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s是什么路子?
这是一篇最少迟到了3个礼拜的文章。自己约了自己的稿,然后自己不断拖稿,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
话题的引子是这么件事儿:微软上个月宣布将在半年内关闭Live Spaces服务,用户可以转去WordPress独立博客平台(大陆的解决方案还没看到)。一时间用户不知所措,业界也纷纷猜测微软此举用意,更有认为微软全面撤出博客市场。
咱不是微软,真实目的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Spaces的用户不会再写什么东西了,各大博客网站和有博客的网站纷纷出台“Spaces完美搬家”服务,瓜分所谓的“被遗弃的高端用户”。
不去凑那个热闹,咱回过头去看Spaces的发展,相信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Spaces走过的路
我对Spaces感情比较深,一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在上面写了3年多,到最后搬家到panghufei.com。二是因为曾经管整个淘宝和MSN的合作,MSN方面的很多故事都比较熟悉。
文字阅读障碍的同学看图吧。不过文字应该有不少加工过的信息值得思考。
Spaces最早叫MSN Spaces,2004就在日本推出,2005年4月淘宝和MSN签约那几天在中国发布。我们发现每个人可以拥有一个写网上日志的地方。比当年兴起的众多博客而言,MSN Spaces私密、洋气、高端、功能强大,最关键是和MSN帐号绑定,每个开始用的人都会很激动,觉得自己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我还清楚记得当时MSN负责Spaces的产品经理跟我讲起Spaces时的眉飞色舞。
半年多一点,在2005年底MSN Spaces的开通数量就成了全国第一,当时的前几名是中国博客网、中华部落阁、歪酷博客、网易博客等。
也就在此时,MSN做了迄今为止我认为最棒的小功能:Messenger的那多小黄花。
还记得么?当时每个人上班打开Messenger,去看自己的朋友谁前面有小黄花在闪,有,就说明他写东西了,然后迫不及待点进去看。我也发现自己写了Spaces很快就有人看有人留言,而且都是朋友留言,好舒服,然后我就特有热情接着写。很良性的循环。
那时候新浪微博之类的博客迅速成长,并且走了完全不同的运营道路:从名人入手。我至今都认为这是一种“B2C博客”。这段时间MSN一直在做Spaces的功能改进,比如加入了一些PowerToys,我们可以添加多媒体模块,一些模块还可以自己写代码,于是很多人的Spaces变得很好看,个性越来越强。我至今都认为MSN Spaces是可以有极大个性化的博客产品。
而且MSN改名了,就在2006年中,那时候微软推出Windows Live平台,除了门户网站之外的所有产品都把MSN替换成了Windows Live,很奇怪。更奇怪的是不管他们怎么改,用户还是习惯把Messenger叫MSN。
接下来的重要改动出现在2006年底,一个叫“What’s New”的模块出现在Spaces首页,里面显示了你好友的最新动态,谁更新了Spaces、上传了照片、改了签名……在网页上,你能看到你关心的那些东西。
这点很关键,你不光可以点他们的小黄花,还可以在你的首页看到这些所有的更新。
之后近两年的改动就围绕这个首页进行了,增加了很多新的小功能,包括一个新的Profile页面、支持RSS Feeds、开通SkyDrive等等。这些本文不表,我们关注一个点:什么时候小黄花没了?
2008年底推出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 2009 (即MSN menssenger 9.0)上,那朵小黄花突然消失了。你仍然可以从messenger上点击名字-个人资料这样去看,但是已经不大会有人这么做了。因为,在messenger的界面上,What’s New的信息没有再被聚合。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从那时起,Spaces的流量开始下降,我自己感觉很明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看我Spaces的大都是朋友,二是如果信息没有被推送到messenger客户端,人们不会点到自己首页去看what’s new。
人们感觉微软越来越把Spaces遮着盖着,好像很不愿意让人看一样,因为实在太难找了。这样,原本就很私密的Spaces被冷慢慢落,要知道,人有写了东西不想被人看的需求,但更有要让人看的愿望,否则不会那么多人写。导致的结果是,很多人开始搬家,我印象里朋友的Spaces开始大量搬家出现在2009年中。当然,免不了提到另一个原因,尽管不是主要原因,那就是Spaces实在是太慢了,而且和其他产品相比,越来越难用。
后来,Spaces就一直不温不火了。直到现在宣布停止服务和搬家。整个过程还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
一个是中文名字,很有趣,中文导航上经历了Spaces、网络日志、共享空间、博客、空间至少五个阶段。(具体的切换时间我记不清了)。至少说明,MSN也不知道怎么跟中国用户解释这个产品。
另一个是入口在导航上的位置变化也能看出点不一样。从顶级导航除了Home、Hotmail之后的第三位,到二层导航中的一条,到后来的“其他”里面的一条,到后来右边的个人资料里,到现在不知道哪里。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没落”,我理解这叫“妥协”,后面说。
我能记住和能查到的资料大致是上面这样,欢迎补充。我们今天抓重点研究。
问题来了
读完Spaces走过的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折腾”。
然后我又看了一篇文章,微软Windows Live高级项目经理Tony East写的《共享空间的发展之路》,我感觉微软考虑的东西跟我们体会的不一样(建议大家阅读,特别是后面一半),他们希望:
把Spaces首页作为网络信息的聚合中心。网络日志只是Spaces的信息来源之一。也就是说,Spaces要做的不再是内容,而是平台。
越来越有意思了,我们会冒出来一系列问题:
微软是不是一直没有想清楚,Spaces到底怎么个定位? 用户访问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么,微软为什么要退一步? 微软此举是真的败下阵了吗?还是微软不再为内容买单? 小黄花和Spaces首页是什么关系,小黄花消失意味着什么? 会有多少人为微软这个看上去很长远的意图买单?跳出去看
整理完这些东西,我也开始变的很纠结,似乎微软真的败下阵去了,似乎这是一个没有想好没有运营好的产品的必然结局。
当我尝试“跳出去”,站在这些年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化去考虑这个问题,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自己的观点也逐渐形成:
用户创建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博客和个人空间只是信息源。这,是微软此举的真正动机。
想想,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变化吧?初级的时候人们从门户网站和邮件获取信息,后来出现个人网站和博客,人们愿意听到很多“有思想的人”的想法,于是每天浏览各种博客,有一天有了RSS订阅,人们太开心了,因为可以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无数人每天泡在GoogleReader上面吧?之后呢,SNS让人聚合在一起,人们的行为通过“新鲜事”出现在“我的XX”这样的页面,于是有人每天登陆上去看。再后来,微博好玩了,整个就是一个新鲜事的集合,不同的是微博可以关联博客,于是成了一个渠道。简单说,以前你要知道一个朋友的动向,是看他的MSN签名,然后是上开心,现在是上微博。
用户创建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也在变化。个人网站太难,博客太长,而大量用户只是想发发“闲愁”,于是messenger的签名档和状态栏开始兴起,后来这种一两句话的信息组织方式变得流行,想说就可以说,这也是微博流行的传播学基础。
而且应用之间在互相替代,博客代替了大量个人网站,微博几乎代替了签名档。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越简单的方式越容易流行,越容易获得回应的应用越受欢迎。(这是废话)
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博客和个人空间,甚至微博,都是我们生产信息的地方,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的信息,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查看,现在没有查看所有应用的所有更新的产品。
去掉messenger上的小黄花,是很错误的决定。
在messenger的好友列表里找更新和在新鲜事儿里看更新,这是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前者是“看人的更新”,后者是“看更新中的人的更新”。发现了么,后面的方式多了整整一层。
看图,我认为这是用户获取信息很互补的两种方式。如果关注的是人,那上面是最简单的方式,
而且明显传播更有效。下面的方式信息“熵”值太高,有效传播的前提,是信息能被筛选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发微博常常要选出跳一点的图片。(熵是形容无序程度的物理指标,熵值越高越无序。)
而非常遗憾,微软干脆抛弃了上一种方式。我不知道为什么。更可怕的是,当所有“靠新鲜事活着”的网站们纷纷找messenger这样的IM工具去“打通”的时候,微软居然放弃了这个绝好的入口。
我重申,丢掉的不仅仅是入口,而是一种信息组织方式。
现在,貌似没有其他的地方,能够“用人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了吧。而这种方式,是IM工具天生的好处。
而现在这样做,反倒会更加丢掉用户。因为,我现在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让我把Spaces的首页作为我看新鲜事儿的入口。
换句话说,如果Spaces能够整合各个地方的好友列表、所有应用的更新,然后在messenger或者其他客户端上,用“人的方式”去组织信息,就会无敌。
微软的战略太高太超前。
微软这些年的战略,总是很高。微软绝对不是缺少战略眼光的公司,他们的产品规划也会快人家好几步,Tony East的文章告诉我们微软怎么想,也是说几年后人们可以怎么用。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出现一个聚合地,而且很好。不过,真不一定是Spaces。
微博不是长久聚合地,腾讯很有机会。
目前最火的是新浪微博,但是微博也是一个信息发送和聚合的地方而已,如果不能够整合足够的信息,微博也就是微博,以后不会成为入口。
这个角度说,腾讯太有机会了。我一直认为腾讯的微博会最终抢到大量市场份额,并且,和QQ结合起来,基本无敌了。而且我们看到腾讯的开放计划,QQ Connct,越想越觉得高瞻远瞩。最关键的是,他们正在这么做,当你打开好友的QQ聊天窗口,蹦出来他最近更新了什么东西,这不仅仅是所谓“打通”的事情,而是整个计划开始的第一步。
===========
好了,这是我对此事的一些看法,记录在这里。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
建议继续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胖胡斐 来源: 胖胡斐:发现 美好
- 标签: Messenger space 微软
- 发布时间:2010-10-25 09:13:31
- [56] WEB系统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 [51]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1] Go Reflect 性能
- [49]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48]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6] 流程管理与用户研究
- [46]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45]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44] android 开发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