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和交互 --> 推特与微博的信息架构说

推特与微博的信息架构说

浏览:1971次  出处信息

    霍炬在《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一文里的诸多说法颇具玩味儿,某些观点也与自己不谋而合。对该文和微博兴趣有加,不妨以成文的形式进行探讨。

    本文观点摘要:

  • 信息价值生而不平等
  • 网站的定位决定了它的信息架构,但并非一尘不变
  • 促进信息的优质需要兼顾速度和价值适用
  • 信息的互动是有界的
  • 锐推存在诸多明显的弊端
  • 名人效应的实质是实名
  •     信息是平等的,它们共同的作用是:表词达意。但问题在于,信息表达的含义不同,而含义决定了信息的价值。重点来了:信息价值生而不平等。比较下面两条信息:

  • @抬头365 言论自由和隐私保护都很重要,很难说孰轻孰重。相比之下,对于互联网,美国更重视言论自由,欧洲则更关注隐私;中国的互联网则在两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 @小轰同学 有四个桃子!都是刘备给我的!!!我只有两滴血!结果我尼玛掉线了!!
  •     第一条内容更有价值,是吗?@小轰同学 妈妈可能不这么看,她看到这条信息可能会心一笑,知道儿子的生活有滋有味,她也很开心。对于关注互联网的@小轰同学 他自己,上面两则消息同时具有价值:“浅显”地说,一个是上班的价值,一个是下班的价值。

        推特和微博的定位决定了它们的信息架构,但定位并非一尘不变。推特曾经那么媒体,但还是将原标语“发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改成了“追随你的兴趣”;推特以前只允许手机端上传图片,现在网页端也可以。新浪在加强用户关系上更是不遗余力。有谁规定只有将个人主页上分离出相册、必须是双向关系才是真正的社区形式呢?

        有意思的是,推特和微博关注的对象是且只能是人,这种做方式的革命性有目共睹,但局限性也不言而喻。比如,我和甲同学相互关注,都热爱互联网,我喜欢网球,他喜欢足球。那么,我俩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是互补的,在球类运动上则可能互斥――尤其是在赛事期间不间断转发、评论,看比赛的心情大家都懂。此外,对于偏内容(媒体)的网站来说,仅提供对人的关注,并不是最优路径。Quora 同时提供对标签(话题)的关注,是一次了不起的实践。

        回到信息上来,把上面的情景应用到信息架构。比较下面两条信息:

  • @mxwu 新浪微博的用户和腾讯微博的用户到底有何不同,看完这两条微博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http://t.cn/aC1mcn http://t.cn/aC1mcm
  • @Sam在赖床 我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不要面试….
  •     对于前者,我会转发,因为这条信息不仅对自己和关注互联网的粉丝(你肯定知道粉丝为什么关注你)有用,又能博家人朋友一笑;而对于后者,因为内容,比如安慰、玩笑、建议,可能只对@Sam在赖床 有用,因此只会评论,不会转发。

        到底是进行评论还是转发,仍旧依托于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转发与评论将信息分流,兼顾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价值。这样,信息价值得到公正地待遇,信息自然得以自发、有序地传递。如果只顾传播速度,那么后果可以参考人人网的“分享”。

        需要补充的是,博主写微博首先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其次也兼顾了粉丝的需要,这是双方对其价值的认可与投票。我不追星,对@姚晨 也没有更多的兴趣;因为我认可她凭借自己的影响力通过转发来达成社会责任感,我投她一票。

        推特转发因为不能附言,它与微博转发的比较,曾撰文讨论过,文末有附。这里想说说锐推,在我认为,它是一种蹩脚的方式,理由如下:

  • 多个@ 和 RT 字样,碍眼。微博转发的附言亦如此。
  • 找不到信息主体。转达原作者本意请原文转发,互动请回复,是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吗?请发新推。
  • 严重的字数限制。保证了信息流的简洁,却是以删改原文作为代价。任何对引文的修改,都极其不妥,尤其是在表达观点时。
  •     微博转发完整地保留了原文,但附言的代价是打乱了信息流。个人更倾向的方式是:赞同观点,转发(不附言);反对观点,另起新文,附上原文链接。这是后话了。

        再来说说名人效应。首先,并大不认可这个说法。我以为,认证对信任的强化,实名效应才是本质。名人并不是天生的,他们能得以大众所知,必然是因为他 / 她的某个地方出彩,存在价值。与此同时,但他们的价值存在边界,并非被无限夸大。比如,@李开复 关于互联网和教育的话题,可信度大;但他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讲怎样获得更好的票房,女性怎么瘦身,如何进行汽车维修;如果是想了解如何在菜场还价,那还是多了解下隔壁大婶的想法比较靠谱。可见,参考意见时,我们把权重往他们身上偏,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而是因为他们专业。

        将名人与信息平等、二等公民,万人来朝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我认为是非常欠妥的考虑。保护机制亦无从谈起,因为他们言论引发的反应链更大。新浪微博因为国情和企情的缘故进行了敏感审核与恶意屏蔽,但与信息架构关联不大。

        关于“开放”,我比较赞同魏武挥老师的说法。

        最赞成霍炬的一句话是:“有爱的关系比有用的关系好。”

        参考资料

  • 霍炬 《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1/06/26/microblogging.html
  • 知乎 《李开复、keso 等牛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的回答如果都匿名,获得的赞同数量与当前的比例会是多少?》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7045
  • 小轰 《让“提到”、“转发”和“评论”各司其职》 http://cuikai-wh.com/blog/1078
  •     延伸阅读

  • 小轰 《给微博打上标签》http://cuikai-wh.com/blog/552
  • 小轰 《关系战争:微博对阵社交网站》 http://cuikai-wh.com/blog/1116
  • 魏武挥 《开放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http://weiwuhui.com/4303.html
  • 建议继续学习:

    1. UCD2010信息架构工作坊    (阅读:2067)
    2. 优化网站信息架构    (阅读:1858)
    3. 手机产品的信息架构    (阅读:1939)
    4. 深入Web信息架构    (阅读:1851)
    5. 信息闭环设计小谈    (阅读:1514)
    6. 信息架构的模式    (阅读:1646)
    7. 投影――信息架构中物理到虚拟的一致性    (阅读:1561)
    QQ技术交流群:445447336,欢迎加入!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前一篇:Web app设计浅谈
    后一篇:我怎样做交互 >>
    © 2009 - 2025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