事先定义:

搜索逻辑事件处理:无信号、低电量提示的形式和时机、来电、来短信、闹钟时间到、缓存已满、发现新版本等文本输入:光标的移动、删除和复制粘贴、选中地址/人名等复杂逻辑的返回路径:有时候会出现操作路径中断并跳转的情况。比如正在写短信时,弹出提示收到新短信,用户此时通过弹出框直接转到了查看短信的界面,此时“返回”是返回到查看短信的上一层,还是回到编辑短信的界面,这些情况想要集中处理,是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久前我大概归纳过一套返回逻辑,大意是:a路径默认是从操作步骤向前一步一步返回,或者逐层向上返回;b如果遇到路径跨页面体系转移,先按照a的方式返回,到达跨页面跳转的界面时,允许跨一次跳转,之后按a的方式返回。

    

    以上罗列了一些我的归纳和心得,开始新项目的时候基本可以按此思路先把这些方面统一规范,提及都是习惯用法,追求稳妥的项目可以直接套用,追求创新的项目也可作为一个评判依据。

     最后,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提及一下:设计与系统规范尽量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假如我们把mac系统的软件风格直接搬到windows中,那么在切换不同软件的时候,最小化、关闭等按钮的忽左忽右,会使我们经常默认就把鼠标移动到了相反的方向。

     每1个第3方应用在手机中都不可能一个程序在战斗,手机中会自带很多系统应用,例如电话本、短消息、设置、浏览器等,他们都遵循着一样的规范,用户每天也会在这些程序中切换若干次。如果一个第3方应用和他们的基本操作方式不同,每次都会使用户经历仔细观察、出错等过程,想象一下每切换一次软件就要转换一套思维的痛苦吧。当然,规范是可以打破的,如果我们找到了简单高效并且操作方式和习惯用法没有冲突的方式,可以尝试一下。例如以前触摸屏的列表项点击一次是聚焦,再次点击为打开,后来普遍改为点击一次就打开

建议继续学习:

  1. 手机界面适配    (阅读:4904)
  2. 用谷歌浏览器来当手机模拟器    (阅读:4205)
  3. 校园场景中的手机使用调研    (阅读:4023)
  4. 2011年手机产品设计趋势(1):精致实用的界面    (阅读:4013)
  5. 手机原型设计工具    (阅读:3678)
  6. 手机客户端适配性    (阅读:3483)
  7. 手机交互设计资料    (阅读:3347)
  8. 触摸屏手机输入法的一些思考    (阅读:3169)
  9. 手机游戏设计初体验    (阅读:3241)
  10. 再议手机交互设计原则    (阅读:3099)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5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