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头条 - 一个快速在微博传播文章的方式     搜索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作为国内最大的IT技能学习平台——慕课网,2014年12月4日再次创造业内一项行业奇迹。2014年6月9日上线的“JAVA入门第一季”课程经过短短5个月的时间,学习人数突破5万,创造行业首个单门课程学习人数奇迹。如此惊人的数据,令笔者不得不对慕课网的课程做了一个小小的深入研究。
    前段时间无意中接触了一款叫做“花钱Colormoney”的软件,名为“花钱”,实为帮用户赚钱的一款移动APP锁屏软件。如何赚钱呢?可能大家都已经想到了,就是做广告。但是这个APP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将产品的广告图片作为用户手机的锁屏图片来呈现,用户滑动开锁一次可以赚取3分钱,滑动进入广告所展示的内容页可赚取6-9分钱。听上去虽然是蝇头小利,但是就是这微乎其微的几分钱不仅大大降低了用户对于广告的反感,而且还为用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下面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
    从小就听说过贝尔,他发明了电话,那贝尔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另外,贝尔实验室到底是属于AT&T、朗讯还是阿朗呢?贝尔实验室现在在做什么?抱着迷惑,我开始试着整理贝尔实验室的发展历史。
    这里是一套牌,不是一张牌。新浪微博之所以是今天这样的,不是一张牌的力量,而是一套牌的合力。本文打算稍稍梳理一下对新浪微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浪人。。。
    公关业界,的确需要做出改变。自媒体未来会不会成为持续的大潮,当然可以去理论探讨。但现下每天都在发生,这是必须正视的。说到底,公关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是一个操作问题。完全漠视自媒体的力量,我以为,大为不妥。
    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互联网这20年的商业路径就是:C2C(Copy to China),也就是把美国的某种模式搬到中国来。从创业伊始,一般就采用美国比较流行的某种模式,走向IPO之时,也毫不掩饰这一点:我们就是中国的某某某。最夸张的是人人上市,自称是中国的“Facebook+Zynga+Groupon+Linkedin”,连套了四个模式。
     自去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三家巨头BAT动作频频,有大笔的收购投资之举,尤其是腾讯与阿里,消息迭出,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而这一切动作的前提都是:移动互联网来了。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移动的互联网”,无论从用户端的使用,还是到企业端的商业模式,都与桌面互联网不尽相同。一些在桌面上颇为赚钱的业务,比如门户、搜索,在移动端里都很难平移过去。 BAT三家巨头,在桌面互联网上各自把握一端:百度信息流、阿里消费流、腾讯社交流,做的都是高毛利的生意。
    标题里我不再用“稿费”二字,而是用“稿酬”。概因稿费是过去传统媒体经常干的事儿,作者交文章,媒体付银子。这件事盛行了很多年,已经习以为常。2013年,稿费模式至少在TMT圈子里出现变化,我愿意称新模式为“稿酬模式”。 大致上目前有三种半模式比较让人注目的方式。。。
    真正能做到百花齐放的是中V和小V的生产,由于人数上远远超过大V们,关心的东西自然千奇百怪。尤其是中V,相对垂直而且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某个垂直话题上,会有不错的到位的见解。在我眼中,他们对微博生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大V们的。
    本文包括: 包含ROI和Engagement的多维度的细分流量渠道价值衡量; 流量渠道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流量渠道评估的影响; 助攻流量和得分流量的案例分析; Attribution Modeling以及流量间相互关系的深挖;
    本文内容包括: ROI衡量电子商务线上营销的不足; 如果ROI不是越高越好,那么ROI能够承受的最低限度是什么; 如果毛利永远是负数,如何依据投资金额设定ROI; 三种通向线上营销成功的途径。
    Facebook 的某技术高管离职时说的 "我们这一代最聪明的人竟然都在这里思考着怎样让人们去大量的点击广告, 真衰" 。我个人对这句话也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倒不是反驳或辩解, 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看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状。
    邮箱对于一个巨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直接产出上,而在于巨头从此就有了一个可以和使用者沟通的“用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通行证策略”——这个概念最早提出的是微软的Hotmail。通行证是一种只要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该巨头所有服务的策略,将之发挥得最为炉火纯青的首推谷歌的gmail。使用者只需要一个Gmail账号,任何一种谷歌的服务,都可以免去再注册之苦。而谷歌的国内效仿者百度,显然这方面做得差很多。
    中国互联网的服务就主要向娱乐和宣泄转向。这就是我所谓的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这个结果,与马云所谓的“管制”密切相关。也与GFW密切相关。结果便是:美国互联网可能是思考的互联网,而中国互联网,可能是娱乐的互联网。
    作为世界一流的开源平台,WordPress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对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里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在TeamToy实践中验证过的一些细节,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从代码层次跳出来,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开源和开放。
    国内站长大概都会纠结这个问题,说也说不清楚,讲也讲不明白,政策很乱,站长表示无所适从。 俗话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就给大家举例说说吧。
    Github不是突然火起来的,在Ruby社区Github其实从一开始就很流行,我们2009年搞Ruby大会就邀请了Github的人来上海了,早在2009年Github在国内的Ruby社区就很有名气了。之所以今天大家突然觉得Github火,只不过是因为刚拿到1亿美元融资的眼球效应罢了。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大公司创新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基因造成的障碍和规模带来的阻碍,创业公司创新容易遇到的问题是资源不足和资金短缺造成的发展无力,各有各的苦衷。我认为未来的创新趋势应该是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齐头并进,而不是大公司凭借资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一枝独秀。
    此长篇评论大致是我这一两年对新浪各种看法的一个小结。 2012岁末2013年初,关于新浪的市场传闻忽然多了起来,先是阿里要入股新浪微博,然后是新浪要换帅。对于前者,新浪讳莫如深;对于后者,新浪微博则动了雷霆手段,相关微博逐一删除。这家一度沉寂的公司借微博之力,让世人对它刮目相看,而后又由于商业化不利的困扰,成为舆论焦点。
    我相信每一个创业者都怀有一个成功的梦想,我与大家分享的是腾讯14年互联网实践的一点体会。它肯定是不完整的,但它同样也遵循“小步快跑”的灰度法则,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大家可以继续发挥和探索。我希望的是,腾讯不仅是能让大家赚到钱的平台,更能成为业界一起探索未来、分享思考的平台。以后每年,但凡在创新方面能有所心得,我都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 共315篇文章 ][ 第2页/共16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2009 - 2025 by blogread.cn 微博:@IT技术博客大学习

京ICP备15002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