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设计思想 --> 手机应用创意过滤与失败经验谈

手机应用创意过滤与失败经验谈

浏览:2384次  出处信息

    从2008年底开始,我就在Android上进行程序开发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不敢妄自预测或者假设程序创意一定会成功,更多地发现用户的期望以及需求和事先预想很难一致。在一年半的开发过程中,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来进行程序创意规划和试错。至今,依然失败的教训居多,侥幸成功的很少。因此,我将在本文中分享所经历的创意过滤经验以及失败教训。

    思路转换的失败

    在转入Android开发时,我的相关工作经验都是在大型基础平台上做程序开发。针对的用户群体动辄就是全球目标用户,在商业判断和分析上,最基础的一个考量就是用户群体和业务模式的总量的收益是否足够大,对用户群体的研究和商业判断分析完全根据市场分析报告和数据来做判断。因此,不可避免地在程序创意思路上会沿用以前的工作思路和分析方法。

    在考虑Android上的创意的同时,不自觉地就考虑和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是否为用户所必需?

    2. 技术上是否领先?

    3. 程序的粘性是否足够?

    4. 用户群体是否足够大?

    因此,沿用这个思路,不可避免地就会往大的应用和大的服务上去思考和做出判断。

    经过多方的讨论,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在用户联系人信息上同时显示出用户在社会网络(比如Facebook/Twitter)上的同步更新,并加上相关的操作是不错的想法。

    理由如下:

    1. 联系人是手机用户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功能,绝对必须使用。

    2. 技术上由于需要实现和系统联系人类似的功能,工作量不会小。如果加上未来在云端的备份,技术门槛也不会太低。

    3. 绑定用户的社会网络信息,这个粘性理论上和用户使用社会网络的粘性一样。

    4. 用户群体为所有社交网络的用户,考虑到Google手机的用户都是技术的爱好者和早期技术推广者,那么,基本上大部分Android用户都会使用。

    按照这个思考方式分析下来,毫无疑问,这个想法一点也不差,能够相当完美地达到预期的规划。因此,我们投入了3位开发工程师和1位产品经理,一共工作了3个月的时间,产品才初步成型,产品的源代码接近2MB,最后编译出来的程序接近4MB。经过了痛苦的研发过程,产品出来之后,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1. 程序包过大。用户根本不愿意下载,下载量非常惨淡。

    2. 用户完全搞不懂这个程序的目的和用法。程序的命令以及描述非常难表达,并且程序需要绑定用户的社交网络账号,才可以显示信息。没有绑定之前,看不到任何特别信息,也体会不到程序的作用。很多用户在上手时看到需要绑定,便开始疑惑了。

    3. 最终有用户搞明白了程序的用法,觉得想法不错。但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遇到的了严重的瓶颈。尽管在其他平台开发经验不错,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平台,并且程序操作相当复杂,用户依然选择了放弃使用。

    4. 下载量不高,评分又逐渐降低,程序就在排行榜的榜单上渐渐消失了。

    5. 惨淡的结果,让所有参与人员都开始沮丧,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后来在iPhone上发现了类似的程序,从销售情况来看,表现同样不够好。再后来,Moto的Cliq基本上完整地把这个想法实现了,并作为一重大创新和卖点进行推出。

    经过反复地反省和对比,初步得出了这样的失败教训:

    1. 对于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来说,不适合做过于基础的程序。操作的模式和理念上的创新与用户的接受度有相当的距离。这样的事情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可能进行推广。比如说手机生产商,他们可以通过预置的方式进行推广。而对个人开发者来说,得先证明你的想法是成功的,不能假设一个会成功的需求和应用,然后卖给设备厂商。

    2. 个人开发者和小型团队不适合做大的程序,尤其是开发时间不要超过2个月。4个人,3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小团队来说 ,是相当宝贵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更多的是信心问题。

    3. 用户能否真正接受你的想法,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设想和推导都很完美,唯独缺了用户是否真正喜欢和接受这一条,又没有方法进行快速地验证和试错,基本上不能成功。

    因此,在开发者头脑风暴产生一个创意之后,要做的几个最主要的过滤在于:

    1. 开发时间是否太长?

    2. 开发的技术难度是否会过高,而导致不能实现或者质量不可靠?

    3. 有怎样的办法来判断用户是否会喜欢?

    有了这几个过滤条件,相信能够减少失败的几率,或者说能够Fail Fast(尽快失败),从而减少损失。

    技术门槛的失败

    在Android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大型的程序探索,我们也研究了些小程序来练手。有个同事提出Android上删除程序不方便,于是,找人花一天左右的时间做了一个叫Quick Uninstaller的程序。程序非常简单,启动之后显示所有程序图标,双击程序图标,即可删除该程序。想法以及难度,都不很独特。

    但是,效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用户好评如潮,由于功能比较简单,用户基本上无需学习,加上又是先行者,产品质量非常稳定,没有任何“force close”(Android程序出现异常或者等待时间过长,会弹出“force close”的对话框)。用户毫不犹豫地直接打出5分,并且基本上没有任何低分出现过。

    但是,好景不长。在一次Google清洗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版权问题,账号被Google封掉了。所有程序被强行下架。这个时候,竞争对手迅速上位,就是目前在排行榜前列的Uninstaller,而我们的程序则一落千丈,尽管现在在某个细分分类中还有一定的位置,但是相比排名最高的程序,已经相差很远了。

    这也让我们多了一个失败的教训:

    1. 技术门槛不高,不能保证你一直保持优势。对你来说简单的程序,对竞争对手来说,程序同样的简单。因此,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在这一点上,其实竞争同样激烈。

    2. 封账号的代价相当之大,基本上等于你的努力悉数尽毁。Don’t do evil。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创意过滤条件:

    程序的创意是否过于简单?如果过于简单,那么创意能够始终保持成功的机会不会太高。

    依赖第三方资源的失败

    在经历了前面的屡次失败之后,我们开始做些研究的工作。发现老外其实也很八卦,什么笑话、娱乐新闻等,接受程度很高。因此,我们就想到了FML(Fuck My Life)的网站,也就是老外比较热衷的糗事分享网站,每天有很多人会发布各种各样的糗事,文字最后均会以Fuck My Life结尾。

    于是,想到如果在手机上有这样的客户端,用户可能会更加愿意用,尤其是在发生糗事的时候,忍不住就想分享出来,粘性也会足够。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投入力量,实现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版本,不仅融合了此服务所应有的相关功能,同时还花了不少工夫,加上了好多自定义的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Entertainment分类上,排名进了前10名,印象中程序最好排到了第3名。

    好景不长在,失败总会有。

    这个时候,FML的官网发现了这个机会。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应该自己在Market上发布自己的官方程序。于是,他们干了这样的事情来清除竞争对手。他们直接向Google举报,说其它程序没有得到他们的授权。一次举报,竞争对手全部清干净了,于是他们的官方程序上线了。

    这一次,得到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教训:

    1. 不要过于依赖第三方资源。依赖第三方资源或者网站的名气,的确可能帮助你的程序受到很多关注,代价也同样存在,一旦人家开始动手举报,你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2. 不要选错第三方资源。很多的服务提供商是不开放的,尽管他们没有明确说明。同时还有很多服务提供商是充分开放的,比如Twitter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例子。选错了第三方资源,结果一样会失败。

    因此,这里又多了一个创意过滤的条件:

    是否依赖于第三方资源? 如果是,请尽快绕道离开,因为很难靠这个想法走太远。

    胡乱模仿的失败

    由于才疏学浅和关注面单一,想法总会有用完的时候。在尝试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之后,很多人都会有想法来借鉴或者说抄袭App Store上排名靠前的程序。

    但是,以我的经验和分析来看,这条路基本上不可行。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果是在人家创意上进行的功能改进,你还可能有一定的突破和机会。如果仅仅是抄袭,由于平台的不同,Android的控件和iPhone的程序控件相差太远,哪怕做出来程序类似,操作体验和程序的精致程度也和iPhone上程序相差甚远,往往就成为画虎不成反类犬。

    2. 版权问题。老外的版权意识非常强,不仅仅是原作者非常关心,用户也很敏感。如果侥幸程序排到了前列,不仅会把原作者招惹过来,用户还会出来举报。一旦Google收到了举报邮件,基本上是杀无赦。反倒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因此,创意过滤中又多了一个条件:

    创意是否有版权争议?如果是,尽快停止。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他

    总的来说,在我的探索过程中,成功的少,而失败的太多太多。在与Google打交道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可供分享。

    1. Don’t do evil。美国人做事的方式非常直接,同时会默认你是善意的。对于Google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在我尝试过的程序中,你可以任意发布你的程序到Google Market。但是,如果涉及到版权纠纷,不管是网站的所有者、原程序的开发者还是其它任何一种类型的版权纠纷,一旦举报到Google,轻者下架单个程序,重者封禁整个账号,并且下架所有程序。也就是说,一旦受到处罚,你就别想翻身了。因此,Don’t do evil。

    2. Google的审查底线。尽管Google不做审查,但除了和版权争议相关的程序之外,哪怕是你自己的程序,依然有如下的禁区是不能碰的:

    a. 不要使用任何Google相关的名义。程序名、开发者名都不能涉及到Google或者看起来类似Google的名称,否则Google不会予以通过。

    b. 不要违反任何Google的开发者协议。需要仔细阅读Google的开发者协议,在不同时候Google的开发者协议会经常更新。因此,只要违反了任何Google开发者协议,当Google处罚到你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申辩机会。因此,务必要小心。

    总结

    在我开发的经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不多,而失败的教训无数。哪怕如此,我坚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机会。也许不经意间你的一个创意就得到了用户的热捧,有幸跑到排行榜的前列,但是这需要足够多的精力和耐性来打磨你的产品,才不至于昙花一现。同时,也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你失去优势。因此,移动领域的确是一个新的机会,但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随随便便抓住的机会。希望我的失败教训能够帮助到开发者,以此为鉴。

    本文转自《程序员》,原文地址 http://www.programmer.com.cn/3682/

建议继续学习:

  1. 手机界面适配    (阅读:4737)
  2. 用谷歌浏览器来当手机模拟器    (阅读:4121)
  3. 基于PECL OAuth打造微博应用    (阅读:4073)
  4. 校园场景中的手机使用调研    (阅读:3903)
  5. 手机原型设计工具    (阅读:3601)
  6. 失败的人生    (阅读:3592)
  7. 2011年手机产品设计趋势(1):精致实用的界面    (阅读:3795)
  8. 手机客户端适配性    (阅读:3321)
  9. 手机交互设计资料    (阅读:3255)
  10. 级联多个应用    (阅读:2992)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