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博客产品市场几问(二)
针对轻博客产品市场,在写上一篇文章时,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讲透的方面,本篇继续深入:谈三个问题,分别是用户关系、发展趋势、标签体系:
问题1:轻博客中的兴趣关系,能撑起一起个社区吗?
点点喊出的口号是“高质量内容社区”。轻博客中的用户关系跟人人网等显然不同,后者是赤裸裸的人际关系,前者隔着一层“兴趣”。用户之间没有兴趣,就无所谓关系,更不会有针对性的互动,便成不了社区。这种隔着一层兴趣的二部图(百科)关系,是比较弱得,国内这群用户对这种弱关系买账吗?
对于基于弱关系理论的职场社交网站,魏武挥说,“中国人的社交格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对身边的人会尽力去处理社交事务,随着关系的逐渐传递(也就是像水纹一样),会越推越薄,越远越不当回事。指望很弱的关系来帮助你完成人生那么重大的事:求职,显然有点奢望了。”
说白了, 弱关系,对于含蓄、重关系、重交情、无信仰的国内用户群来说,确实是优先级非常低的社交驱动因素。优先级较高的驱动因素,大多应该是同事、同学、老朋友,又或者同一领域内的仰望关系,在这种比较直接的关系之间,再加上一个节点、一层兴趣,势必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社交欲望。老外们重兴趣、重表达的亲和力,在TUMBLR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了。把这种模式照搬到国内,从用户群角度来说,困难一定大很多。
那么国内有没有这类基于兴趣的小圈子呢?当然有,而且很多,比如图虫里一堆搞摄影的,照样可以玩儿的转。但是轻博客不垂直,即使再如何精准推送、个性推荐,也无法像垂直社区一样圈住用户注意力和同好群体。相比于垂直社区,同一种主题兴趣的内容在轻博客中,会显得更加泛泛而谈,这种社交欲望,应该是低于垂直社区的。所以,个人感觉国内的轻博客,希望凭借一种“隔靴搔痒的兴趣关系”,撑起一个泛泛而谈的大社区,比tumblr更难。
问题2:轻博客在国内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顺着第一个问题想下去,假如轻博客这种弱关系发展模式,在国内真的碰到“用户互动隔靴搔痒”般惆怅的困境,那应该如何建设?回顾轻博客的核心价值(第一部分):1、最大化传播范围的互动模式;2、内容展示和视觉效果;3、低成本管理和内容产出。2和3,讲的是记录和展示,这是一个大需求。
这种产品,理想状态基本是唯一的,因为在大需求基础上衍生出的三点核心价值,便已经决定了轻博客发展成熟后的最好状态:应该是像TUMBLR一样,举起内容主义的旗帜,引导全体用户形成无数个同好圈子,让每一个圈子里的用户在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驱动下,孜孜不倦的互动和产出。
这个产品也没有多少差异化的途径可以走。看看市场上的轻博客:
新浪QING:到现在为止,我仍然看不懂新浪QING到底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形态,猜测其目的有二:1、凭借微博和门户背景,给轻博产品树立一个不太正宗的概念,搞乱市场;2、凭借新浪微博,先导入首批适合轻博的用户群,后期在逐渐独立内容、独立运营,建立兴趣关系。
点点和宽岛,对于轻博客的理解应该是比较正宗的,但宽岛力量有限,没有发出足够的声音,只能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先求得生存;点点倒是雷声大雨点大,但太重推荐,一进去就反复接受官方运营内容的推送,满眼是收集癖的伪用户,显然对于真实用户信心不足;靠电影票弄来一批非核心用户,是迫于竞争压力,但也有些败笔。
推他,好像还没有找到感觉。
面对不给力的弱关系,应该怎么做?只能把其他几个方面都做到十分给力:
1、把核心价值之一,“展示效果”发挥到极致
2、把核心价值之二,“低沉本的管理和发布”,发挥到极致
3、“同步”,同步社交平台,导入真实关系(人人网不要脸)
4、抢先布局移动客户端。
做到1和2,即使成不了社区,也必然是一个NB的工具。1和2都做不到的话,要做内容头部和兴趣圈子的维护,风险大、人也累。要让3发挥效果,要么做到1和2,要么花很大的力气搞定内容氛围和兴趣圈子。4是对任意一个核心价值的补充和延展,有余力,当然必做。
说到底,还是拼投入,即:拼产品、拼运营。让产品把持住1、2、4、让运营在玩命儿的投入到内容和核心用户的时候,还能有余力把社交平台逐个搞定,每一个方面都做到9成,这个产品才有成功的希望。很难,但成功产品,无不如是。
PS: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基因决定论:公司和团队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决定了产品成熟后的样子。就算正确,也还是要在前期执行的时候,充分评估资源、使劲儿做到完美,不然,连本来的那点基因,也都发挥不出来,就更别提基因突变了。
问题3:标签从未如此重要。
最后说一下TAG在轻博客的作用,TUMBLR将整个社区中极其重要的两件事情全交给TAG:一是内容索引;二是兴趣推荐,并且做到了极致。TUMBLR中的everything(搜索TAG时出现)、popular、featured、contirbutor、radar以及editor,全都依赖于TAG,整齐划一、自成体系、值得学习。直接读图吧:
近期,TUMBLR再次作出较大的改版,工具化方向凸显、逻辑关系更顺畅、内容推荐姿态放低。作出这几点调整,对于TUMBLR来说显然是顺势而为。跟风而动的国内众产品,至少应该顺国内的势,而不是抄成一个四不像。
建议继续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劣松 来源: 劣松.良品
- 标签: 轻博客
- 发布时间:2011-06-21 13:52:07
- [46] 界面设计速成
- [42]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1]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 [40]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39] android 开发入门
- [38]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38]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37]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7]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34]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