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开会
浏览:992次 出处信息
这是一篇全无用处的学术性文章。
春节前发了条关于开会的微博,引来吐槽几百条,激情控诉开会[查看吐槽现场]。我还可以偷偷告诉你们两件事情:
1、那些组织会议的人,很多也厌恶开会,开会开到想吐
2、很多厌恶开会的人,升任管理岗位或更换工作环境后,很快便积极组织各种会议
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
分析一下开会的积极意义。
首先对开会作一个定义,把少于4人的讨论排除在外,否则株连太广。其次,先不要搞有罪推定,假设这次会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有必要的,我们为什么开会?
★集体公告
开会,几乎是唯一有效的,重要信息的公告途径。否则靠一个个打电话?太没效率。靠IM?太不正式。靠Email?对方耍赖的时候来一句“我没注意到……”你就抓狂了。只有会议,才能保证重要信息被参加者及时收到。
★共同讨论
如果有件事情需要群策群力,大家都参与讨论并统一观点,怎么办?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开会。它能在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在这一件事情上,互相交换想法,并得到即时反馈。异步的讨论就显得迟缓而低效。
★快速获知
员工在工作沟通中常常是被动的,保守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此同时,书面陈述又往往嗦与繁琐。了解工作情况与观点看法,采用口头陈述与一问一答的方式最为敏捷。针对相似主题,把一群人集中起来开一个会,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由于会议有各种好处,临时邀约却容易打乱别人的工作排期,所以一部分会议干脆固定下来,形成周会、月会等制度。提前把时间预留出来。
然而会议又常常是失控的,无聊的,甚至令人厌恶的。
以前我所在的事业部有个总监例会,所有部门总监周一开60-90分钟碰头会。会议组织手段都很规范,各部门定期汇报,互相沟通的出发点也挺好。问题是,其他部门的议题大部分跟我没关系,也得旁听(有时需要他人提供意见,或了解兄弟部门的观点与经验),时常不耐烦。公共议题的讨论又频频陷入喋喋不休的争吵,更是糟心,心想老大你拍个板得了呗,吵个屁啊……除非争吵的一方就是我,那就觉得自己理直气壮,非得辩个是非曲直不可。
到这个例会推行两年以后,事业部涉及全局的业务变动越来越少,例行公事越来越多,它渐渐变成了所有人的负担。很明显看得出来,没人愿意来开会(包括主持人自己),大家都巴不得会议早点结束。一场会议可能只有20%对单个人有价值,然后勉强忍受其他80%,既然没法精确地把会议时间切片分配,只好坐着玩笔。但如果悍然取消例会呢,则截断了上下级之间,十多个总监之间的常规沟通渠道。
比总监会更烦的是主编会,每月一次。大佬的重要指示直接下达到主编这里,避免总监转发的损耗,另外也设置固定环节听听主编的声音。对我来说,大佬指示不都在总监会上讲过了吗,延伸出来的讨论多无营养,我却非得作陪。可你能说主编会没意义吗?不能。你部门的几个主编都来了,你自己能不来吗?大佬有什么补充指示恰好错过了怎么办,主编讲错话了谁来补锅,事业部管理层的公共活动你好意思缺席?
算了算了,反正每月一次,就当是痛经,忍个把小时就消停了。更惨烈的是技术经理,开各种会议都叫上他们,99%的讨论与其无关,像尊石雕似的稳坐着,偶尔被问到:这个方案有没有技术可行性?简短回答两句,又没他们什么事了。会议结束被告知“你们技术部要配合此事,回去安排一下。”然后满脸苦逼地起身离开……
我很同情这些技术部的同事,他们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被会议冷血谋杀。站在主持人的角度却并不这么看——如果不能即时得到技术评估意见,讨论根本持续不下去;如果在必要时才安排他临时加入讨论,通知到场与解释背景又得耗费不少时间。再说了,让技术经理参与项目进程,完整地理解需求起源不好吗?
好,好,好。说得都好。这时你发现了,会议常常是以一部分不必要的时间占用为代价,来提高另一方面的效率。比如我为了总监会上对自己有用的那20%议题,得忍受其他80%的无趣。比如我虽然在每月的主编会上发呆(很大一部分主编跟着发呆),主动发言并得到大佬回复的少数主编却很受用。比如被拖去会议的技术经理虽然沮丧到不能行,但他主持技术部周会的时候,下面必定有觉得“与我何干”的程序员暗自咒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每个人也有可能从中受益。利与弊动态分配,无法专挑出好的那部分来享用。所以人人都讨厌开会,人人都离不开会议。
会议邪恶的另一面,则是拖沓磨叽,议而不决。这里边分作五种情况:
一、困难度确实很高,重压之下非得出结果不可,只能绝望地反反复复讨论。
二、有人里八嗦夹缠不清,但没人站出来制止他,同级不想得罪人,上级又担心打击了热情。
三、会议组织无条理。
四、大家权力对等,谁都拍不了板,意见分歧时纠缠不清。
五、有决策权的人或者缺乏自信,或者缺乏魄力,或者困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板子轻易拍不下去。谁拍板,谁承担后果责任,砸了就得赖他;下属不服气不好好执行,黑锅最后也会扣在他的背上。所以总归是希望能耐心谈一谈,说服反对者转向支持自己,共同承担责任。
谈何容易哟。
归根结底,对会议的控制力更多是“你对环境的控制力”。当业务交际线越少,方案操作性越强,管理越扁平化,主管的权力与威信越高,会议的好处就会大过坏处。反之则会议时间大量增加,变成某种依赖性并且讨人嫌的存在。而这种环境控制力往往身不由主,规模越大的公司内部越是盘根错节,即便CEO也有颇多忌讳,颇多牵制。就像我以前做过四五十人的大公司部门总监,也做过四五十人的创业公司总经理,我在大公司开的会几乎是创业公司的五倍!五倍!
毕竟会议管理能力只是“表”,业务环境的复杂度与可控性才是“里”。这才是大公司对会议吐槽最厉害的根本原因。当你在大(中)型公司里上位管理,想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很快发现公告你的要求,讨论重要问题,了解下属工作,协调跨部门任务,这些事都离不得开会,或者说开会的实现效率最高。嘿嘿!参加会议的人可未必理解你的逻辑线。
这时,你就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过的那个对立面——那个该死的会议主持人。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前一篇:我的大学
后一篇:给程序员们的工资报价提醒 >>
文章信息
- 作者:纯银 来源: 坏脾气的小肥
- 标签: 开会
- 发布时间:2012-02-01 18:02:18
近3天十大热文
- [66]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65] Go Reflect 性能
- [6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1] android 开发入门
- [59]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59]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4]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 [48] 界面设计速成
- [48]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