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巨头们的理想生意

巨头们的理想生意

浏览:1163次  出处信息

   自去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三家巨头BAT动作频频,有大笔的收购投资之举,尤其是腾讯与阿里,消息迭出,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而这一切动作的前提都是:移动互联网来了。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移动的互联网”,无论从用户端的使用,还是到企业端的商业模式,都与桌面互联网不尽相同。一些在桌面上颇为赚钱的业务,比如门户、搜索,在移动端里都很难平移过去。

   BAT三家巨头,在桌面互联网上各自把握一端:百度信息流、阿里消费流、腾讯社交流,做的都是高毛利的生意。

   寻找高毛利生意

   百度以关键字广告为主,在所有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广告份额第一;腾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领域中,是当仁不让的老大;而阿里呢?其实阿里不是做电商的,如果电商是掘金者,那么阿里就是卖水的人。天猫收取电商的流水扣点,也有各种名义的收费,淘宝更是以广告为主,有消息称,去年某个单月的淘宝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百度。

   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其实BAT三家公司没一个能玩好。百度稍稍试探了一下,就偃旗息鼓,腾讯折腾了很久,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最终将易迅甩给了京东并成为后者的股东了事。阿里一直在卖水,对电商最多也就是投资几家公司,很少具体去做。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是京东、当当之类,那才是真正卖货的。但零售业天然的低毛利率,BAT这种做惯高毛利生意的,很难适应。我把这种现象戏称为卖白粉的很难有卖白菜的手感

   移动互联网给所有的商业公司都出了一个难题:屏幕大小的变化、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注意力的变化、用户包括社交在内的行为变化,都和桌面互联网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巨头们关注的事比一般公司关注的更为聚焦:我的高毛利业务在哪里?或者再说得玩笑点:我的白粉在哪里?

   所有的动作,其实都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展开。

   一个很聚焦的领域,被至少腾讯和阿里发现,那就是支付业务。支付业务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毛利可言,但支付紧密联系着金融,而金融业,是出了名的高毛利业务。利用阿里平台上的电商现金流,阿里小贷得以展开,这是一项毛利很高的业务,而且由于阿里掌握着电商们的现金流,使得坏账率很低。虽然舆论场上对阿里小贷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微信红包、余额宝之类,但我一直认为,这个模式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是不过分的。

   腾讯很早就开始涉足第三方支付业务,但财付通一直属于不被市场/用户关注的业务,今年春节的微信红包一下子将腾讯的支付业务点燃,随后AT两家在打车软件上大打出手,其实争夺的就是支付用户。再往下,腾讯投资了大众点评,这一起投资案,对于腾讯抢夺支付用户更有利。而阿里则绕道地图导航,从投资到全资,高德也成为它争夺支付用户的马前卒。

   游戏这个高毛利的业务,腾讯依托微信找到了感觉和方向——这大致也是微信为什么会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一张门票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的确是一个高频应用)。这回轮到网易紧张起来,当微信把控住轻游戏的入口时,作为中国游戏排名第二的网易,无法坐视将来仰微信鼻息生存的状态。网易在新业务上从未如此起劲地推广它的易信,甚至找来了一向关系不错的电信作为同盟军。只不过实在是无法扭转劣势,网易至今还很迷茫。

   移动领域中搜索依然很重要,但重要性显然无法和桌面领域中相提并论——按照某种已经烂熟了的说法,那就是它不是一个“入口”。百度躺着收钱的历史已经过去。从市值上看,一度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今天大概只有腾讯的一半都不到了,如果阿里上市的话,普遍的观点阿里会至少有1500亿美元的市值,那就意味着百度也只有阿里的一半了(更何况阿里还不是整体上市,金融、菜鸟都还放在外面)。

   百度的重点是所谓中间页和云生态,试图复制桌面上的模式。其实百度如此重视地图业务,和桌面上的搜索根本逻辑是一样的:从一个位置出发找到附近的服务信息,如同在桌面上从一个关键字出发找到匹配的信息。百度的策略是否会成功还不得而知,依然处于苦苦寻找移动的高毛利业务之中。

   高毛利的是非

   桌面端的发展是慢慢起来的,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中国才达到6亿网民的规模,在刚开始,每家公司都在探寻自己的业务模式,而刚开始的网络人口增长也不迅速。等到诸家公司基本找到自己的业务模式之时,中国互联网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所有的一线公司也好二线公司也好,都享受着这份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但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实在过于快速,快速到诸家公司还没找到自己业务之时,人口就已经有所谓8亿之巨。可以这么说,还没享受人口红利之时,增长就已经开始放缓,于是,他们就更急了。

   所有的投资收购,一方面不断试探高毛利业务点,一方面,也生怕错过了某个未来的高毛利业务点。这就是今天正在发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故事。

   巨头频频出手投资与收购,给中小创业团队至少带来了这样一个希望:我做得好,就可以从巨头那里套现。过往 “腾讯做了你怎么办”这种担心至少降低了很多。互联网舆论场曾经一度喜欢指责巨头看着中小公司去做,略有成绩便立刻下场跟进,依靠自己庞大的资源和实力,让中小玩家迅速出局。

   无论是百度的投资整合,还是腾讯的投资并保持独立发展,都给创业者带来了曙光。你可以选择套现走人,那就投靠百度,你也可以选择背靠大树继续发展,那就投靠腾讯。从这一点出发,中国互联网商业进展至少已经进入到了美国数字产业的水平:频繁的资本运作。

   但另外一方面,巨头们的迭代也很难发生。美国互联网一路走来,历经AOL、雅虎、谷歌以及社交网络,已经出现了好几代科技公司,但中国依然是BAT当道,再扩展一点,当年的互联网七雄(BAT,外加新浪搜狐网易盛大)大概也就换掉了一个盛大,奇虎360上位。从打车软件之争可以看到,巨头们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缺少巨头进入的打车软件,就只有被其它同类软件或挤出,或收于帐下。

   互联网商业开始“结构化”——这一点,其实美国也已经出现,比如Facebook就先后出手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一种长期做老大的商业秩序得以建立,下一个阿里下一个腾讯,似乎并没有指望。这非常有利于微创新,但其实并不利于互联网本身的破坏性创新,倒是巨头积累起实力,成为其它行业的门口的野蛮人,大致是可以期待的。

   投资、收购,依然还会不断的发生,一直到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白粉,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动手下场亲为,又将出现。历史,就是这么循环发生的。

   —— 本文为商界评论杂志当期专题策划的开篇文章 具体BAT之类怎么个寻找高毛利 可以去看杂志文章 ——

   说明:

   1、本博客文字,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可以自由转载,谢绝长微博形式转载;

   2、转载时请注明本人大名,魏武挥,不是魏武辉,不要搞错。

   3、转载时请保留此段: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4、本人不接受商业文章(俗称软文)撰写的合作,不要再询问我如何合作法。


Copyleft © 2013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欢迎 订阅我的微信公众账号:ittalks

   欢迎 于搜狐新闻客户端中订阅“魏武挥”

建议继续学习:

  1. 互联网产业链分析【图】    (阅读:2388)
  2. 好游戏与好生意—网络游戏商业化之辩    (阅读:1658)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前一篇:稿酬模式
后一篇:20年的C2C之路 >>
© 2009 - 2024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