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查看专题: 创业
今晚想写一写这个敏感话题。谈创业者的待遇,首先要明确两件事情。第一,你是创始人或者共同发起此事的创始团队吗?如果是,通常会更信任长期回报,愿意接受短期内的低薪。比如我和搭档都表态说,领点基本生活费就好了,情况紧急时不领钱甚至倒贴钱也行。第二,你是创业团队的第一批加入者?还是第二、三、四、五批?加入的时间越早(因为公司资本不足),通常薪水越低,但能领到更多的期权,或是更低的行权价格。相当于用个人风险来换取长期回报。我之前四处请教创业者,听到过各种关于创业薪酬的说法。有人说,刚开始最多只领到之前70%的,也有人说70%都太高,50%就差不多了,还有人说待遇上不能愧对兄弟们——不过也只是中型公司的中等水平而已。
筹备了很久的创业,就快要开始了。按创业的惯例,这是一篇招人帖。以前,我自己也收到过很多创业团队的邀请,有一来就要求见面的,有背景和项目我都不太了解就直接问意向的。这样是否太着急了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拉人”来说,创业团队的背景、项目几乎是唯一的筹码。
2011年的春节,我在柬埔寨旅行了11天,有位正在加班的创业同行微博怒斥说,我们春节都不放下工作,他还好意思去旅行?这种人还好意思追求产品成功?只见过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吧。然后我把他拖黑了……所以不知道他的创业项目是否顺利。事情过去了很久,我也不生气了,姑且祝他能得到与辛苦对等的报偿吧。不过就算不能如愿,相信他也会安慰自己说,我鞠躬尽瘁问心无愧。最近两年很流行创业,各路神仙说过,这个创业啊就得拼,就得每周工作70-80小时。连我这种习惯性每周工作60+小时的人,听了都有点后心发凉,觉得年纪大了怕是体力不支哟。后来我多了解了几支创业团队,有滋润的,有维持的,有蛰伏的,也没见他们多苦逼啊?尤其是做APP的,你想加班加点弄复杂点用户还不乐意呢。那么“苦干”究竟是不是产品创业的常态,或者说创业顺利的必经之路呢?广告行业有句名言:“我花在广告上的钱有一半被浪费掉了,糟糕的是,我不清楚是哪一半。”
前些日子收到一封邮件咨询怪蜀黍,大意是,如果在公司内部可借力的资源比较少,是否还有可能白手起家地去做电子邮箱项目?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借景抒情,单起一篇日志谈谈“体制内创业”的事情。“体制”的意思是,你所在环境有它成功的核心业务,以及配套的管理规范。“创业”的意思是,除了有限的核心人员,几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这两个词混搭在一起很奇妙,但却是2012年很多公司面临的现状。先从体制说起。整个2011年,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面对同一个难题:“找项目”。这时,2008年后越刮越猛的产品风渐渐消停。四年来上马了无数新产品,最后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五,成功率不足千分之一,只留下疮痍满目的烂摊子,烂尾楼。但凡有点头脑的大公司头头都意识到两件事情:第一,好机会真的很少,容易实现的需求早就被满足了,轮不到自己抢滩。第二,假如管理基因不合,有些机会即便看到了也抓不住的,而基因几乎无法改造。与此同时,作为公司、部
去年5月组队,打算用业余时间搞一款有新意的iOS应用,团队成员包括主策/交互/视觉/后端/客户端各一人,分别在上海/杭州/广州。不求功名利禄,仅仅是APP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次“下水”,单纯从兴趣出发去做点事情。这款名为“方言君”的应用,从组队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8个月,周末终于将进入到α测试阶段。我的心情,只能用唏嘘两个字来形容。方言君的创意来源于“蚂蜂窝旅行翻译官”里的方言部分,即用户录制方言语音,上传分享。但翻...
1. 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创业就是开创事业。重点是事业,不是开个公司,也不是挣钱,公司和挣钱是你事业的副产品。事业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诉求。我个人认为,只有上升上事业的层面上来,才能算得上是创业。如果你只是想开个公司,接两个项目做做,挣点钱,我觉得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除非你是想以一种曲线的方式达到你的人生理想目标。你的公司至少应该要去改善或是颠覆点什么,如果还有价值观的输出,那就更完美了。总之一句话,别把自己给卖了。
我从创立3家科技公司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36kr上的这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告诉你,作为一个想要成功的创业者,你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然而,这些素质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需要从同一个模子里造出来才能成功。但是,在与许多创业者接触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家遇到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创业者自身素质问题,也并不是无法改变的,而是很多有想法有激情的创业者不擅长的。比如,创业之初如何进行技术的选择和学习,如何寻找...
写博客已近7年。如今这个域名还有PR6和7万Alexa的成绩,我很欣慰。总是觉得不更新任其荒废很可惜。虽然微博上“粉丝”多一些,可终究是平台的,博客还是非常个人的,自己的域名,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的数据库和程序,安全感100%! 最近感慨颇多,流水帐式地记录一些,分享一些故事: -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某长辈说,赚老外的钱,注册资本重要,越高越好。为此我们凑了一个不错的注册资本。结果后来发现,老外连营业执照都不看。当...
我觉得自己的中学教育是极为失败的,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的情况有没有发生好转。但是既然还有高考在,想来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中学的那几年,我们都是在高压之下为了升学而忙碌,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考试,没有什么时间去了解教材之外的东西,每个人几乎都被没收过课外书,课堂上的那些东西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你讨厌学习。没有人去启发你自由思考,谈恋爱被叫做“早恋”,看电影的正当理由只有“作业做完了”和“学习外语”,老师和标准答案是不容质疑的权威。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遇到一个好老师我们都会终生不忘,有多少人高中毕业的时候会有独立的头脑、可以承担创业的责任呢?
我最早知道庞小伟这个名字,是因为王建硕提到他。我一直很推崇Paul Graham的理念,现在有人愿意在国内尝试他的方式,我当然表示支持。再加上我对庞兄的经历很好奇,就说服他做一次书面访谈。
Twitter、Facebook和Quora的成功例子证明,在这个充满机会的互联网世界里,突破性的idea远比技术重要――至少产品发布早期 是这样的。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小型的不知名的创业公司正在做些伟大的事情。他们有理想,有技术甚至有非常好的idea,但是没有名气没有钱。这样,在发布 新产品时,一个好的Idea很容易快速被人抄袭。如果是被原本用户众多、技术先进、财力雄厚的公司抄袭,那是最可怕的。这很可能意味着创...
2003年夏天,我还在打理自己第一个小公司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社交新闻阅读器。有点类似后来的Google阅读器加智能收件箱(Priority Inbox)和社会化推荐。我没日没夜地想着这件事,觉也睡不着了。每天人虽然躺在床上,脑子里一直在苦思冥想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我可能是得了“痴心妄想症”了。“这个阅读器一定会大受欢迎!”,我...
首先分享一点数据吧: JavaEye的PV到了140万了,一年前才100万出头,增长算不错的。仍然是单台Web服务器,Rails处理动态请求超过340万,除了真实用户访问,还有API,RSS以及很多爬虫的请求。看JE的alexa排名,CN排92名,全球790名,不过就2台服务器(1个web+1个DB),2个程序员而已。 所以选择技术的时候,不能盯着TOP10的商业网站看,因为很少有创业团队最终能够走到TOP10
在两个年轻人在斯坦福实验室里创造 Yahoo! 的时候,互联网的创业就与传奇和梦想划上了等号,之后的 Google 和 Facebook 一次又一次地让所有人确信这一点。它们都诞生在不起眼的大学宿舍,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在这个创业渐成风气的年代,你总能看到国内很多初创互联网公司大叫“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梦想”,它们在招聘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明应聘者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知道别...
对产品行业里时髦的概念,不妨多一点警惕,少一点狂热。一年前,我写了篇日志《批跟风》。任何时髦的概念,只不过是提供了某种新的思路,既不见得最适合你,更不见得一定能悬壶济世,“非此不可”。打个比喻,大概把1000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拓展到了1024种,但不见得多出来的24种一定优于过去的1000种方式,终究得量体裁衣。然则跟风者总是如过江之鲫。现在最时髦的概念是什么呢?
近3天十大热文
- [56]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56]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5]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54]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53] Go Reflect 性能
- [53] android 开发入门
- [50]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50]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39]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
- [33]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