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小队进度汇报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少年博学多才的无双dd在我论坛上发了篇帖子,说能不能做一个玩票的产品,用糗事百科的架构去发布5毛言论。我觉得挺酷,就叫“NC百科”吧,找了程序员老友问愿不愿意共同开发,玩一票。
恰好老友要辞职,说好啊,考虑一下。考虑几天后表示运营风险太大,怕是活不了多久,这份投入划不来。不如一起开发更有前景的,比如APP。
就整APP。
一开始的小队成员是我和程序员老友,他拉了另一位有APP经验的程序员进来,我则发日志邀请。日志点击数差不多是600(不计算订阅数),因此而找过我的有10人。包括程序员3枚,视觉设计师1枚,策划1枚,推广营销1枚,工作室2枚(对方已有作品上架),项目合作2枚(对方已有产品构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拉过1枚程序员(失败),1枚视觉设计师(成功)。理论上来说,最后小队里已经有了1策划,2视觉/交互,3-4程序员,1推广营销。人数不算少,其实是太多了,互相之间并不熟悉,有一点沟通障碍,缺乏足够的默契与信任感。
比这个更要命的是,当初发起小队是比较草率的,一时兴起。小队里缺乏核心人物,都等着有人发起讨论,有人组织开会。而我白天很忙,晚上又凑不齐队员。我想是不是老友你最近比较空,你来组织带动一下比较好?但他估计也在等着我把大旗一挥。我跟他通电话的时候倒是谈得满愉快,电话一放,大家又归于寂静。Google group里无人发言,QQ群也缄默着。有时候我在QQ群里讲APP创意,讲10分钟,发现没人搭理,我的热情也就下去了。
后来我一个人折腾出来了比较大的一个计划,跟老友谈,方向都认可,但实现方法有分歧。接下来我等着他找技术解决方案,他等着我换策划思路,耗了一周,老友找到一份技术总监的新工作(顺带恭喜一下),没法再作大的时间投入。
这事儿就搁下了。
诚恳地对所有响应我那篇日志,联系过我的朋友说一声抱歉。是我处理得太草率了。我自己的投入度不足,与你们的联系沟通也太少。
作一个前期总结的话,业余小队首先需要2-3名核心人员,其中至少有1人是强力的程序员,保证执行力可靠。人数不要太多,多了就乱,不仅个个能力超群,也非得有足够的主动性不可――每个人都要主动发起讨论,积极参与讨论,否则就没资格成为团队核心。最好是有一个定期碰头的时间计划,比如每晚8-10点群聊等等。如果谁都等着别人来带动,最后的结果就是集体不动。
在核心人员确定下来之后,开始讨论产品方向与创意。谁都不愿意成为《社交网络》里的温克莱沃斯兄弟对吧,高度信任是起码的,得有一些交情来彼此认证。此外还必须风格接近,想法默契,我在《对错与行动》里反复强调过这一点――时间不要花在互相否定,拼命说服对方上面,应该是互相鼓励,激发更好的创意,更深入的思考。如果总是在不停解释为什么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内耗就太多了。产品设计没有这么多的对与错,对错往往只是各人视角不同,鸡同鸭讲而已。核心人员在“对与错”的判断上应该有着强烈的一致性,这同时也是严格控制2-3人规模的原因:人越多,想法的摩擦面越大,讨论效率越低。
忘了在哪里见到有人说,创业团队中前5个人的搭配就足以决定其成败。是的,能凑齐强悍、狂热、亲密、默契,能力又有互补性的这5个人,难比登天。
核心人员确定好方向,创意,并完成产品架构搭建后,再根据项目需要,邀请认同这个方案的更多的人加入,把计划推进下去。
――――――――――发愁的分割线――――――――――
关于APP小队,前期是我干得太差。唯一的收获是在大半个月里,非常活跃地去思考做一款什么样的APP比较好。最后有了3个成型的创意(还有四五个垃圾创意)。
第一个是生活资讯类,需要一些数据抓取,可能还需要内容的录入维护。开发上比较简单,本打算用来练手。自我评价60分。
第二个是Instagram+LBS的创新变种。自评75分。
第三个还是Instagram+LBS+Tumblr的创新变种。自评85分。(和第二个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不少人找过我,问是否愿意合作开发一款Instagram类型的应用,我都谢绝了,觉得它并不符合国内用户环境,单纯的模仿(或照搬优化)必无机会。被看好的应该是“手机拍照社交应用”这个大的概念,用更大的创新力度来拓展本地化的产品。换句话说,抄袭死,创新生。而大公司机制本来就扼杀创新,更何况还是跨域合作,内耗极大。没必要在大公司里边去撞这个墙。
不过对体制没信心,不代表对项目没兴趣。被后面的两个产品构思鼓舞着,我现在的投入度比之前高出了非常多。要不就自己组队实现第二或者第三个创意,要不就在多次组队失败后(比如2011年下半年),干脆把它们公布出来,谁看上了便拿去。放在我这里反正也是烂掉。
我现在能联系到一枚很好的策划,一枚很好的运营,两枚很好的视觉/交互设计师,一枚很好的推广营销,都是精英级别,都愿意拿出很多的业余时间来投入,就是很难凑齐3-4个强力的程序员入伙,尤其找不到最开始那位强悍、狂热、亲密、默契的技术核心。有点发愁。就像有句像屎一样的话说得也不错:中国人最不缺点子嘛。
另一个问题,我的特长是“产品分析、创意、项目管理”。比如在公司里,我主要做产品的方向定位,框架搭建,创新点策划,进度控制,品质管理等等。但由于半路出家后一直干产品管理,对具体策划,尤其界面与交互设计的实战能力是不行的。那么在一支精简的业余小队里,我是不是比较废?比较多余?会不会被踢出核心,变成一个外围的建言者?
唉,更发愁了。
也有人说,既然你自己组队这么辛苦,为什么不用业余时间加入别人的小队?不要刚愎自用嘛。
这倒不是我一定要当老大,而是与别的小队接触之后发现,很难有合拍的构思,尤其是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觉得COOL!一听就两眼发光,菊花一紧的产品契合点。我了解过四五个别人的产品计划,完全没兴趣,但他们都意气风发,所以说默契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三十三生修得同船渡。
再过几个月,我可能就要讲“三百三十三生修得同船渡”了。
最后,对于之前联系过我的APP伙伴再次致歉。如果我能凑齐核心人员,产品构思达成一致,真的挽起袖子打算用业余时间来干一票的时候,应该会再次和你们联系。
建议继续学习:
- 关于创业 (阅读:20477)
- 别为大公司拼命(译文) (阅读:9144)
- 个人开公司的流程,以后用得着 (阅读:6573)
- App的成本 (阅读:6553)
- 腾讯抄你肿么办 (阅读:6514)
- 如何让员工忠于公司? (阅读:6476)
- 创业三部曲之一――学技术 (阅读:5391)
-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阅读:5297)
- 从Rails聊聊小公司的研发团队建设 (阅读:4473)
- 移动APP开发过程 (阅读:4398)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纯银 来源: 坏脾气的小肥
- 标签: app 创业
- 发布时间:2010-12-29 21:41:29
- [67] Go Reflect 性能
- [67]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67]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1]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60]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9] android 开发入门
- [5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56]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 [49] 给自己的字体课(一)——英文字体基础
- [47] 界面设计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