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创新、创业之道
话说,我在公司已经待了4年多了。从媒体到产品业务,带过3个部门,经验还算是丰富。前些日子有同事跟我聊新产品的机会,我说没有机会,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拥有过去但不会再拥有未来。媒体业务在网络应用中的比重持续下滑,且受到垂直媒体的不断冲击;产品方面除了新浪微博一枝独秀之外,基本吃四五年前的老本。难道门户里的人都是傻瓜来的?
成功的新产品多半独立(独立才能敏捷),清醒(不贪心不画饼),专注(有耐心有毅力),亲密(默契与狂热)。这四条恰恰与大公司的体制冲突得厉害。
所谓的门户优势,通常指三点:流量、品牌、团队。外界看来都很可怕。然而拥有巨大的流量不算什么,关键是用户行为是否有一致性,即用户从传统应用过渡到新应用,使用情景是否一致。比如新浪用户从浏览新闻到浏览博客、微博,属于平滑过渡,但能与新闻、邮箱、博客应用顺利对接上的新产品其实相当少。如果新老应用的情景产生跳跃感,用户就会无视新产品,转化率低于1%;再说大流量的推广位也很有限,不可能长期占有。所以门户背景在绝大部分项目中并不能持续导入大量的流量,只是让大量的用户“有两三次机会接触到新产品”,再靠产品本身的实力把用户给留下来。
说到品牌,在这个日趋垂直的产品时代,门户品牌对于项目起步时是略有帮助的,长远来看损害却更大。因为被一个大而全的母品牌给压制住了,子业务线的用户印象比较含混,反倒比不过形象气质鲜明的独立产品。
最后看团队竞争力,这并不取决于人数或者人才的数量,而是业务管理体系的竞争,资源分配效率的竞争,员工激励机制的竞争。在大企业病下面,不太乐观。何况产品业务扩张太快,架构上必须增设更多的管理岗位,但没法从其他行业引进,只能自己慢慢培养,必然有一大群业务强管理弱,甚至是业务-管理都弱,只不过资历较老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去。人力资源水平跟不上业务扩张速度,人才不能集中使用,身陷各自的困境中,结果越庞大,越低效。
综上所述,不必对“门户优势”有太多幻想,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才是王道。自上而下地迷信门户背景,觉得门户了不起,牛逼,做项目事半功倍,这种傲慢的心态多为新产品失败的根源。如果说真有什么优势的话,战略上的耐心算一个,不缺钱嘛,愿意以短期内的不盈利去换取更好的市场性价比;与此同时,战术上的风险管理机制又对创新造成了很大拖累。综合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在中小规模的市场作战非常吃力,大市场则是红海,是赢家通吃的凡尔登绞肉机,输家都成为陪衬。
不过我说门户没有新产品机会,也过于武断了。还是得看人,看项目。只能说门户做一些响当当产品出来的概率不高,并不比独立创业更高。在此给门户工作的同学一些建议,对其他大公司的同学可能也有帮助。
第一,你的工作必须与所在部门的业绩目标一致,不要自恃“想法很好”,脱离部门的业务正轨。一脱离就是死路。
第二,多想想怎样在传统业务的主干上去开一些用户情景相似的分支,容易借势发展,而不是凭空再生出新的业务线来。后者在大公司里往往比独立创业还难。
第三,风险管理虽然无奈,但也是必要的。没有人(包括你自己)能准确判断第一年的进展乏力到底是项目不行,你不行,环境限制,还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这时风险管理机制必然各种动作――从砍项目到换人到削减资源等等。只有一场接一场的短线胜利才能使你生存下去。
第四,不要觉得自己够强够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所在部门的人员情况,关键支持部门的人员情况,包括HR部门的给力与否,都可能成为短板,卡得你死去活来。必须对自己权力之外的资源进行充分评估。
第五,多自责,少推诿。先找自己的责任,就算责任不大也想想,自己多做点什么才能改善环境。分析困难是为了战胜困难,只晓得骂公司骂政策骂领导是最无能的做法。就算实在无计可施了,你还可以跳槽嘛,胆瘦留下来,就别放下筷子骂娘。
2、创新
这条杂念比较短,也比较水,中心思想就是一句屁话,创新很重要。
重要到什么地步呢?不创新就是死。雷同就是死。相似也得死。
创新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产品体验和别人不一样,二是内容资源和别人不一样,前者是设计层面,后者是运营层面。总之,你得与众不同,得让用户感受到他在别处未曾遇见过的东西,最好是一见倾心。你可能为了标新立异,故意装腔作势而死,但更可能因为平庸而死。
当市场提供给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时,耐心就变得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带来新鲜的体验,又没有优势的资源,死,是你唯一的归宿。
谁都不想死。
可并不是谁都有创新的能力,或者更佳的资源。这不明明是废话嘛,怎可能人人都成功?凭什么能轮到你成功?
对最近跟的一个项目作总结,结论是虽然能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但模式创新还不够,资源竞争力还不够,一句话概括就是“差异化竞争”还不够。打开局面需要更多的变革,更多突破性颠覆性的动作,做不到,就完蛋。仅仅是“技术娴熟地照搬并优化”屁用都不顶。
我应该把“不创新就是死”这六个字刺在背上,用岳母刺“精忠报国”的字体。108px,加粗。
3、创业
今年可能是又一波创业大潮的开始吧。移动APP、云服务、本地化服务、电子商务、淘宝生态圈、微博生态圈……各种冒险。
春江水暖鸭先知。
最近两个月,联系过我的创业团队大概有15个……觉得我牢骚多?好吧,诚挚地解释一下,我还没有辞职的打算。一边嘀咕着烦恼啊忧愁啊,一边奋力作战,死撑了半年,竟然也熬过来了几个大坎。过去四年来困扰我的三个力不从心的客观限制,当前产品阶段算是基本解决了;而自己使得上劲的团队建设、产品策略等等,四季度也有不错的收益。在烦躁(暴躁)的磨合期结束后,与共事的团队渐渐默契。工作环境可以说是八年来最好的状态。
去年曾对自己说,我的一个大缺陷就是急躁,缺乏恒心,容易放弃。自2003年以来,从没有一个项目能坚持投入两年以上。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把手头上的项目做到2011年中,破了这个两年的魔咒。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我的性子更适合创业,但放不下的并不是大公司的稳定,总监的名利,而是做这个项目若干年的经验积累。搞好产品既需要个人的热情与才华,也需要对特定市场的理解沉淀――后者无法速成。尤其在突破客观限制后,急待一个稳定的机会来实践打磨多时的产品构思。
手头上的项目,第一个算是顺势而为,第二个企图厚积薄发,第三个想做点颠覆性的尝试。半年内都可以初步验证其前景。我太需要一款能证明自己的产品了,否则与喷子何异。
以前跟别人讲大道理:“什么时候辞职好呢?当你无法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打破环境限制时,就可以辞职了。”所以,当自我提升无法达到理想的职业目标时,我就可以辞职了。那并不是现在。前面提到过门户的种种问题,话虽如此,且看我踏过这么多雷,吃过这么多亏之后,能不能趟出一条血路。不求大鸣大放,最起码做到产品不坏,有独特的卖点与影响力。毕竟经历过这么多的挫折,也算是一种财富。
――――――――――――――――――――
顺带说一下,也许在天知道有多远的未来还是会踏上创业之路(虽然现在完全没这个打算),我的选择标准是:
第一,项目够酷。对赚钱,尤其是短线盈利没有兴趣,我更在意产品的影响力。注重“内容与关系”的项目优先考虑。
第二,团队够强,核心成员的实力与我相仿,并存在互补性。
第三,产品理念、项目管理与设计风格有默契,不会在细节上扯皮。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主义之争与风格分歧对效率的损害是致命的,行动力高于一切。
第四,创业还玩早九晚六那就洗洗睡吧,狂热是成功之本。
第五,进入核心团队。
我这些年没什么特别成功的作品,但锻炼出来了一样特技。凡是我看好的项目,未必能成;凡是我不看好的项目,无一能成大事。如同章鱼保罗的黑暗版。
参与创业就像是风险投资。
建议继续学习:
- 关于创业 (阅读:20665)
- 别为大公司拼命(译文) (阅读:9262)
- 个人开公司的流程,以后用得着 (阅读:6697)
- 腾讯抄你肿么办 (阅读:6698)
- 如何让员工忠于公司? (阅读:6603)
- 创业三部曲之一――学技术 (阅读:5528)
- 小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阅读:5407)
- 从Rails聊聊小公司的研发团队建设 (阅读:4588)
- 大公司与风险管理 (阅读:4292)
- 创业前应先做出一个好的非盈利产品 (阅读:4181)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纯银 来源: 坏脾气的小肥
- 标签: 创业 创新 门户
- 发布时间:2010-12-26 20:57:54
- [51] WEB系统需要关注的一些点
- [49] Go Reflect 性能
- [48]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6]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45] Twitter/微博客的学习摘要
- [45] find命令的一点注意事项
- [45] android 开发入门
- [45]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4]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4]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