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需要孵化吗?- 第二部分
小文《创业公司需要孵化吗?》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讨论,其中不乏闪光的观点。在这里整理一下,供大家更加全面的思考这个问题。
Keso在东拉西扯:创业还是孵化中提到:
创新工厂也许从来就不是为了孵化伟大的公司而开设,但它的确有更多的机会孵化出在Android和iPhone平台上非常有创意、有活力的小公司,或者从一开始就具备被大公司收购潜质的有专长的公司。亲自创办过微软中国研究院和谷歌中国研究院的李开复,恰好比较适合做这样的孵化器。
庞小伟的评论如下:
建硕好文章。因为也在面临类似的问题,我将内心的纠结和感受也说一下:
1、这个问题,真是需要具体实证出具体结果。成功了也不能证明这是可行的模式;失败也不能证明是不可行的模式。而且这里边并行着得到和失去。
2、孵化期就相当于孩子结婚前。结婚后两口子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了。类比公司成立,就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单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项目需要孵化,创业公司就不需要孵化了。很多时候,我们要辨析创业项目到成为公司的区别,远不是登记注册这个貌似的关键环节。
3、无论是野不野,创业公司是需要帮助的,除了资金外,还包括:
1)核心团队的建设
2)基本管理方法的传承
3)产品/商业模式/竞争等的拷打
这种帮助不是代替、指挥、命令,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创业者得到思考、领悟和感受。投资者面对创业者,和创业者面对公司下属是完全两回事情。创始人和创业公司的失败和痛苦、错误和折腾,其实是和经验和传奇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所以野一定比不野更靠谱些。
4、成为创业公司后,关键是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做事情,而是让他自己做事情,并有足够的容错度。就象孩子长大后自己把小鸡鸡小便,不再需要父母帮忙了,虽然偶尔还会扫到裤子上。
5、对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或许应该有互联网的精神和方法。YC不是孵化器,是纯粹的天使投资。YC有点意思,将天使投资从天使人的纯人工判断,变成半系统半人工的相对标准化模式,这样就大大改进了投资的效率。孵化器可以是孵化器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物业管理模式,附加价值了一个环境氛围和竞争感受。开复是大师,已经是跨国公司的管理大师,已经是演讲写作的励志大师,已经是掌控全局的战略大师;而于风险投资和面对创业公司,开复大师正在再攀登高峰。让我们对新生意和新生命多点敬畏吧,如同面对大山。
6、还是要分清自己到底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一个投资者,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IDEASLAB是一个创业公司(不过是一家超级有钱的创业公司),而YC 是投资公司。给我感觉InnoWorks是创业公司,但是又说自己是风险投资基金。司格尚不清晰,估计开复偶尔也会纠结。以开复的智慧,一定不会中介其中良久的。
7、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结束语,贴过来:“这种观点是宏伟壮丽的:生命及其若干威力最初被赋予几种或一种类型;而且,在这颗行星依据引力的既定定律运行之时,从如此简单的一个开端,最美丽和最奇妙的无穷无尽的类型已经和正在进化。”
MVM在邮件中回复说:
举一个类比。在我现在的组里,传统上对于新员工的培养比较奉行游泳池主义:新人来了直接扔到游泳池里,淹死的就淹死算了,没淹死的也就知道怎么游泳了。jianshuo的这个blog比较游泳池主义。由于我刚刚工作的第一年是跟着jianshuo做事的,所以我也一直以来很游泳池主义(好像其他有人管这个叫社会达尔文主义)。但是过去两年,我对于我手下新招进来的几个新员工没有实行游泳池主义。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早几年手里没有什么强人,两年前我好不容易等来一批head count,我从industry招了五个有3-5年工作经验的,又从campus招了三四个。对于这几个人,我没有采取游泳池主义。因为游泳池主义存在夭折的概率,而我当时head count十分珍贵,就算只失败一个,对于我来说也太昂贵了。后来的结果表明我当时的选择还是明智的。因为当时我们组其他几个 manager也招了一批新人进来,大概有十来个人的样子,但他们的采取的带新人风格比较趋近于游泳池主义(或者叫“散养”),后来差不多过了一年,就manage out了两个。或许那些manager手下剩下的人在将来的5-10年会做的更好,但对于我来说短期内的高优先级是一个都不能失败。
我觉得怎么带新人和要不要孵化新公司这两者有一点哲学上的相似性。
开复的回复我觉得也是一语中的,I certainly do not think start-ups need to be incubated, but I think they can be incubated, especially in the China environment.同时,我也认可开复所说的,这种讨论倾向于"a moot argument",一个为了辩论而抽象化的概念。
大家其实说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点 - 多样性。我相信多样性,孵化也是多样性的一种。虽不见得一定成功,也不见得一定失败,是非常多尝试中的一种。孵化出来的不见得是野兽,但野兽不见得一定成功。多少次证明的是“适者生存”,却非“强者生存”,对于这些观点,大家的文章和评论中讲的更加透彻。希望把这些相互冲突的观点并列在这里,供大家思考,希望从多个角度来看,站到一个更加全面的高度。
建议继续学习:
- 关于创业 (阅读:20504)
- 别为大公司拼命(译文) (阅读:9165)
- 个人开公司的流程,以后用得着 (阅读:6592)
- 腾讯抄你肿么办 (阅读:6546)
- 如何让员工忠于公司? (阅读:6495)
- 创业三部曲之一――学技术 (阅读:5416)
-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阅读:5314)
- 从Rails聊聊小公司的研发团队建设 (阅读:4494)
- 大公司与风险管理 (阅读:4150)
- 创业前应先做出一个好的非盈利产品 (阅读:4088)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王建硕 来源: 王建硕
- 标签: 创业 孵化
- 发布时间:2010-05-25 10:23:57
- [55]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3] android 开发入门
- [52] Go Reflect 性能
- [52]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9]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38]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2]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