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技巧一二
这位讲师讲了两天,关键的话只有三句:第一,永远不要采用诱导式的提问;第二,也不要提出开放性过强的问题;第三,所有无法验证的问题都是无效的。这三句听上去平平无奇,其实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至少我自己之前就频频踩雷。比如我想了解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之前多半会问:
-你怎么看待加班?
-工作量忽然增大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
-当任务压力过大,感到非常辛苦的时候,你的态度是?
Shit!提出这种狗屎问题,我还指望他能有什么真实的回答。面试情景注定了答案千篇一律,只有傻子才会讲,我不爱加班,为什么不能做到工作量合理分配,压力大很辛苦的时候多半会消沉逃避。所有诱导式的提问只可能得到面试官爱听的答案。就像警察问“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即便黑社会也会在胸口划着十字回答:当然是好人啦,阿Sir。
所以你想得到的结果只能以开放式的提问来获取,但开放性又是有限制的,被约束的。比如很多面试官一来就提问:“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培训讲师评价道,这开场相当蠢。我深有同感。他的自我介绍难道不就是个人简历中那些内容吗?靠这种枯燥的复述来考察人家的口才,甚是无趣,还显得自己很没有诚意,面试前不看简历不做功课。最关键的是,开放性过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答案。我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立刻回答我,你他妈的能回答利索吗?希望在30-60分钟的面试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痴心妄想――这可是之前笔试时该干的事儿。在面试这种简短紧凑的情景下,很难从开放发散的思考中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因此,正确的面试方式是通过预设轨道(不是预设方向)的提问,使应聘者作出符合亲身经历,尤其是容易用逻辑和细节来验证事实的回答,从多个侧面了解对方(一正面提问就变成预设方向了)。听起来玄乎,其实和用户访谈技巧是同根同源的。我在指导进行用户访谈时经常讲,你不要假想一种他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去让他臆测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针对某个体验过的功能模块去讲述已有的感受、动机、行为习惯等等。少问几个“会不会”,多问几句“为什么”,主要了解他的心理活动,而不仅仅是一个观点,一个判断。
这道理放在面试中也是一样的。还拿抗压举例子,2007年以后我换了个问法: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回忆并介绍压力最大的一次经历?
-Biubiubiu
-了解,你最后又是怎么克服这种压力的呢?
-Biubiubiu
我从07年那次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很简单,也很深刻,就是引导应聘者去讲述他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不断挖掘这些经历中的动机与细节。谎言不可能有这么多互相印证的细节,而个人的性格与习惯很容易渗透在大量细节里,既饱满又鲜活。作为参考案例,可以看看我主持面试的一些常用问题。
建议继续学习:
- 各公司对前端开发的职位描述 (阅读:9319)
- 再谈“我是怎么招聘程序员的” (阅读:7426)
- 为什么招不到人 (阅读:6137)
- 怎么样才是好的程序员 (阅读:6115)
- 互联网的人才储备 (阅读:3436)
- 校园招聘的简单总结 (阅读:3144)
- 校招经验——写给找工作的同学们 (阅读:3032)
- 创业与招聘 (阅读:2881)
- 说说招人的事儿 (阅读:2769)
-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你 (阅读:2533)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纯银 来源: 坏脾气的小肥
- 标签: 招聘
- 发布时间:2010-10-31 23:34:29
- [56]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6]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5]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3] android 开发入门
- [53] Go Reflect 性能
- [50]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4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38]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3]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