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应需而变:设计的力量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创造未来”──彼得 德鲁克
1 产品=体验
乔帮主的“技术-特性(产品)-体验”产品进化论确实经典。一项新技术,能让一家企业在市场上立足,但是技术可以被扩散和学习,更新换代很快,竞争对手终究会模仿。随后,如果将技术“变现”成为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具体feature(特性),可以在日渐成熟的市场中保有竞争力。但是特性同样易于模仿和复制。只有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产品,才能牢牢抓住用户和市场。
2 体验=战略
期望:根据经验对事物怎样运行进行联想
能力:对产品怎样形成认知以及实际上怎样交互
沉浸:怎样长时间使用产品
文化:一些规范框架、行为方式,以及信任机制
我们平常谈论的用户体验,往往集中在比较狭窄的“产品使用体验”这个具体层面。如果将视角切换到上面几个方面,思路会更加开阔,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产生、为什么会产生某些体验。
战略,其实就是事先对已见之事和未知之数进行的思考,以做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从而达到某些目的。因为已见(例如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竞争对手的尝试),所以总想着拿来主义,只要做到人有我优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未知,所以想起来都是可做的,很简单、很美好、很激动。但是,战略最困难的不是知道“可以做什么”,而是明白“不能做什么”,尤其是“能做但不去做什么”。从来没有一个产品能讨地球上每个人的欢心,尤其当门户模式日渐式微,随web2.0和长尾呼啸而来的碎片化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战略的本质――先“舍”后“得” 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无数选择的诱惑下保持专注,才能笑到最后。
想一想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最容易记住哪类人呢?往往不是脾气最好、人缘最好的人,反而是那些个性鲜明,有脾气、有气场的人~~ 产品也一样,该有的功能一个不少,不一定能够让人一眼就记住、一用就喜欢。必需想明白自己到底要表现出什么“性格”、“脾气”,一款产品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方向,才有可能设计出不平庸的体验。
体验战略由外而内通过用户的动机、行为和情境来引导产品、服务或者系统开发,最终满足人们的期望。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法清晰描述出希望用户获得怎样的体验,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可是,如何去了解、总结?由谁描述?如何在团队中达成共识?需要具体到什么层面?)
3 理解人们的新方式
4 抓住复杂性 培养同理心
定性研究:聚焦于体验、情形、行为等问题,更关注“过程”。
5 停止设计“产品”
“停止设计产品”,意思是不要仅仅提供feature,不要仅仅提供满足一个或几个具体需求的产品,而应该去思考:怎样才能使用户离不开我们的产品?如果我们提供的是垄断性质的必需品,又或者完全没有人能够提供比我们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没有任何形式的替代品,那么我们就不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残酷,如果回避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找不对方向。
6 设计竞争力
7 敏捷方法
8 不确定的世界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00 来源: 00's UX Adventure
- 标签: 设计的力量
- 发布时间:2010-11-01 19:58:37
-
[69] Java开发岗位面试题归类汇总
-
[67] Go Reflect 性能
-
[65]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6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63]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61] android 开发入门
-
[61]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1]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9] WEB系统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
[48]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