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端开发那些事(二)――打破产品线之间的隔阂
下面总结一下各产线的问题,其实也是接着上次的话题聊,这些问题光想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深入到其它的产品线去了解,搜集大家提到的问题,并总结共性的内容。
引子――听到的问题
一个公司有很多垂直的产品线,而产品线之间的沟通,解决问题,技术架构为什么千奇百怪。为什么重复造轮子呢?
这几天和一些同学聊了下,没说多少话,尽可能的倾听,尽可能的得到问题,尽可能的自己想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不能算深入的了解,至少是了解到了一些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应该是有同性的。无技术人才储备――有很多产品线的架构很老,当一次产品升级时,没有良好的技术储备,那得到处借人,而结果也是不一定能得到好果子吃。重复调研、造轮子――相信不只一个公司在做这类事,而这类事似乎无解――一个例子是大家写了功能几乎相同的脚本库,但情有可原的是没有一个脚本库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踩到的坑我也没说――结果是,很多人都在这块石头上受了点伤。也或者不同的产品线分享信息的方式不一样。其它产品线的人没有很好的办法获取这样的信息。会多――这也不是一个团队遇到的问题。接口不规范――接口没文档,信息推送不及时,每次升级接口要么是不知道发邮件给谁,要么是上线了出现一大堆的问题。总之,这是个连锁反映,不管你改的是bug还是优化,它总是影响其它引用的模块或产品线。这或许是冰山一角。
但从本质上来看,基本是信息共享的问题。有的公司如果信息化做得足够强的话,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但问题是我们国内的公司有几家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呢?只能说还在路上。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这些问题都不是纸上谈兵能解决的――开几个会,结论就是再研究研究吧,最后无果而终。
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实践,实践之前的充分了解问题是可以的。但要有个合适的度把握一下。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先开展。
分门别类说下我的看法。
无技术人才储备
技术储备是每个产品线必须要做的事。我理解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还比较简单,多招几个人做后续储备即可。
不建议产品线之间的相互调动及换岗――换岗有可能引发其它的问题,例如对历史问题了解不够导致错误决策。
人才储备的结构就应该是梯度的。
一个好的公司既有埋头拉车的,也有抬头看路的。
leader要看清每个人的特长,让他们在合适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重复造轮子
重复造轮子不可怕,而我更关心的是造出来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说每次造出来的东西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目前所存在的很多问题。我认为是可以小规模尝试的。
例如QQ不是天天抄一些别人的产品吗。但不得不承认他们重复造得好,造得妙――现在他们大多数产品在抄的时候都再改进了下这些产品。
话说回来,也就是说,如果你之前做的东西已经被现在要造轮子的这位同学充分理解了,也懂了那一大堆历史问题之后,他再去写,再针对的解决,回头再与相关的所有同学讨论。――这样造个轮子也无妨呀。
总结,造轮子的同学都应该坐在一起,大家多讨论,争取把共性问题都能很好解决,个性问题相互学习。这既能提早发现问题,也能很好提高自己的水平。
踩到的坑我也没说,有关知识分享
信息分享现在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目前最火的模式twitter,即微博模式。那自然它是否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从而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目前正在尝试。
前阵子与同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总结出知识分享的几个要点:知识分享应该有良好的文档结构。有激励机制,例如加入KPI考核,积分机制等。但必须是硬性量化的KPI。有专人维护。――review机制保证知识的质量。好用的平台。――相信比较多的公司原则是,给用户的是最好的,给自己人用的是随便的。所以导致即使前面做得再好,最后一步没有做好,也没有人用。twitter用的人多,记得不错的话70%以插件形式发出。所以,我们也可借鉴。这方面做得好的有MS的知识库,IBM的develop知识库。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来做自己的知识库,
不知道网上有没有一个网站,就是记录webdeveloper前端的坑,又有良好的文档结构呢?如果国内能做一个这样比较专业的网站,应该比较受欢迎,又或者已经有这样的网站了?
会议比较多
某段时期内,我记得自己曾经一度一周大概差不多七八个会吧。这真是一言难尽呀。所以我干脆把我的IM签名改成下午两点到四点不要打扰我之类的话来发泄,解决我会议多的问题。
我不得不思考,那么多会议,都是有价值的吗?这我倒不强求每个会议都能达到预期,但至少70%要有针对性些吧,换句话说意思就是必须大伙一起开会解决吗。如果没有的话,开会岂不让很多人都很无聊的看着投影。。。至少我是遇到了很多次。
没有主持人,没有会议记要,会前没有告诉大家会议中所提到的专业术语等等。。。
关于这个,我建议大家去培训一下 六色帽子 的会议培训。
接口不规范
月影同学说做个接口平台,这个觉得不错。哈哈,让大家对这个接口提出建议和反馈。至少可以在一个项目中尝试。
如果好的话,可以做成一个大的开放平台。
我自己的总结
从我的角度看,发现现在团队所有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这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也需要你自己的观察,更需要的是你团队成员给你的信任。没有信任你什么也做不了。
我其实很想了解其他产品线的同学们的开发方式,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
但很多公司是没有这个机会给你的,其一是因为你每天都只关心下一天干什么,其二是你不知道负责人是谁,你只能厚着脸皮和对方聊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使得我们有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的问题。这个平台既可能是程序,也可能是部门之间长时间培养出来的默契与规范。
那我想这是大象跳舞的前提了。
说易做难。没有银弹,只有实践才是适合自己的。目前这些正在实践去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说这里提到的问题你也有,而且能提醒你。这篇文章至少已经有点作用了,呵呵。
建议继续学习:
- 阿里巴巴离职DBA 35岁总结的职业生涯 (阅读:18113)
- 开发与研发 (阅读:10654)
- 如何成为一名黑客 (阅读:9495)
- 程序算法与人生选择 (阅读:8025)
- 给想当程序员的大二学生的建议 (阅读:7722)
- 学你妹的计算机! (阅读:7056)
- 给实习生的建议 (阅读:6138)
- 技术人的发展路线总结 (阅读:5710)
- 降级论 (阅读:5464)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web前端工程师(前端攻城师)? (阅读:5464)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Rank 来源: never-online
- 标签: 前端 职业 隔阂
- 发布时间:2010-08-17 23:09:56
- [53]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2]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1]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0] android 开发入门
- [50]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9] Go Reflect 性能
- [46]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6]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36]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29]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