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社会交互设计的创新(二)
接上一篇的 浅谈白社会交互设计的创新(一),这次谈谈 任务 的设计。任务想必大家都接触过,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游戏中都会有,一般的形式是接到一个任务――努力完成任务――交任务(领奖励)。宏观的看,人的一生就是在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回到正题,首先需要说说的是在SNS中设计任务的目的,我们的观点是:
在明确这几个方面之后,我们很快的设计确定了任务的列表页和任务描述页,十足的任务感和游戏感,毕竟大家都玩过网游的嘛~
确定这个之后,另一个关键点是用户如何去领、做、交任务,我们初步想法是向网游学习,做一个任务跟踪层,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任务说明,并能及时了解任务的进度。这里有一点补充的,我们选择了自动领取任务,原因是领任务的环节让前置操作过于复杂了,这也是我们任务的重量级而决定的。这样重点就放在让用户如何知道新任务――做任务――交任务上了。
但恰恰正是因为自动领取任务,让我们碰到新的问题。大部分网游里的任务是在领取之后才开始进行追踪的,并不断判断用户的完成情况,为了不造成太大的服务器压力,一般也会设定可领取任务的最大数量。而使用自动领取任务后,意味着用户的最大任务数量是不可预估的,这样想做到实时的任务追踪就很困难了。既然不能两全,权衡下利弊,我们决定还是保留自动领取任务(降低门槛),不做全局的实时任务追踪,只把任务追踪的步骤放在了Home页和任务列表页,这样在首页的右上角诞生了任务的提示区域:
Home页自然是寸土寸金了,如何能把我们和用户都想要的任务及时推给用户呢,我们在这里想了一个策略,现在来看还是比较不错的(点击小图查看大图):
接下来怎么让用户方便的做任务呢?最理想的方式是让任务随时能调出来,以方便用户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查看。这里想到了 音乐盒 的实现方式,即弹开一个无地址栏的小浏览器窗口,这样不会影响主窗口的正常操作,还能随时激活小窗口来看详细任务,似乎很妙啊~
好,就先这么做吧~经过工程师的开发,可以测试了,先使用IE6和Firefox,觉的确实不错,完成任务之后,点击Home页的任务提示,小窗口被激活并刷新,直接领取奖励,跟我们的设想一模一样。但很快问题显现了,在IE7/8、遨游、搜狗浏览器等使用tab分页面的浏览器上,是没有小窗的,只能新开一个tab页,这样详细任务出现在整页里显得非常诡异,另外一点是在点击Home页的任务提示后,不能激活任务的tab页……这点太致命了,想象中很妙的方案由于不具备普适性变得一文不值,于是乎只好放弃了这种方案。
有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尝试使用了弹出层的方式,层的方式意味着不能做到用户在做任务时随时调出来查看,只能在Home页和任务列表页才可以打开层,不完美的方案也让我们没有什么底气,只能先做一下用户测试。在对公司内外的一些用户做了用户测试之后,心里的石头放下了,由于SNS任务的复杂程度并不能达到网游的水平,用户并不会出现随时调出来任务来查看的情景,反而是在查看了任务弹出层之后,直接通过“去做任务”的引导直接去做操作,并且能够很好的记住任务开始的地方,回到Home页来交任务领取奖励。产品就是这样,同样的需求,不同的使用情景决定了不同的交互形式。这就是现在任务的形式了:
讲了这么多幕后的故事,也许这真算不上是什么创新,但我们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教训和经验。尤其是看到现在新生的SNS都标配了类似的任务,我们很自豪能够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一点点小的推进,在这里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建议继续学习:
- 手机交互设计资料 (阅读:3257)
- 再议手机交互设计原则 (阅读:2903)
- 读书笔记-交互设计精髓[1] (阅读:2817)
- 交互设计那些事儿 (阅读:2728)
- 手机客户端交互设计原则及信息展现方式 (阅读:2527)
- 交互设计实用指南系列(1)――“有效性”之“操作入口明确” (阅读:2427)
- 电子商务搜索LIST页面用户体验设计 (阅读:2410)
- 随记:关于职业规划,交互设计及写博客 (阅读:2399)
- 交互设计是什么?可以吃吗? (阅读:2364)
- 基于用户体验的手机产品交互设计原则 (阅读:2251)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leeking001 来源: Leeking001
- 标签: 交互设计 白社会
- 发布时间:2011-03-27 23:45:24
- [55]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4] android 开发入门
- [5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2]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2] Go Reflect 性能
- [49]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8]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41]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5]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