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翻译更地道:当遇到when的时候
翻译时经常遇到的一些词语和结构,译者往往会用固定的办法来翻译。后果之一就是,译文中“翻译体的特征”很明显,许多时候我们都可以透过译文,“看出”原文,这样的译文,难说地道。when的翻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when,在多数译文中,都“约定俗成”翻译为“当……的时候(时)”,这样做本身不算错,但某些时候,稍加处理会让译文更加地道,譬如这两个句子:
当规则不够清晰,或者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这一情境是什么,或者当人们不同意规则应该被应用在某一特定场景下时……
当我询问我性别课上的女性,为什么她们会做这样一件古怪的事情时,她们回答说……
看到“当”,一般人会条件反射地想起when,知道这是“当……的时候(时)”的结构,再接下去阅读。但是,中文里较少出现“当……”而没有“的时候(时)”的情况(“当我想你的时候”比“当我想你”更普通更流行)。所以,无论是翻译还是阅读“当……的时候(时)”结构,都会惦记着最后的小尾巴――“的时候(时)”,如果中间部分足够长(譬如上述第一个例句),就露出尾大不掉的毛病:当 + 一个近乎完整的长句 + 的时候(时)。
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准确理解when的含义。
查询词典我们知道,when主要有两个意思:(1)at or during the time that;(2)in the event that, if。前者与时间的意义紧密相关,也就是“当……的时候(时)”的“原型”,后者则与情境相关,对应汉语中的“如果”、“假若”。如果when的意思是后者,则可以抛弃“当……的时候(时)”的译法,直接采用“如果”、“假若”来翻译。因此,第一个例句就可以改为:
如果规则不够清晰,或者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此情境,或如果人们不同意规则应该应用于某一特定场景……
这种说法足够地道,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中学数学的解题步骤:若 X>Y,则……若 X 二,掐头去尾。 以“当……的时候(时)”来翻译的弊端之一就是尾大不掉,后面总有个“的时候(时)”。如果能斩断这个结构,不修改意思,却只留下头或尾,问题就解决了。来看这几个例子: 当我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就给你打电话 -> 等我心情好一点,就给你打电话 当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出门了 -> 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出门了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更进一步,把头尾都去掉,来看这个例子: 当他忙的时候,他就顾不上其它的事情了 -> 他忙起来就顾不上其他事情了。 同样道理,开头的第二个例句,就可以修改为: 我询问自己性别课上的女学员为什么要做这件古怪的事情,她们回答说……(她们的回答,必然是针对你的提问,这是不言自明的)建议继续学习:
扫一扫订阅我的微信号:IT技术博客大学习
- 作者:Yurii 来源: 乱象,印迹
- 标签: when 翻译
- 发布时间:2010-03-21 22:49:38
- [53] IOS安全–浅谈关于IOS加固的几种方法
- [52] android 开发入门
- [50] 如何拿下简短的域名
- [48] Oracle MTS模式下 进程地址与会话信
- [47] Go Reflect 性能
- [47] 图书馆的世界纪录
- [46] 【社会化设计】自我(self)部分――欢迎区
- [43] 读书笔记-壹百度:百度十年千倍的29条法则
- [36] 视觉调整-设计师 vs. 逻辑
- [35] 程序员技术练级攻略